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新型手机移动电源转接头,包含第一接口、第二接口、PCB板和金属薄板保护罩;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为沉板式接口插座或沉板式接口插头;金属薄板保护罩焊接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金属外壳上。由于采用了高强度的不锈钢金属薄板保护罩以及沉板式接口插座或沉板式接口插头,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移动电源转接头的厚度,使得手机移动电源转接头的厚度可以小于3mm,接近接口金属端子的厚度,不到普通移动电源转接头厚度(7mm)的一半,可以有效克服现有手机移动电源插头存在厚度高、体积大、不方便携带的不足,具有结构简单、厚度薄、体积小、便携性极好的特点,可以非常方便地放入钱包等小容器中中随身携带,随时用于手机充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转接头,尤其是随身携带的手机移动电源转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大众常用工具。然而,手机电池的容量通常很有限,在旅途使用中,往往会遇到在打电话的过程中,电池电量过低,无法正常通话,这时便需要对手机进行应急充电。旅途中常需使用移动电源对手机充电,并需要使用连接器连接手机与移动电源。连接器包括连接接口的插头、插座、电缆、转接头。由于插头在使用时需要突出在设备外壳之外,一般不会内置到强调小型化和便携性的手机和移动电源内部。所以。现有手机和移动电源等移动设备的电源接口通常仅内置电源插座接口。外部移动电源必须通过相应的转接插头接口才能与同类的手机电源插座接口连接,为其提供电源。符合标准的手机电源接座有多种类型,相应的标准手机移动电源接口也有多种类型,每种接口还有插头和插座两种形式。当移动电源的输出接口是USB A型插座、手机的电源插座是Micro-USB B型插座时,就必须使用第一接口为USB A型插头和第二接口为Micro-USB B型插头的转接头,才能利用移动电源对手机充电;只要转接头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接口类型和形式(插头或插座)没有严格对应,都不能完成移动电源与手机的连接,不能用于充电。手机移动电源转接插头通常由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连接电路和绝缘塑胶保护罩组成。符合标准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接口端子都带有金属外壳。符合相关标准的插头接口金属端子的厚度尺寸分别为=MiCT0-USB B型插头的接口端子厚度I. 8mm、Mini-USB B型插头的接口端子厚度3mm、圆柱型插头的接口端子直径2mm和iPhone插头的接口端子厚度2.4mm。由于保护罩的塑胶材料强度较小,需要较大厚度的塑胶保护罩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强度;为保证注塑加工时熔化的塑胶流动性和填充性,普通的塑胶材料注塑工艺通常也要求最小壁厚大于1mm。因此,各种带有塑胶保护罩的移动电源转接头的厚度都较大,通常达7 —11_。而塑胶保护罩的厚度通常也就是移动电源转接头的厚度。现有的带有塑胶保护罩的手机移动电源插头普遍存在厚度高、体积大、不方便携带的问题,不适合放入信用卡卡套、卡包或钱包随身携带,不能适应手机用户随身携带手机移动电源及其插头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移动电源转接头,通过选用合适的金属保护罩结构,充分发挥金属材料强度大的特点,设计片状结构的转接头,有效减小移动电源转接头的厚度和体积,使其具有结构简单、厚度薄、体积小、强度大、方便携带等特点,用户可以随身携带,随时用于连接多种常见手机移动电源和手机电源插座,为手机及时充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手机移动电源转接头,包含第一接口、第二接口、PCB板和金属薄板保护罩;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PCB板实现电连接;所述金属薄板保护罩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一接口及所述第二接口的端子金属壳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或是USB-A型插头、Micro-USB B型插头、Mini-USB B型插头、圆柱型插头和iPhone型插头之一,或是Micro-USB B型插座、Mini-USBB型插座、圆柱型插座和iPhone型插座之一。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口及所述第二接口均为沉板式接口插座或沉板式接口插头;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尾部上沿设置有焊针,分别与PCB板上表面的相应焊盘焊接;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主体均下沉在所述PCB板的上表面之下,所述PCB板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主体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所述PCB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厚度重合。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口及所述第二接口的尾部下沿设置有焊板,分别与PCB板下表面的相应焊盘焊接;PCB板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尾部上沿的焊针与尾部下沿的焊板之间。进一步,所述移动电源转接头的所述金属薄板保护罩内侧设置有绝缘隔离膜,所述绝缘隔离膜覆盖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及所述PCB板上的焊针、焊板和焊盘。进一步,所述绝缘隔离膜是高温绝缘不干胶带。进一步,所述移动电源转接头的所述金属薄板保护罩的内侧还设置有填充塑胶体,所述填充塑胶体填充所述金属薄板保护罩的内侧的不规则空间。进一步,所述金属薄板保护罩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层保护膜。进一步,所述保护膜是热缩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的新型移动电源转接头,由于采用了高强度的不锈钢金属薄板保护罩以及沉板式接口插座或沉板式接口插头,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移动电源转接头的厚度,使得手机移动电源转接头的厚度可以小于3_,接近接口金属端子的厚度,不到普通移动电源转接头厚度(7mm一 I Imm)的一半,可以有效克服现有手机移动电源插头存在厚度高、体积大、不方便携带的不足,具有结构简单、厚度薄、体积小、便携性极好的特点,可以非常方便地放入钱包等小容器中中随身携带,随时用于手机充电。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移动电源转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移动电源转接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电源转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电源转接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电源转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电源转接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I是现有移动电源转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移动电源转接头的俯视结构不意图;如图I所示,移动电源转接头包含Micro-USB B型插头11(接口类型为Micro-USBB型)、Mini-USB B型插头12 (接口类型为Mini-USB B型)、PCB板13和塑胶保护罩14 ;Micro-USB B型插头11和Mini-USB B型插头12均安装在PCB板13上,并通过PCB板13实现电连接。Micro-USB B型插头11和Mini-USB B型插头12的尾部分别设置有焊针111和焊针121 ;焊针111和焊板121分别与PCB板13的焊盘131焊接。塑胶保护罩14包裹在Micro-USB B型插头I l、Mini_USB B型插头12和PCB板13外侧,为电连接提供有效的绝缘保护。使用手机移动电源转接头时,握住塑胶保护罩14,可将转接头的插头插入或拔出相应插座,从而接通或断开插头与插座之间的电连接。符合相关标准的插头厚度尺寸分别为=MiCT0-USB B型插头的接口端子厚度I.8mm、Mini_USB B型插头的接口端子厚度3mm、圆柱型插头的接口端子直径2mm和iPhone插头的接口端子厚度2. 4mm ;而塑胶保护罩14的厚度通常为7mm—Ilmm0塑胶保护罩14的厚度通常也就是移动电源转接头的厚度。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电源转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电源转接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电源转接头也包含两个接口 第一接口 21和第二接口 22 ;还包含PCB板23和金属薄板保护罩24 ;第一接口 21和第二接口 22通过PCB板23实现电连接;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电源转接头金属薄板保护罩24采用高强度的不锈钢制造,并通过使用激光焊接将其与第一接口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手机移动电源转接头,包含第一接口、第二接口、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移动电源转接头还包括金属薄板保护罩;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PCB板实现电连接;所述金属薄板保护罩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一接口及所述第二接口的端子金属壳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觉滨,靳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惠尔高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