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多孔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6246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多孔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主要由类骨钙磷材料、有机高分子和抗结核药物组成,该材料能够逐步释放出抗结核药物,具有抗结核修复效果。其制备方法是将类骨钙磷材料与造孔剂按比例均匀混合后置于模具中,将抗结核药物与有机高分子共同溶解于溶剂后浇筑到上述模具中,自然风干后洗去造孔剂,然后冻干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得到的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多孔骨修复材料,不但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孔间连通性及较高的孔隙率,而且在利用其成骨活性,发挥填充修复骨缺损功能的同时,还能通过逐步将抗结核药物缓慢稳定释放至周围组织中,保持有效药物浓度,从而具备良好抗结核及抗菌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多孔抗结核活性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骨组织缺损修复的、同时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多孔骨内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骨缺损是临床治疗常见的棘手病症,多因为肿瘤、创伤、骨髓炎以及多种先天性疾病所致。骨移植是临床上修复骨缺损最传统而有效的方法。其中自体骨移植疗效最为确切,但其材料来源有限;且供区手术部位存在10%的外科并发症,如局部感染、疼痛等不适。同种异体骨移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免疫排异反应及骨诱导性差的缺陷。因此,运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发展新型人工合成材料作为骨替代及修复材料,是骨缺损修复的发展趋势。骨、关节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80 91%继发于肺结核,约占结核病人总数的13%,其中脊柱结核(Pott’s disease)占骨关节结核的50 75%以上,随着近年来肺结核疫情的恶化,中国脊柱结核、耐药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亦逐年增高。脊柱结核如延误治疗,在后期,极易累及椎管,10%的患者因脊髓、神经压迫而出现截瘫。由于手术时机选择、病灶清除范围界定问题、耐药菌株的出现、病灶周围药物浓度不够理想、病灶清除术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多孔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类骨钙磷材料、有机高分子和抗结核药物组成,该材料能够逐步释放出抗结核药物,具有抗结核修复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民董军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