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0插头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1170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USB3.0插头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低速端子组、高速端子组和屏蔽外壳,该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由同一金属片通过一套模具上下错位形成,且该两端子组的接触部通过折弯分列成上下两排,该两端子组的焊接部通过撕开分成上下两排,该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均与绝缘本体镶嵌成型;藉此,通过由同一金属片通过一套模具上下错位形成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配合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均于绝缘本体镶嵌成型,取代传统之插装并通过两套模具成型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的方式或两组端子直接插装入绝缘体的方式,不但保证产品的高频性,提供良好焊接性,并简化组装工序,降低产品的组装成本,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品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SB3.0插头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USB3. O插头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USB电连接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可与对接连接器插接并电性连接到主电路板上以提供两电子装置间电性连接的设备,USB电连接器具有携带方便、标准统一、可以热插拔、可连接多个设备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 台式电脑主机、手机、移动硬盘、传真机、打印机、机顶盒和游戏机等各种电子装置中。USB电连接器技术发展迅猛,从1996年出现速度只有I. 5Mb/s的USB1. O,到2005 年即推出了传输速率达到480Mbps的USB2. O ;虽然当前的USB2. O接口已经在计算机业界泛滥成灾,但是由Intel、微软、惠普、德州仪器、NEC、ST-NXP等业界巨头组成的USB 3. O Promoter Group最近宣布,该组织负责制定的新一代USB 3. O标准已经正式完成并公开发布,新规范在USB2. O四个触点的基础上新增了 5个触点,两条为数据输出,两条数据输入, 采用发送列表区段来进行数据发包;提供了十倍于USB 2.0的传输速度和更高的节能效率,可广泛用于PC外围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如图I至图5所示,现有USB3. O电连接器的产品结构一般包括绝缘本体10'、 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上的低速端子组20'和高速端子组30'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0' 外的屏蔽外壳(图中未示);在现有技术中,该低速端子组20'和高速端子组30'分别通过两套端子模子冲制形成,再将各端子组通过机械插入或镶嵌成型(Insert Molding )方式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上,再组装屏蔽外壳即可完成,然而,该低速端子组20'和高速端子组30'分别通过两套端子模子冲制形成,并且采用机械插装方式时,如图I所示,绝缘本体 10'由上下两层组装形成,因其组装工序较多,降低了组装后产品的品质;并且,如图4和图5所示,料带101'方向与端子平行,若采用镶嵌成型方式,镶嵌成型折料后,该低速端子组2(V的头部20Γ外露于绝缘本体1(V,容易造成短路,并影响产品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USB3. O 插头电连接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USB3. O插头电连接器组装工序多导致组装后产品品质降低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USB3. O插头电连接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 USB3. O插头电连接器低速端子的头部外露绝缘本体导致容易造成短路并影响产品外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USB3. O插头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上的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以及包覆住该绝缘本体的屏蔽外壳,该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由同一金属片通过一套模具上下错位形成,该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间隔平行设置,且该两端子组的接触部通过折弯分列成上下两排,该两端子组的焊接部通过撕开分成上下两排,以及,该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均与绝缘本体镶嵌成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低速端子组的前端向下折弯形成有嵌入部,对应的该绝缘本体上设置有避空槽,该嵌入部位于该避空槽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屏蔽外壳包括有上壳体和下壳体,该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扣部和扣孔配合扣装固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扣部于上壳体的侧面向外凸伸出,对应的该扣孔设置于下壳体的侧面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低速端子的接触部表面上设置有提升电连接性能避免接触不良的凸起。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由同一金属片通过一套模具上下错位形成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配合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均于绝缘本体镶嵌成型,取代传统之插装并通过两套模具成型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的方式或两组端子直接插装入绝缘体的方式,不但保证产品的高频性,提供良好焊接性,并简化组装工序,降低产品的组装成本,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品质。二、通过将低速端子组的前端向下折弯形成有嵌入部,利用嵌入部避空成型而位于避空槽中没有露出绝缘本体,取代了传统之端子头部外露的方式,从而减少短路发生的可能性,并有效改善产品的外观,使得产品的外观更加美观。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传统之USB3. O插头电连接器的局部分解图;图2是传统之USB3. O插头电连接器的局部组装图;图3是传统之USB3. O插头电连接器的端子组放大示意图;图4是传统之USB3. O插头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与绝缘本体镶嵌成型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料带折断后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各端子组成型后的放大示意图;图9是图8的正面视图;图10是图9的侧面视图;图1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各端子组与绝缘本体镶嵌成型后的立体示意图12是图11的截面图;图13是图11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正面示意图;图15是图13的截面图;图16是图13中料带折断后的立体不意图;图17是图16的截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本体20'、低速端子组201'、头部30'、高速端子组101'、料带10、绝缘本体11、避空槽101、第一料带102、第二料带20、低速端子组21、第一接触部22、第一焊接部201、凸起202、嵌入部30、高速端子组31、第二接触部32、第二焊接部40、屏蔽外壳41、上壳体42、下壳体401、扣部402、扣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6至图1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10、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上的低速端子组20和高速端子组30以及包覆住该绝缘本体10的屏蔽外壳40。其中,该低速端子组20和高速端子组30由同一金属片通过一套模具上下错位形成,如图10所示,该低速端子组20和高速端子组30间隔平行设置,该低速端子组20具有第一接触部21和第一焊接部22,该高速端子组30具有第二接触部31和第二焊接部32,该第一接触部21和第二接触部31通过折弯分列成上下两排,该第一焊接部22和第二焊接部 32通过撕开分成上下两排;以及,该低速端子组20和高速端子组30均与绝缘本体10镶嵌成型(Insert Molding);以及,该第一接触部21表面上设置有提升电连接性能避免接触不良的凸起201 ;另外,该低速端子组20的前端向下折弯形成有嵌入部202,对应的该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避空槽11,该嵌入部202位于该避空槽11中没有露出绝缘本体10外(如图 15和图17所示)。该屏蔽外壳40包括有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该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通过扣部 401和扣孔402配合扣装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该扣部401于上壳体41的侧面向外凸伸出, 对应的该扣孔402设置于下壳体42的侧面上。详述本实施例的制作组装过程如下首先,由一套模具在同一金属片上同时冲制出低速端子组20和高速端子组30,如图8所示,该低速端子组20的第一接触部21与第一料带101连接,该低速端子组20的第一焊接部22和高速端子组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USB3.0插头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上的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以及包覆住该绝缘本体的屏蔽外壳,其特征在于:该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由同一金属片通过一套模具上下错位形成,该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间隔平行设置,且该两端子组的接触部通过折弯分列成上下两排,该两端子组的焊接部通过撕开分成上下两排,以及,该低速端子组和高速端子组均与绝缘本体镶嵌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粟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坚诺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