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性镭射不干胶标签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6326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性镭射不干胶标签薄膜,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聚烯烃薄膜层、聚氨酯胶水层、镀铝层、成像层、剥离层、压敏胶层、PET硅油纸层,所述聚烯烃薄膜层的纵向柔软度为80-110mN、横向柔软度为60-90mN。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软性镭射不干胶标签薄膜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软性镭射不干胶标签薄膜的柔软度好,具有高度的跟随性能,适用于软管或可挤压变形的瓶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镭射不干胶标签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不干胶标签也叫自粘标签、及时贴、即时贴、压敏标签等,是以纸张、薄膜或特种材料为面料,背面涂有粘合剂,以涂硅底纸为保护纸的一种复合材料,并经印刷、模切等加工 成为成品标签。应用时,只需要将底纸剥离,轻轻一按,即可贴到各种被贴物的表面,也可以使用贴标机在生产线上自动贴标。不干胶广泛应用在各种商品上,如药品标签、食品标签、酒标签、电池标签、外箱标签、日化广品标签等等。随着镭射防伪技术的出现,镭射不干胶标签开始取代普通的不干胶标签在各个行业,如食品、日化等广泛应用。现有镭射不干胶标签是在(薄膜)基材上印刷成像层(也即是全息图像层),再经过高真空镀铝层和热模压层制成的。而高真空镀铝的过程,铝被加热到1200°C 1400°C,铝经过高温汽化,汽化的铝骤冷、沉积、堆积涂覆到基材的表面,就形成了镀铝层,再经过100°C左右的热模压,形成了镭射薄膜。因此,镭射薄膜选择的基材必须有高度透明的性能,其雾度S I. 0%,同时还必须有较好的耐热性能、机械加工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为了满足以上各项要求,现有镭射不干胶标签选择BOPET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Β0ΡΡ(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A (双向拉伸尼龙薄膜)等双向拉伸的硬质材料。但这些双向拉伸的硬质基材的柔软度差,不具备高度的跟随性,作为装饰性材料的镭射标签薄膜,应用于化妆品、个人护理和洗涤用品的软管(如洗面奶包装软管、牙膏包装软管)表面的装饰材料,由于软管在使用时周身被挤压,所以附贴于软管的表面的装饰材料必须能够经受周身挤压,因而这张标签必须是极度柔软的,具备高度跟随性才能保证不因软管或瓶体被挤压而起翘、脱离。上述的双向拉伸的硬质材料满足不了极度柔软、高度跟随性的标签要求,不适合应用于可挤压变形瓶体的标签。现有国内和国际上的镭射不干胶标签也有采用柔软性和跟随性中等的未经拉伸的PE (聚乙烯)、CPP (未拉伸聚丙烯薄膜)、和硬质PVC薄膜基材,但是存在以下两大缺陷一、基材的透明度差PE雾度为8% 12%,CPP雾度为2%,硬质PVC雾度为2% 3% ;二、柔软性和跟随性不足而无法满足软管或可挤压变形瓶体受挤压不起翘和不起皱的使用特性。综上所述,迄今为止,国内外应用于软管或可挤压变形瓶体的镭射不干胶标签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软性镭射不干胶标签薄膜,其具备高度的柔软性和跟随性,应用于软管或可挤压变形的瓶体上不会产生起翘和起皱、脱离的现象,且光亮度、透明度高。同时,依据品牌防伪需求,还可以在镭射模压层植入防伪图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性镭射不干胶标签薄膜,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聚烯烃薄膜层、聚氨酯胶水层、镀铝层、成像层、剥离层、压敏胶层、PET硅油纸层,所述聚烯烃薄膜层的纵向柔软度为80 -llOmN、横向柔软度为60 - 90mN。优选地,所述聚烯烃薄膜层为软性PVC薄膜层。优选地,所述聚烯烃薄膜层的厚度为50 120 μ m。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性镭射不干胶标签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以透明PET薄膜为模压基材,在PET薄膜上依次涂布剥离层、成像层、镀铝层,然后经过热模压工艺,制得可转移镭射薄膜; 2)用干式复合机在可转移镭射薄膜的热模压面上涂布聚氨酯胶水层,经烘道干燥后,与聚烯烃薄膜层复合,所述聚烯烃薄膜层的纵向柔软度为80 - llOmN、横向柔软度为60 —90mN,制成软性镭射标签面材; 3)软性镭射标签面材熟化; 4)通过刮刀式涂布机在PET硅油纸上涂布压敏胶层,再经熟化、冷却,制成复合压敏胶层; 5)软性镭射标签面材去除透明PET薄膜,并与复合压敏胶层复合。优选地,所述聚烯烃薄膜层为软性PVC薄膜层。优选地,所述聚烯烃薄膜层的厚度为50 120μ m,聚烯烃薄膜层太厚时柔软度差,产品的跟随性也就差,无法与软管或可挤压变形的瓶体实现完美的贴合,聚烯烃薄膜层太薄时挺度太差,无法使用贴标机在生产线上自动贴标。优选地,步骤3)中熟化的温度为40°C,时间为10h。优选地,步骤4)中熟化是在烘道中进行的,烘道各个区段的温度不同,具体是烘道第一区段为60°C,烘道第二区段为80°C,烘道第三区段为100°C,烘道第四区段为120°C,烘道第五区段为120°C,烘道第六区段为100°C,烘道第七区段为70°C,烘道第八区段为40°C,然后经过温度为25°C的通道冷却。优选地,为了避免软性镭射标签面材变形,步骤5)中去除透明PET薄膜和涂布复合压敏胶层同时进行,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刮刀式涂布机的复合工位的20cm远距离处装上回收导辊,再在回收导辊的上方Im处装上主动张力回收棍,将复合压敏胶层放置在刮刀式涂布机的复合工位上,将软性镭射标签面材置于刮刀式涂布机的放卷工位上,通过牵引导辊把软性镭射标签面材牵引至复合工位前,在离复合工位20cm处,主动张力回收辊开始剥离软性镭射标签面材的透明PET薄膜,软性镭射标签面材在牵引导辊的牵引前进过程中,一边被剥离透明PET薄膜,一边与复合压敏胶层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I、在可转移镭射薄膜上涂布聚氨酯胶水层和纵向柔软度为80 - llOmN、横向柔软度为60 - 90mN的聚烯烃薄膜层,制得的软性镭射不干胶标签柔软度好,具有较高的跟随性,应用在软管或可挤压变形的瓶体上不会产生起翘和起皱、脱离的现象,且产品的光亮度、透明度高,装饰效果好; 2、去除透明PET薄膜和涂布复合压敏胶同时进行,避免软性镭射标签面材变形而成为废品,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软性镭射不干胶标签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子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清楚理解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实施例I 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软性镭射不干胶标签薄膜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聚烯烃薄膜层7、聚氨酯胶水层6、镀铝层5、成像层4、剥离层3、压敏胶层2、PET硅油纸层1,所述聚烯烃薄膜层7的纵向柔软度为80 - llOmN、横向柔软度为60 — 90mN。所述聚烯烃薄膜层7优选为软性PVC薄膜层。聚烯烃薄膜层7的柔软度是按照标准号为GB/T 8942 — 2002的国家标准进行测定的,测试仪器采用手感式柔软度仪,试验环境的温度为23°C,相对湿度为60%,狭缝宽度为20. Omm。上述软性镭射不干胶标签薄膜的制备方法是 1)以透明PET薄膜为模压基材,在PET薄膜上依次涂布剥离层3、成像层4、镀铝层5,然后经过热模压工艺,制得可转移镭射薄膜; 2)用干式复合机在可转移镭射薄膜的热模压面上涂布聚氨酯胶水层6,经烘道干燥后,再与软性PVC薄膜层复合,所述软性PVC薄膜层的纵向柔软度为80 - llOmN、横向柔软度为60 - 90mN,制成软性镭射标签面材; 3)软性镭射标签面材熟化,温度为40°C,时间为IOh; 4)通过刮刀式涂布机在PET硅油纸层I上涂布压敏胶层2,再经熟化、冷却,制成复合压敏I父层; 5)软性镭射标签面材去除透明PET薄膜,并与复合压敏胶层复合。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避免软性镭射标签面材变形,步骤5)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性镭射不干胶标签薄膜,其特征在于: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聚烯烃薄膜层、聚氨酯胶水层、镀铝层、成像层、剥离层、压敏胶层、PET硅油纸层,所述聚烯烃薄膜层的纵向柔软度为80-110mN、横向柔软度为60-90m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金万正印刷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