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豫专利>正文

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62100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0 12:50
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方法,涉及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技术。它是为了解决现有无法实现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分层采集的问题。其方法:将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插入河流水中,并计量插入深度;打开两个圆弧形隔离板,使位于不同水层的水通过两个集水翼进入集水管和陶土管中;每组采集单元进行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然后插入两个圆弧形隔离板,并将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从河流水中取出;逐一取出每组采集单元中的河流水,并标记其对应深度,完成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于对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技术。
技术介绍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河流水体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总的性质及变化状态。我国河流水生态环境复杂而脆弱,随着河流水资源利用和污染的加大,多数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出现了河流中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和水生生物栖息地退化等问题,检测和评价我国河流水生态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目前,对于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仅仅能够实现对应探测深度的整体采集,无法实现分层采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无法实现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分层采集的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方法。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实现的,所述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包括手柄1、圆锥探头2、N组采集单元10、走线管6和两个圆弧形隔离板11;N为正整数;所述N组采集单元10沿由上至下的方式连接为竖直的圆柱体;手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方法

【技术保护点】
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实现的,所述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包括手柄(1)、圆锥探头(2)、N组采集单元(10)、走线管(6)和两个圆弧形隔离板(11);N为正整数;所述N组采集单元(10)沿由上至下的方式连接为竖直的圆柱体;手柄(1)固定在最上方一组采集单元(10)的顶部;圆锥探头(2)固定在最下方一组采集单元(10)的底部;走线管(6)沿竖直的方向固定在N组采集单元(10)的外壁上;手柄(1)上对称开有两个圆弧型通孔;两个圆弧形隔离板(11)分别穿过两个圆弧型通孔插入N组采集单元(10)形成的圆柱体,且紧贴该圆柱体的内壁;每组采集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装
置实现的,所述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包括手柄(1)、圆锥探头(2)、N组采
集单元(10)、走线管(6)和两个圆弧形隔离板(11);N为正整数;
所述N组采集单元(10)沿由上至下的方式连接为竖直的圆柱体;
手柄(1)固定在最上方一组采集单元(10)的顶部;圆锥探头(2)固定在最下方一
组采集单元(10)的底部;走线管(6)沿竖直的方向固定在N组采集单元(10)的外壁
上;手柄(1)上对称开有两个圆弧型通孔;两个圆弧形隔离板(11)分别穿过两个圆弧型
通孔插入N组采集单元(10)形成的圆柱体,且紧贴该圆柱体的内壁;
每组采集单元(10)均包括集水管(3)、两个集水翼(4)、陶土管(5)、防水外壳和
采集控制模块;
集水管(3)为一段两端开口的空腔结构;陶土管(5)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空腔结
构;陶土管(5)的底端对应手柄(1)开有两个圆弧形通孔;
集水管(3)的底端和陶土管(5)的顶端连通;两个集水翼(4)均为顶端开口且下端
为锥型的结构;集水翼(4)均布并固定在集水管(3)的外侧壁上;每个集水翼(4)对应
的集水管(3)的侧壁上均开有集水孔;
采集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101)、压力传感器(102)、温度传感器(103)、PH传感
器(104)、氨氮传感器(105)、硫化物传感器(106)和存储器(107);
采集控制模块封装在防水外壳中,所述压力传感器(102)的探头、温度传感器(103)
的探头、PH传感器(104)的探头、氨氮传感器(105)的探头和硫化物传感器(106)的
探头嵌固在防水外壳上;控制电路(101)的存储器信号输出或输入端与存储器(107)的
信号输入或输出端连接;
压力传感器(102)的压力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01)的压力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103)的温度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01)的温度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PH传感器(104)的PH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01)的PH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氨氮传感器(105)的氨氮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01)的氨氮信号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豫黄本胜梁志鑫杨敬锋李茂何衍海
申请(专利权)人:张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