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床夹头装置,包括一装置件和一调节件,该装置件一端设有结合孔,于装置件上设有两组对应的设备孔及观视孔,第一夹具组设于该设置孔内,于装置件之一端外周设第一棘纹面而于另端外周设有装置螺纹;该调节件内成型有设置槽及定位件,第二夹具组设于该定位件上,于该调节件环壁内周侧设有调节螺纹,而环壁外表则设有第二棘纹面,该装置螺纹与该调节螺纹相螺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钻头件之夹合定位操作较为简便快速。(*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床夹头装置。一般常见的钻床夹头10,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以一调节件11及一装置件12相配合所构成,其中该调节11外表周侧设有棘纹面111及棘齿112,并于调节件11内设有一组第一夹具组13,而于装置件内12设置有一组第二夹具组14,藉由调节件11与装置件12之相配合螺紧,驱动第二夹具组14夹合欲使用的钻头件。上述之钻床夹头使用相当普遍,然而,于实际使用及生产研发中发现,该钻床夹头仍有诸多使用上及组配上尚待改进之处,请配合参阅图1、图2所示,例如(一)于该钻床夹头10构件之组配过程中,由于该装置件12内成型的供第二夹具组14设置之设置槽121系位于装置件12之内部底侧,而装置件12的环壁122相当高且深(因该环壁上必须配合调节件而制设有螺纹123及槽孔),因此对于第二夹具组14之准确组设定位而言,该过高深之环壁122并不利于相配。(二)该设置于调节件11内之第一夹具组13,由于其必须完全仰赖配合工具(例如内六角扳手)以手动调校夹合,而该习用钻床夹头其可供观视第一夹具组13之调整视窗15却因受到调节部16所占据,于调节件11上仅能设置单一调整视窗15(亦即调整视窗之另侧为调整部);于调整视窗15进行第一夹具组13之调整观视时,调节件11内部不透光,导致操作上难以快速准确(三)另一方面,习用钻床夹头10其第二夹具组14之夹合调整,系透过操作者一手握持调节件外表之棘纹面111,而另手操作调旋工具17旋紧,因此操作上必需配合工具(调旋工具或钥匙)方得以操作,因此调旋操作速度上较为缓慢(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床夹头装置,可使钻床夹头对钻头件的夹合锁定操作较为简便、准确、快速,并且便于观察。本技术提供一种钻床夹头装置,包括一装置件和一调节件,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件一端设有一与钻床转轴相结合的结合孔,于装置件上开设有两组相对应连通装置件内部与外界的设置孔及观视孔,第一夹具组设置于该设置孔内,于该装置件之一端外表周侧设有第一棘纹面而于另端外表周侧设有装置螺纹;该调节件,其内成型有设置槽及定位件,第二夹具组设置定位于该定位件上,于该调节件环壁内周侧设有调节螺纹,而环壁外表则设有第二棘纹面;该装置件的具有装置螺纹之一端设置于该调节件的设置槽内,该装置螺纹与该调节螺纹相螺合。所述的钻床夹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具组是由两夹块配合一调节螺杆所结合组设而成。所述的钻床夹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夹具组是由三夹合块配合一弹簧圈所结合组设而成。本技术的钻床夹头装置,使调节件仅作为第二夹具设置,调节件的设置槽环壁得以大幅降低,因此,第二夹具组与调节件之组配上较为准确且迅速容易;且装置件上之两观视孔是相对透光,因此在进行第一夹具组之调校夹合操作时可以藉两观视孔进行观察,对于第一夹具之调校而言较为准确且快速;此外,于装置件及调节件上设有第一棘纹面及第二棘纹面,因此,进行第二夹具组锁卸钻头件之操作时,可以直接以手动操作方式作快速之初步旋紧或旋松,因此操作上较单纯以工具调旋快速;因此,本技术的钻床夹头装置在进行钻头件之夹合锁制定位操作过程较为简便快速。关于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附图图面的说明图1为习用钻床夹头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习用钻床夹头之操作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之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之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之立体示意图。首先请配合参阅图3、4、5所示,本技术的钻床夹头装置,其主要由一装置件20及一调节件30所构成;其中该装置件20,其一端设有一用以与钻床转轴相结合之结合孔21,其上并开设有两组相对应连通装置件20内部与外界之设置孔22及观视孔23,亦即,具有两设置孔及两观视孔,使第一夹具组24设于设置孔22内部,且可以藉两相对之观视孔23观察出第一夹具组24之位置状况(该两观视孔23以相对透光方式设置);于装置件20之一端外表周侧设有第一棘纹面25,而其另端外表周侧设有装置螺纹26;其中该第一夹具组24系由两夹块241配合一调节螺杆242所结合组设而成;该调节件30,其内成型有设置槽31及定位件32供第二具组33设置定位,于调节件30环壁34内周侧设有调节螺纹35,而环壁34外表则设有第二棘纹面36;其中,该第二夹具组33系由三夹合块331配合一弹簧圈332所结合组设而成;据此,装置件20其具有装置螺纹26之一端得以设置位于调节件30之设置槽31内,并透过装置螺纹26与调节螺纹35相螺合。请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之第二夹具组33组设位于设置槽31及定位件32内之过程中,由于调节件30其环壁34不高(该调节件仅作为第二夹具设置,所以调节件30之设置槽环壁34得以大幅降低),因此,第二夹具组33得以准确且迅速装配于设置槽31及定位件32内,而不致受到环壁34过高之阻碍;本技术各构件组配结合完成,欲夹合定位钻头件40时,该钻头件之末端为方杆,而钻头主体为圆杆,如图5所示,操作者可以直接一手握持第一棘纹面25而另手握持第二棘纹面36,据以旋动装置件20及调节件30,驱使第二夹具组33对钻头件40的圆杆42作初步夹紧,再以配合工具50藉调节件30上之扣合孔37,以配合工具50的卡端51与扣合孔37相卡合扳转作加强旋紧,因此操作上较单纯以工具调旋者为快速;其中,该两相对应之观视孔23于第二夹具组33调整时并未使用到,所以得以一旋杆52穿设于该观视孔23,供操作者以配合工具50加强旋紧时之握持(如图6所示)。而欲将已旋紧之钻头件40拆卸时,操作者可以藉配合工具50作装置件20与调节件30间之初步旋松,再直接一手握持第一棘纹面25而另手握持第二棘纹面36,据以旋动装置件20及调节件30,驱使第二夹具组33将钻头件40圆杆42旋松。第一夹具组24之夹合操作,可以透过工具(于本实施例中系可藉内六角扳手施行),旋动调动螺杆242驱使夹块241稳固夹持钻头件40的方杆41端,而夹块241之准确夹固定位系可藉由两相对透光之观视孔23观视辅助操作;由于,本技术之观视孔23系两相对应之透光孔洞,(操作者得于一观视孔透过环境光源看穿至另一观视孔),因此,较有利于操作者准确观视而快速操作。权利要求1.一种钻床夹头装置,包括一装置件和一调节件,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件一端设有一与钻床转轴相结合的结合孔,于装置件上开设有两组相对应连通装置件内部与外界的设置孔及观视孔,第一夹具组设置于该设置孔内,于该装置件之一端外表周侧设有第一棘纹面而于另端外表周侧设有装置螺纹;该调节件,其内成型有设置槽及定位件,第二夹具组设置定位于该定位件上,于该调节件环壁内周侧设有调节螺纹,而环壁外表则设有第二棘纹面;该装置件的具有装置螺纹之一端设置于该调节件的设置槽内,该装置螺纹与该调节螺纹相螺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床夹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具组是由两夹块配合一调节螺杆所结合组设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床夹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夹具组是由三夹合块配合一弹簧圈所结合组设而成。专利摘要一种钻床夹头装置,包括一装置件和一调节件,该装置件一端设有结合孔,于装置件上设有两组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床夹头装置,包括一装置件和一调节件,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件一端设有一与钻床转轴相结合的结合孔,于装置件上开设有两组相对应连通装置件内部与外界的设置孔及观视孔,第一夹具组设置于该设置孔内,于该装置件之一端外表周侧设有第一棘纹面而于另端 外表周侧设有装置螺纹;该调节件,其内成型有设置槽及定位件,第二夹具组设置定位于该定位件上,于该调节件环壁内周侧设有调节螺纹,而环壁外表则设有第二棘纹面;该装置件的具有装置螺纹之一端设置于该调节件的设置槽内,该装置螺纹与该调节螺纹相螺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陈玉叶,
申请(专利权)人:主上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