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制麻黄12份,石膏18份,山药12份,白及12份,制百部12份,制紫苑15份,制款冬花15份,仙鹤草18份,炒牛蒡子15份,前胡15份,白前15份,制杏仁15份,桔梗18份,陈皮12份,麦冬18份,制百合18份,青果15份,北沙参15份,制桑白皮15份,瓜蒌18份,薄荷15份,川贝母15份,浙贝母15份,炒枣仁18份,射干15份,制五味子15份,桑叶15份,甘草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时口服,口服时,最好将药液温度加热至37℃。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10日为一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获显著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慢 性支气管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且可逐步发展成为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导致死亡。现代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主要是1、理化因素,如吸烟使支气管结构破环、功能障碍、抵抗力下降而致病;化学毒物、粉尘及刺激性烟雾等也能促使发病。2、内在因素,如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易受感染。3、感染因素,呼吸道细菌或病毒感染是本病发生和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4、过敏因素,慢性支气管炎特别是喘息型与过敏造成的变态反应有关。慢性支气管炎归属中医的“咳嗽”、“痰饮”、“喘证”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内、外两大因素,外因与六淫外邪的侵袭有关,内因则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的失常有关。临床辨证可分为外寒内饮型、痰热郁肺型、肺肾阴虚型、肺脾两虚型、痰浊内阻型、气虚血瘀型和肺肾气虚型。目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一般以抗感染、止咳平喘、抗炎为主要方法,但存在着诸多缺憾首先,就抗感染而言,感染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但临床上存在着病原学难以确定、病原体耐药、过敏等问题;其次,止咳平喘药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又存在着导致疾病加重的可能,而具有良好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其全身不良效应已经引起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因此,研发一种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并提供了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制麻黄9 12份,石膏15 18份,山药9 12份,白及9 12份,制百部9 12份,制紫苑12 15份,制款冬花12 15份,仙鹤草15 18份,炒牛蒡子12 15份,前胡12 15份,白前12 15份,制杏仁12 15份,桔梗15 18份,陈皮9 12份,麦冬15 18份,制百合15 18份,青果12 15份,北沙参12 15份,制桑白皮12 15份,瓜萎15 18份,薄荷12 15份,川贝母12 15份,浙贝母12 15份,炒枣仁15 18份,射干12 15份,制五味子12 15份,桑叶12 15份,甘草6 9份。优选的,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制麻黄12份,石膏18份,山药12份,白及12份,制百部12份,制紫苑15份,制款冬花15份,仙鹤草18份,炒牛蒡子15份,前胡15份,白前15份,制杏仁15份,桔梗18份,陈皮12份,麦冬18份,制百合18份,青果15份,北沙参15份,制桑白皮15份,瓜萎18份,薄荷15份,川贝母15份,浙贝母15份,炒枣仁18份,射干15份,制五味子15份,桑叶15份,甘草6份。进一步地,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金银花15 30份,连翅12 15份或/和制杷叶12 15份(如果患者病情相对较轻,则这三种原料药可以不用;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将这三种原料药加入后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优选的,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制麻黄12份,石膏18份,山药12份,白及12份,制百部12份,制紫苑15份,制款冬花15份,金银花15份,仙鹤草18份,炒牛蒡子15份,前胡15份,白前15份,制杏仁15份,桔梗18份,陈皮12份,麦冬18份,制百合18份,青果15份,连翘12份,北沙参15份,制桑白皮15份,制杷叶12份,瓜萎18份,薄荷15份,川贝母15份,浙贝母15份,炒枣仁18份,射干15份,制五味子15份,桑叶15份,甘草 6份。所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一起浸入水中,以浸没为准,浸泡30 90分钟(夏天优选30 60分钟,其它季节优选60 90分钟,最优先60分钟),然后文火煎煮20 30分钟,过滤去渣,得药液,即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制麻黄气微香,味涩、微苦,温。归肺、膀胱经,润肺止咳。石膏味甘、辛,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山药味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白及味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制百部味甜,稍有黏性,略带焦斑。归肺经,润肺止咳。制紫苑有蜜香气,味甜。归肺经,润肺下气,消痰止咳。制款冬花味辛,微苦,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仙鹤草味苦、涩,平。归心、肝经,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炒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微有香气。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前胡味苦、辛,微寒。归肺经,降气化痰,散风清热。白前味辛、苦,微温,归肺经,降气,消痰,止咳。制杏仁味苦,有特异的香气,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桔梗味苦、辛,平,归肺经,开宣肺气,祛痰排脓。陈皮味苦、辛,微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麦冬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制百合味甘、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青果味甘、酸,平。归肺、胃经,清热解毒,利咽,生津。北沙参味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制桑白皮味甘、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金银花味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瓜萎味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薄荷味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川贝母味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浙贝母味苦,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炒枣仁味甘淡、略有焦香气、酸,平。归肝、胆、心经,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连翘味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射干味苦、气微辛,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制五味子味甘酸,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制杷叶味苦、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桑叶味甘、苦,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生甘草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所用31味中药,在药店均能方便买到,成本低廉,制备方法也简单,制成的中药制剂毒副作用小,在消化道内吸收快,容易吸收,疗程短,治愈率高。药味虽多,但组方严谨,君臣佐使,配伍得当,切中病机。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减少或避免了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了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毒副反应。方中制麻黄辛温,宣肺解表而平喘,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两药相配,既能宣肺,又能清热,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起主要作用,共为君药;慢性支气管炎常因感受外邪而发作或加重,故用桑叶、桔梗、薄荷宣肺以散邪,病程中肺之宣降失常是主要病机,故选前胡、白前、炒杏仁、枇杷叶降肺以止咳平喘,痰是常见的病理产物,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重要因素,方中用桑白皮、瓜萎、浙贝母清肺以化痰,肺为娇脏,故用制紫苑、款冬花、百部、川贝母、百合、麦冬、北沙参养阴以润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制麻黄9~12份,石膏15~18份,山药9~12份,白及9~12份,制百部9~12份,制紫苑12~15份,制款冬花12~15份,仙鹤草15~18份,炒牛蒡子12~15份,前胡12~15份,白前12~15份,制杏仁12~15份,桔梗15~18份,陈皮9~12份,麦冬15~18份,制百合15~18份,青果12~15份,北沙参12~15份,制桑白皮12~15份,瓜蒌15~18份,薄荷12~15份,川贝母12~15份,浙贝母12~15份,炒枣仁15~18份,射干12~15份,制五味子12~15份,桑叶12~15份,甘草6~9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琰,陈宪海,康和祥,钟映莉,邵林,唐建华,周鹏,潘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