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岛屿净化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6380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21:03
一种河流岛屿净化生态系统,包括河道和位于河道内的岛屿,所述岛屿包括位于岛屿水面以上表面,由水生植物构成的第一水生植物层。具体的,所述岛屿从下至上依次为大颗粒石层、砾石层、石沙层、泥沙层、第一水生植物层;所述大颗粒石层、砾石层、石沙层、泥沙层的粒径依次递减。当所述河道呈S形时,所述岛屿包括一面是凹形的凹形岛和一面是凸形的凸形岛。优选的,所述岛屿水面以下部分外表面上还有由水生植物构成的第二水生植物层。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河流岛屿净化生态系统,集河道污水处理、河道观赏性、防洪性、河道生态效益性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具有环保、生态和经济效益的一种生态处理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流岛屿净化生态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进程中,工业污染仍然严重;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也越来越多、量越来越大;还有城市暴雨径流和农业面源污染等排放的大量污水废水,河道污染严重,我国目前的引进污水厂进行处置排放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生态环境治理要求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污水处理厂耗资巨大、占地面积广,存在收集污水能力有限、废水不收集且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等缺点。我国河流经济效益低,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河道观赏性能较差;部分河道时有洪水灾害发生,随着河道的河堤修缮和钢筋水泥化,河道中原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部分地区鱼虾绝迹,生态系统脆弱。·现有技术中在河流中人工构建岛屿多是为景观或造地考虑,利用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建筑废料或多余土方在河道水道中无序堆砌形成人工岛屿,未有专门为实现河流环保目标而有针对性的设计一种具备较强环保功能,综合利用河道水流自然特性,水生植物特性和岛屿本体结构等因素建造的河流岛屿净化生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利用河道水流,水生植物和岛屿本体结合对河道水道进行生态保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流岛屿净化生态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述河流岛屿净化生态系统,包括河道和位于河道内的岛屿,所述岛屿包括位于岛屿上表面,由水生植物构成的第一水生植物层。所述岛屿为人工构建的岛屿,河道可以是天然河道也可以人工建造的河道 具体的,所述岛屿从下至上依次为大颗粒石层、砾石层、石沙层、泥沙层、第一水生植物层;所述大颗粒石层、砾石层、石沙层、泥沙层的粒径依次递减。进一步的,所述大颗粒石层、砾石层、石沙层的上表面均呈中心向四周高度递增的凹状。更进一步,所述大颗粒石层、砾石层、石沙层的上表面中心向四周高度递增的高度递增率是递减的。进一步的,所述泥沙层的上表面呈中心向四周高度递减的圆弧凸状。更进一步的,所述泥沙层的最低点高度高于所述河道的枯水期水位线且低于平水期水位线,所述泥沙层的最高点高度不低于丰水期水位线。优选的,所述岛屿形状为两端小、中间大的流线型梭状。具体的,所述河道为S形河道,河道的河岸包括向河心延伸的凸起河岸部和远离河心收缩的凹陷河岸部,所述岛屿包括一面是凹形的凹形岛和一面是凸形的凸形岛,所述凹形岛位于S形河道中靠近凸起河岸部的部分,凹形一面面向凸起河岸部,所述凸形岛位于S形河道中靠近凹陷河岸部的部分,凸形一面面向凹陷河岸部。优选的,所述河道为S形河道,所述岛屿还包括向被水流冲刷河岸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分。优选的,所述岛屿水面以下部分外表面上还有由水生植物构成的第二水生植物层。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河流岛屿净化生态系统,集河道污水处理、河道观赏性、防洪性、河道生态效益性为一体,修建该系统耗时耗资小,系统运行维护费用低,生态环保功能显著,综合利用河道水流自然特性,水生植物和岛屿本体结构等因素,提供了一种具有环保、生态和经济效益的一种生态处理模式。附图说明 图I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示意 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示意 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所述岛屿的剖面示意 各图中附图标记名称为I.大颗粒石层,2.砾石层,3 .石沙层,4.泥沙层,5.第一水生植物层,6.岛屿,7.凹型岛,8.凸型岛,9. S型河道,10.河道,11.枯水期水位线,12.平水期水位线,13.丰水期水位线; 图I和图2中箭头表不河道水流方向。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河流岛屿净化生态系统,包括河道和位于河道内的岛屿,所述岛屿包括位于岛屿上表面,由水生植物构成的第一水生植物层。所述岛屿为人工构建的岛屿,河道可以是天然河道也可以人工建造的河道。 在自然河道或人工河道内构造岛屿,可以利用岛屿与水流的接触面吸附阻挡河道中的悬浮物杂质,利用第一水生植物层的水生植物根系部分,对河道中的污染物进行生物吸附,岛屿上布置第一水生植物层同时起到河道美化作用。具体的,所述岛屿从下至上依次为大颗粒石层、砾石层、石沙层、泥沙层、第一水生植物层;,所述大颗粒石层、砾石层、石沙层、泥沙层的粒径依次递减。在河道中,岛屿位于水面以下的部分长期受河水冲刷,从下至上各层主要成分的粒径依次减少,利于在长期受水流冲刷时保持稳固状态。进一步的,所述大颗粒石层、砾石层、石沙层的上表面均呈中心向四周高度递增的凹状。大粒径层中间低周边高,为较小粒径层创造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保护空间,便于保护较小粒径层不易被河水冲走,且免受河中具备一定质量和冲击力的悬浮物冲击。优选的,可以在大粒径层的迎水面,也就是冲刷面方向加强大粒径层的抗冲击性,例如增加大粒径层在迎水面的厚度或颗粒直径,或增强颗粒之间的咬合度,例如在迎水面使用打碎的大块碎石。更进一步,所述大颗粒石层、砾石层、石沙层的上表面中心向四周高度递增的高度递增率是递减的。如图3所示,岛屿中大颗粒石层I、砾石层2、石沙层3、泥沙层4、水生植物层5紧密结合、中间无缝隙、无层间障碍,大颗粒石层的上表面中心向四周高度递增的递增率最大,使大颗粒石层上表面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最大,砾石层次之,石沙层最小。该结构实际增强了大粒径层在四周部分的厚度,增强了岛屿水线以下部分的抗冲刷性能。进一步的,所述泥沙层的上表面呈中心向四周高度递减的圆弧凸状。上述岛屿各层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为大颗粒石层粒径为50-100毫米,砾石层粒径为15-40毫米,石沙层粒径为2-10毫米,泥沙层粒径为1-3毫米。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为大颗粒石层I、砾石层2、石沙层3的上表面呈顶点向下的倒扣椭圆锥状,圆锥顶角在各个截面的大小不同,但整体呈递减,圆锥的顶角分别为100-110 度、120-130 度、135-150 度。泥沙层实际是岛屿本体的最上层,泥沙层上表面呈圆弧凸状,泥沙层中部较厚,高度较高可以防止岛屿表层积水,提高泥沙层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所述泥沙层的最低点高度高于所述河道的枯水期水位线,且低于平水期水位线,所述泥沙层的最高点高度不低于丰水期水位线。一方面减少泥沙层被水流冲刷,在来水量大时利用水中泥沙补充泥沙层在平时的流失,同时利于枯水期泥沙层完全裸露时维护人员上岛修整岛屿。优选的,所述岛屿形状为两端小、中间大的流线型梭状。流线型梭状易于减少水流冲刷度,延长岛屿寿命,并且减少了对水流的阻挡,利于洪水季节行洪。在图I所示的直流河道中,优选将岛屿设置在离河边缘1/2-1/3河道整体宽度之间,防冲刷和行洪效果较好。具体的,所述河道为S形河道,河道的河岸包括向河心延伸的凸起河岸部和远离河心收缩的凹陷河岸部,在S形河道中有一面是凹形的凹形岛和一面是凸形的凸形岛,所述凹形岛位于S形河道中靠近凸起河岸部的部分,凹形一面面向凸起河岸部,所述凸形岛位于S形河道中靠近凹陷河岸部的部分,凸形一面面向凹陷河岸部。凹形岛和凸形岛的设置增大了 S形河道弯曲部分的水流与岛屿的接触面,利于对悬浮物的吸附处理。优选的,所述河道为S形河道,所述岛屿还包括向被水流冲刷河岸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分。岛屿前端靠近被冲刷河岸,这样能把水流分开,减少对被冲刷河岸的冲刷,同时减少被冲刷对岸的泥沙淤积。优选的,所述岛屿水面以下部分外表面上还有由水生植物构成的第二水生植物层。第二水生植物层可以利用自然形成,在河道中构造岛屿后,经历一段时间,岛屿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流岛屿净化生态系统,包括河道(10)和位于河道(10)内的岛屿(6),其特征在于:所述岛屿(6)包括位于岛屿上表面,由水生植物构成的第一水生植物层(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登燕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高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