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转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3573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2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传送带转向组件,包括:辊筒,所述辊筒的外周设置有齿;以及转向部件,包括中央转向部和位于所述中央转向部两侧的两个端部,所述转向部件的中央转向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凹部与所述齿相互啮合,所述中央转向部的所述凹部向所述辊筒的旋转中心方向挠曲;其中,所述中央转向部呈弓状挠曲而使其中央接触所述齿,且在中央转向部的两端处所述辊筒之间形成间隙,其中,所述凹部遍及所述中央转向部的整个外周,并具有固定宽度和距离所述辊筒的齿的包络表面的固定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传送带转向组件
技术介绍
带式传送机构是在一定的线路上连续输送物料的物料搬运机械,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冶金、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码头、粮食等领域。带式传送机构可以进行水平、倾斜和垂直输送,也可组成空间输送线路,输送线路一般是固定的。输送机输送能力大,运距长,还可在输送过程中同时完成若干工艺操作,所以应用十分广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传送带转向组件,包括 辊筒,所述辊筒的外周设置有齿;以及转向部件,包括中央转向部和位于所述中央转向部两侧的两个端部,所述转向部件的中央转向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凹部与所述齿相互啮合,所述中央转向部的所述凹部向所述辊筒的旋转中心方向挠曲;其中,所述中央转向部呈弓状挠曲而使其中央接触所述齿,且在中央转向部的两端处所述辊筒之间形成间隙,其中,所述凹部遍及所述中央转向部的整个外周,并具有固定宽度和距离所述辊筒的齿的包络表面的固定深度。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传送带转向组件中,在辊筒和所述转向部件的中央转向部相啮合时被压缩的空气从间隙排出。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传送带转向组件中,所述辊筒两侧的外周分别设置有法兰盘,其中所述法兰盘的轴心与所述辊筒的轴心同心设置。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传送带转向组件中,所述转向部件的端部具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远离所述中央转向部的顶端设置有贯通孔。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传送带转向组件中,所述贯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用以通过螺栓与外部的传送带装置进行螺纹装配。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传送带转向组件中,所述辊筒的外周的齿是弹性齿。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的传送带转向组件,该传送带转向组件可以有效地缓解现有技术的传送带机构在转向时由于转向机构内部发出较大噪声的问题。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附图主要是用于提供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理解。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专利技术原理的作用。附图中图I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传送带转向组件的主要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讨论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图I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传送带转向组件的主要结构。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传送带转向组件100主要可以包括辊筒101、转向部件102、中央转向部103、端部104、齿105和凹部106。辊筒101的外周设置有齿105。较佳地,所述辊筒101的外周的齿105是弹性齿。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传送带转向组件100中,所述辊筒101两侧的外周分别设置有法兰盘107,其中所述法兰盘的轴心与所述辊筒的轴心同心设 置。转向部件102包括中央转向部103和位于所述中央转向部103两侧的两个端部104。所述转向部件102的中央转向部10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凹部106与所述齿105相互啮合。所述中央转向部103的所述凹部106向所述辊筒101的旋转中心方向挠曲。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传送带转向组件100中,所述转向部件102的端部104具有连接块108,所述连接块108的远离所述中央转向部103的顶端设置有贯通孔109。所述贯通孔109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用以通过螺栓与外部的传送带装置进行螺纹装配。其中,所述中央转向部103呈弓状挠曲而使其中央接触所述齿105,且在中央转向部103的两端处所述辊筒101之间形成间隙。其中,所述凹部106遍及所述中央转向部103的整个外周,并具有固定宽度和距离所述辊筒101的齿105的包络表面的固定深度。根据上述结构,较佳地,在上述的传送带转向组件100运转的过程中,在辊筒101和所述转向部件102的中央转向部103相啮合时被压缩的空气从间隙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辊筒101与转向部件102的中央转向部103相啮合时被压缩的空气从间隙排出,所以能够降低被压缩的空气从间隙以外的微小间隙泄漏时的流体声或破裂声的发生。另外,由于变形卡合,所以在卡合时亦残留间隙而不会密合,因此啮合声得以降低而无需完全排出被压缩的空气,并且在卡合时所残留的间隙在圆周方向上连通,所以被压缩的空气就更加易于排出,能够进一步降低流体声或破裂声的发生。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的传送带转向组件,该传送带转向组件可以有效地缓解现有技术的传送带机构在转向时由于转向机构内部发出较大噪声的问题。且,本专利技术还能够削减制造成本,缩短制造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抑制同步带向宽度方向的振动,从而实现旋转运动的稳定传递;且能够减少流体声或破裂声的发生。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传送带转向组件,包括 辊筒,所述辊筒的外周设置有齿;以及 转向部件,包括中央转向部和位于所述中央转向部两侧的两个端部,所述转向部件的中央转向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凹部与所述齿相互啮合,所述中央转向部的所述凹部向所述辊筒的旋转中心方向挠曲; 其中,所述中央转向部呈弓状挠曲而使其中央接触所述齿,且在中央转向部的两端处所述辊筒之间形成间隙, 其中,所述凹部遍及所述中央转向部的整个外周,并具有固定宽度和距离所述辊筒的齿的包络表面的固定深度。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传送带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辊筒和所述转向部件的中央转向部相哨合时被压缩的空气从间隙排出。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传送带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两侧的外周分别设置有法兰盘,其中所述法兰盘的轴心与所述辊筒的轴心同心设置。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传送带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部件的端部具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远离所述中央转向部的顶端设置有贯通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带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用以通过螺栓与外部的传送带装置进行螺纹装配。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传送带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的外周的齿是弹性齿。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传送带转向组件,包括辊筒,所述辊筒的外周设置有齿;以及转向部件,包括中央转向部和位于所述中央转向部两侧的两个端部,所述转向部件的中央转向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凹部与所述齿相互啮合,所述中央转向部的所述凹部向所述辊筒的旋转中心方向挠曲;其中,所述中央转向部呈弓状挠曲而使其中央接触所述齿,且在中央转向部的两端处所述辊筒之间形成间隙,其中,所述凹部遍及所述中央转向部的整个外周,并具有固定宽度和距离所述辊筒的齿的包络表面的固定深度。文档编号B65G15/60GK102942016SQ201210487468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6日专利技术者朱井钟 申请人:昆山特力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送带转向组件,包括:辊筒,所述辊筒的外周设置有齿;以及转向部件,包括中央转向部和位于所述中央转向部两侧的两个端部,所述转向部件的中央转向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凹部与所述齿相互啮合,所述中央转向部的所述凹部向所述辊筒的旋转中心方向挠曲;其中,所述中央转向部呈弓状挠曲而使其中央接触所述齿,且在中央转向部的两端处所述辊筒之间形成间隙,其中,所述凹部遍及所述中央转向部的整个外周,并具有固定宽度和距离所述辊筒的齿的包络表面的固定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井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特力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