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7964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04:55
一种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包括镜片、导光板、侧射的背光光源、反射件和触控感应元件;所述导光板设置在镜片下方,所述反射件设置在导光板和触控感应元件之间,所述背光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导光板通过围绕其周缘的环状双面胶与镜片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在背光光源的数量减少到只有两颗时仍可以实现与现有背光模组相同的背光效果,具有成本低、功耗小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背光模组
,尤其涉及到一种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对于触控设备而言,除了考虑触控灵敏度外,还需要同时顾及背光效果。传统的背光装置中,至少需要4-8颗背光光源,并且需要增加扩散膜或者增光膜才能达到满意的背光效果,否则容易出现暗区,造成背光不均匀的缺陷。因此,传统的背光模组不仅成本高,而且功耗大,影响产品的续航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在不影响触控灵敏度的同时,以较少的背光光源实现均匀背光的效果,成本低、功耗小。一种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包括镜片、导光板、侧射的背光光源、反射件和触控感应元件;所述导光板设置在镜片下方,所述反射件设置在导光板和触控感应元件之间,所述背光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导光板通过围绕其周缘的环状双面胶与镜片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为矩形,所述双面胶呈矩形环状。进一步地,所述反射件为双面背胶的聚酯反射白膜。进一步地,所述反射件上的背面通过双面胶与触控感应元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背光光源为两颗发光二极管。进一步地,所述背光光源的发光角度大于等于90°。进一步地,所述背光光源的发光强度大于等于350mcd。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触控感应元件下方的支撑底盖,所述支撑底盖的中间形成有凸台。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上设置若干导光点,所述导光板上距离背光光源越近的导光网点越密集,距离背光光源越远的导光网点越稀疏;或者,所述导光板上距离背光光源越近的导光网点的尺寸越大,距离背光光源越远的导光网点的尺寸越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导光板和镜片之间通过围绕导光板周缘设置的环状双面胶来固定连接,这相当于是仅在导光板上可能出现暗区的局部区域进行背胶,这种结构不仅可以减小对导光板的出射光的吸收,增大出射光的强度,而且有利于提高暗区的亮度,改善整体背光的均匀性,克服背光光源较少时而可能出现暗区的问题。因此,本技术的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在背光光源的数量减少到只有两颗时仍可以实现与现有背光模组相同的背光效果,具有成本低、功耗小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参照图I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触控装置的背光模组依次包括镜片100、双面胶110、导光板120、侧射的背光光源121、反射件130及触控感应元件140。导光板120通过双面胶110固定到镜片100下方。反射件130分别与上方的导光板120和下方的触控感应元件140固定配合。镜片100上设置触控区101,也是背光区域。触控区101例如是位于镜片100的中部区域,其形状例如为矩形。双面胶110呈环状,其中间部分是空的,且环状部分的大小只要能确保双面胶110 能够将导光板120牢固地固定到镜片100下方,即可保证触控装置的触控灵敏度。双面胶110的具体尺寸大小和形状可依据导光板120和触控区101的尺寸大小和形状来决定,例如,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20大致为矩形(如图I所示),则双面胶110呈矩形环状。导光板120上设置若干导光网点(图未不),背光光源121例如是设置在导光板120侧面的两颗发光二极管(LED)。背光光源121的发光角度大于等于90°,发光强度大于等于350mcd。本技术中,距离背光光源121越近,导光板120上的导光网点越密集,距离背光光源121越远,导光板120上的导光网点越稀疏;或者,距离背光光源121越近,导光板120上的导光网点的尺寸越大,距离背光光源121越远,导光板120上的导光网点的尺寸越小。较佳地,反射件130为聚酯(PET)反射白膜,其正反两面均背胶,以保证反射件130与导光板120和触控感应元件140的良好接触。具体地,反射件130上的背胶例如是3M双面胶。虽然背胶层可能导致光线传输衰减,但本实施例中采用聚酯反射白膜有利于增强光反射,可以提高背光亮度,弥补背胶层造成的光线衰减,并改善反射光的均匀性。触控感应元件140可以是任何可行的触控感应结构。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触控感应元件140下方设置支撑底盖150,支撑底盖150的中间形成有凸台151。当镜片表面触控区101受到压力时,凸台151能够起到很好的绝缘支撑作用,减小镜片100受外力下压时的形变,保证触控灵敏度及可靠性。背光光源121的发光角度通常有一定的范围限制,因此,导光板120的部分区域容易出现暗区,即背光光源121照射不到的区域,而且,背光光源121的数量多,导光板120上的暗区会越小;背光光源121的数量少,导光板120上的暗区会越大。如图2所示,暗区主要位于导光板120周缘上并位于背光光源121的两侧。然而,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双面胶110呈环状并位于导光板120的周缘,而导光板120的主要暗区也是位于导光板120的周缘。因此,依据导光板120的形状在导光板120的周缘设置环状的双面胶110,相当于是仅在导光板120可能出现暗区的局部区域进行背胶,这有利于提高该暗区的亮度,改善整体背光的均匀性,克服背光光源121较少时而可能出现暗区的问题。此外,由于双面胶110呈环状,只覆盖导光板120的周缘,有利于避免导光板120出光面被全部覆盖而产生的出射光被部分吸收的缺点,从而增大出射光的强度。再一方面,本技术中导光板120上的导光网点的设置方式,也有利于避免导光板120部分区域出现暗区,克服触控区域的背光不均匀的问题。由于采用前述结构,本技术中的背光光源121的数量减少到只有两颗,仍可以实现与现有背光模组相同的背光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用于触控装置的背光模组可以在不降低触控灵敏度的同 时,以较少背光光源121实现均匀背光的效果,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小功耗。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包括镜片、导光板、侧射的背光光源、反射件和触控感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设置在镜片下方,所述反射件设置在导光板和触控感应元件之间,所述背光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导光板通过围绕其周缘的环状双面胶与镜片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矩形,所述双面胶呈矩形环状。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件为聚酯反射白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件上的背面通过双面胶与触控感应元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光源为两颗发光二极管。6.根据权利要求I或5所述的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光源的发光角度大于等于90°。7.根据权利要求I或5所述的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光源的发光强度大于等于350mcd。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触控感应元件下方的支撑底盖,所述支撑底盖的中间形成有凸台。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设置若干导光点,所述导光板上距离背光光源越近的导光网点越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设备的背光模组,包括镜片、导光板、侧射的背光光源、反射件和触控感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设置在镜片下方,所述反射件设置在导光板和触控感应元件之间,所述背光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导光板通过围绕其周缘的环状双面胶与镜片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曙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集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