涉及中水回用的锅炉补给水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63822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涉及中水回用的锅炉补给水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对电导率500~1700μS/cm的原料水进行自清洗过滤,再进行微滤处理,得到污堵指数<3,浊度≤0.05NTU,悬浮物<1mg/L的水;(二)对步骤(一)微滤得到的水通过一级反渗透处理和二级反渗透处理进行预脱盐处理,得到电导率<20μs/cm的水;以及(三)对步骤(二)预脱盐处理得到的一级除盐水通过连续电去离子法进行深度除盐处理,得到电导率≤0.2μS/cm的除盐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高效、环保,并且在投资、运行、维护方面拥有诸多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涉及中水回用的锅炉补给水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和新生产线的不断投入,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制定了严格的吨钢耗新水指标。为此,公司加大了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的力度。在此背景下,150万吨不锈钢项目配套工程2X300MW发电机组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研发,就自然而然的将原水设定在了中水上。传统的锅炉补给水的水源采用引黄水,其成分基本相当于生活用水——自来水,电导率约为500 μ S/cm。制备工艺主要利用混凝沉淀+机械过滤+阳床+阴床+混床工艺,制取除盐水。混凝、澄清、过滤来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离子交换技术去除水中各种盐离子,但其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预处理系统的效率不高,流程长,占地面积大,效果不稳定。二是离子交换树脂需用高浓度酸碱再生,大量排放酸碱废水,特别是对于含盐量超过1000mg/L的中水,其离子交换再生非常频繁,对环境污染严重、运行成本高。近年来,微滤膜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因其流程短,维护量小,抗冲击性强,适合水质相对差的水源等多方面的原因,正逐步代替传统的锅炉补给水预处理方法(主要利用混 凝沉淀+机械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补给水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对电导率500~1700μS/cm的原料水进行自清洗过滤,再进行微滤处理,得到污堵指数<3,浊度≤0.05NTU,悬浮物<1mg/L的水;优选地,所述原料水的水硬度5~10mmol/L,二氧化硅2000~8000μg/L;(二)对步骤(一)微滤得到的水通过一级反渗透处理和二级反渗透处理进行预脱盐处理,得到电导率<20μs/cm的水;步骤(二)得到的水游离余氯优选≤0.01mg/l,Fe优选≤0.01mg/l,Mn优选≤0.01mg/l,硬度以CaCO3计优选<1mg/l,二氧化硅优选≤0.5mg/l;以及(三)对步骤(二)预脱盐处理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兴国姚克明武海龙李鹏飞王瑞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