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河道污水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4201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移动式河道污水净化系统,所述第二空腔内部还设置有除油泵,所述除油泵位于所述分离槽的上部,该除油泵包括出油口和吸油口,所述出油口通向第三空腔,所述吸油口位于所述隔板顶端同一水平面下沿1~3cm高度的位置;所述第三空腔内安装有排水管和油污腔,所述油污腔与储污仓相通,所述排水管与分离槽相通,所述排水管伸出所述第三空腔并设置有排水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河道污水净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净化,具体涉及移动式河道污水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按照其作用可分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三种。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将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分解氧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处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处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的方法,多用于工业废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化学处理法处理效果好、费用高,多用作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作进一步的处理,提高出水水质。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化学性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反渗透、气浮等。物理法处理构筑物较简单、经济,用于村镇水体容量大、自净能力强、污水处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由于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以及船舶机油、油污泄漏等,河道富营养化严重,导致微生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影响水质,但是河道的富营养化只能靠污水处理场来处理,而过多繁殖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等需要通过物理的方式来处理,直接通过物理法在河道上对微生物、浮游生物等进行收集或其他方式的处理,船舶机油、油污泄漏却难以清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没有有效的河道油污处理设备的问题,提供移动式河道污水净化系统,能够有效清除河面上的油污、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等。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移动式河道污水净化系统,包括外壳、储污仓,所述外壳与储污仓连接,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3个相互密封的空腔: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部安装有汲水泵,所述汲水泵设置有汲水口,该汲水口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壳壁,并在该壳壁开设与汲水口大小一致的开口用于汲水,所述汲水泵还设置有出水管,该出水管的出口通向所述第二空腔的上部;所述第二空腔内部设置一隔板,该隔板将第二空腔分割为沉降槽和分离槽,所述沉降槽和分离槽上部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内部还设置有除油泵,所述除油泵位于所述分离槽的上部,该除油泵包括出油口和吸油口,所述出油口通向第三空腔,所述吸油口位于所述隔板顶端同一水平面下沿1~3cm高度的位置;所述第三空腔内安装有排水管和油污腔,所述油污腔与储污仓相通,所述排水管与分离槽相通,所述排水管伸出所述第三空腔并设置有排水口。该污水净化系统主要用于对河道中的油污做收集处理,通过汲水口将被油污污染的河水通过汲水泵吸入沉降槽进行初步沉降,去除一些泥沙,由于油污质量比水轻,所以一般油污会漂浮在水面上,通过这一原理将浮于水体表面的所收集油污经除油泵输送到油污腔后,再存储到储污仓,完成油污的收集工作。进一步的,所述的移动式河道污水净化系统,还包括过滤网,该安装在所述沉降槽上端,位于出水管出口的正下方。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设置在汲水口的外侧,并与所述外壳、储污仓相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上端。进一步的,还包括分离网,所述分离网设置在所述分离槽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与分离槽相通的部分设置在分离网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汲水泵和除油泵由蓄电池供电。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移动式河道污水净化系统除油污的能力强,效率高;2、本技术移动式河道污水净化系统方便移动,可重复多次使用3、本技术移动式河道污水净化系统使用寿命长,可以大规模生产,有效治理河流油污污染。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部分的名称:1-外壳,2-连接板,3-储污仓,4-防护网,5-汲水口,6-汲水泵,61-出水管,7-过滤网,71-沉降槽,8-除油泵,81-出油口,82-油污腔,9-分离槽,91-分离网,10-排水管,11-排水口,12-所收集的油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2所示,移动式河道污水净化系统,包括外壳1、储污仓3,所述外壳1与储污仓3连接,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3个相互密封的空腔: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部安装有汲水泵6,所述汲水泵6设置有汲水口5,该汲水口5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壳壁,并在该壳壁开设与汲水口5大小一致的开口用于汲水,所述汲水泵6还设置有出水管61,该出水管61的出口通向所述第二空腔的上部;所述第二空腔内部设置一隔板,该隔板将第二空腔分割为沉降槽71和分离槽9,所述沉降槽71和分离槽9上部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内部还设置有除油泵8,所述除油泵8位于所述分离槽9的上部,该除油泵8包括出油口81和吸油口,所述出油口通向第三空腔,所述吸油口位于所述隔板顶端同一水平面下沿1~3cm高度的位置;所述第三空腔内安装有排水管10和油污腔82,所述油污腔82与储污仓3相通,所述排水管10与分离槽9相通,所述排水管10伸出所述第三空腔并设置有排水口11。该污水净化系统主要用于对河道中的油污做收集处理,通过汲水口5将被油污污染的河水通过汲水泵6吸入沉降槽71进行初步沉降,去除一些泥沙,由于油污质量比水轻,所以一般油污会漂浮在水面上,通过这一原理将浮于水体表面所收集的油污12经除油泵8输送到油污腔82后,再存储到储污仓3,完成油污的收集工作。所述的移动式河道污水净化系统,还包括过滤网7,该安装在所述沉降槽71上端,位于出水管61出口的正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7的网孔尺寸优选6~12目。还包括防护网4,所述防护网4设置在汲水口5的外侧,并与所述外壳1、储污仓3相连接,所述防护网4用于格挡一些大型漂浮物,如树枝等。还包括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上端,该连接板2主要用于与清污船舶或其他移动载体连接。还包括分离网91,所述分离网91设置在所述分离槽9的底部,由于收集一些小型浮游植物及生物等,在本实施例中该分离网91的网孔尺寸优选为18~35目。所述排水管10与分离槽9相通的部分设置在分离网91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汲水泵6和除油泵8由蓄电池供电,所述蓄电池可安装在外壳1,也可设置为外部连接,所述汲水泵6和除油泵8均为现有技术。实施例2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污仓3优选可拆卸结构,所述拆卸的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现有技术。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移动式河道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储污仓(3),所述外壳(1)与储污仓(3)连接,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3个相互密封的空腔: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部安装有汲水泵(6),所述汲水泵(6)设置有汲水口(5),该汲水口(5)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壳壁,并在该壳壁开设与汲水口(5)大小一致的开口用于汲水,所述汲水泵(6)还设置有出水管(61),该出水管(61)的出口通向所述第二空腔的上部;所述第二空腔内部设置一隔板,该隔板将第二空腔分割为沉降槽(71)和分离槽(9),所述沉降槽(71)和分离槽(9)上部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内部还设置有除油泵(8),所述除油泵(8)位于所述分离槽(9)的上部,该除油泵(8)包括出油口(81)和吸油口,所述出油口通向第三空腔,所述吸油口位于所述隔板顶端同一水平面下沿1~3cm高度的位置;所述第三空腔内安装有排水管(10)和油污腔(82),所述油污腔(82)与储污仓(3)相通,所述排水管(10)与分离槽(9)相通,所述排水管(10)伸出所述第三空腔并设置有排水口(11)。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式河道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储污仓(3),所述外壳(1)与储污仓(3)连接,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3个相互密封的空腔: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部安装有汲水泵(6),所述汲水泵(6)设置有汲水口(5),该汲水口(5)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壳壁,并在该壳壁开设与汲水口(5)大小一致的开口用于汲水,所述汲水泵(6)还设置有出水管(61),该出水管(61)的出口通向所述第二空腔的上部;所述第二空腔内部设置一隔板,该隔板将第二空腔分割为沉降槽(71)和分离槽(9),所述沉降槽(71)和分离槽(9)上部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内部还设置有除油泵(8),所述除油泵(8)位于所述分离槽(9)的上部,该除油泵(8)包括出油口(81)和吸油口,所述出油口通向第三空腔,所述吸油口位于所述隔板顶端同一水平面下沿1~3cm高度的位置;所述第三空腔内安装有排水管(10)和油污腔(82),所述油污腔(82)与储污仓(3)相通,所述排水管(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胡登容李龙林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高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