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可折叠式支架装置,是由一枢接单元及一支撑架所构成,该枢接单元主要型体是供该支撑架与之枢接,其余部分型体则依欲固定于此处的设备或装置而定,该支撑架包括有两组呈多枢接关节的构件,一组包括有一第一支臂、一第一腿件、及一第一脚件,另一组包括有一第二支臂、一第二腿件、及一第二脚件;在折叠时各构件能互相并排靠拢以减少收藏空间,在结构展开之际,该第一腿件、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第二腿件将构成一不具有底边的矩形结构,而该第一及第二脚件则维持及支撑着前述结构的竖立角度;藉此让携带型电子产品经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架装置的辅助,于床上、地板上或户外草地上更方便地支撑及固定该携带型电子产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式支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提供可折叠式结构,在不使用时可折叠收藏不占空间,展开后方便使用者于床上或地板上使用一携带型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型态的改变,人们对携带型电子产品如智能型手机、平板型电脑的依赖日趋严重,例如早期的手机多用于事情的沟通与连络,现今因各式应用软件的推陈出新,也让部分人们一有空闲就拿着手机进行游戏的操作、新闻的阅读、或音乐的聆听等。加上目前各式影音文件下载愈来愈方便,利用携带型电子产品观赏影片的人数不断增加,操作时间也不断地加长。“床”,让人们躺卧皆感舒适,为人们一天拥有最多专属时间的地方,相对地也有很多人躺卧床上之际仍操作着携带型电子产品,或使用携带型电子产品观赏影片。为了满足此类需求,市面上存在着许多类型的床上桌,可提供暂时置放该携带型电子产品,但此类床上桌皆具有大面积的桌板,如仅放置面积为桌板1/5 1/10的携带型电子产品,非常唐突及不方便,虽然床上桌的支撑脚可收折,且大面积的桌板在收藏时仍相当不便,因此多数人仍手持携带型电子产品于床上使用。有鉴于此,是否能设计一支架装置,特别针对适用于此类携带型电子产品,让此类携带型电子产品在床上使用时有着专属的辅助支撑架能够使用为本专利技术的研究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式支架装置,在折叠时各构件相互并排靠拢在一起,如同多个长杆体并排在一起,体积小不占空间,方便收藏;而该支架装置展开后能似一不具有底边的矩形结构,而该不具有底边的矩形结构顶缘位置能另外安装一装置或设备,如此就能以该装置或设备来固定或供放置一携带型电子产品,当本技术的支架装置架设于床上、户外草地或其他场所时,使用者就能躺卧于该结构中央位置,方便地使用固定其上的该携带型电子产品。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式支架装置,包括有一枢接单元及一支撑架,该支撑架枢接于该枢接单元处,该支撑架包括有两组多枢接关节的构件,一组包括有一第一支臂、一第一腿件、及一第一脚件,另一组包括一第二支臂、一第二腿件、及一第二脚件;其中该第一及第二支臂两者一端皆与该枢接单元相接,展开后该第一支臂与该第二支臂会在同一直线位置;该第一腿件具有两端,一端与该第一支臂相枢接,另一端则与该第一脚件相枢接;而该第二腿件也具有两端,一端与该第二支臂相枢接,另一端则与该第二脚件相枢接;以及在该支撑架展开后,该第一腿件、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该第二腿件能构成一不具有底边的矩形结构,而枢接于该第一腿件底端的该第一脚件、与枢接于该第二腿件底端的该第二脚件两者则负责支撑及维持着前述不具有底边的矩形结构的竖立角度;并且在折叠后,各构件能依枢接处作转动,而让各构件互相靠拢在一起。上述的可折叠式支架装置,其中该第一脚件与该第一腿件的枢接处设有一第一锁固件,该第二脚件与该第二腿件的枢接处设有一第二锁固件,该第一锁固件在锁固状态下, 是固定着该第一脚件与该第一腿件之间的夹角,该第二锁固件在锁固状态下,则固定着该第二脚件与该第二腿件之间的夹角。上述的可折叠式支架装置,其中该第一腿件周围的一侧壁形成有开放的一第一空间,经折叠后该第一脚件能收纳至该第一空间内,而该第二腿件周围的一侧壁也形成有开放的一第二空间,经折叠后该第二脚件也能收纳至该第二空间内。上述的可折叠式支架装置,其中该第一脚件具有一第一脚掌,而该第二脚件也具有一第二脚掌,该第一脚掌与该第二脚掌是在支撑架展开呈竖立状态时,该第一脚件与该第二脚件与欲放置处接触的区域,该第一脚掌与该第二脚掌为一曲面。上述的可折叠式支架装置,其中该第一脚掌是由多个弧形片间隔并排而成,而该第二脚掌也是由多个弧形片间隔并排而成。上述的可折叠式支架装置,其中该枢接单元另结合着一承载装置,该承载装置包括有一第一载板、一第二载板、以及一角度调整组件,该两载板经该角度调整组件安装于该枢接单元处,该两载板枢接于该角度调整组件处,该两载板能以枢接处为中心向相反方向开启,而在两载板靠拢时两者能构成一平坦的承载面,该角度调整组件另具有一锁固件,该锁固件能固定该两载板于该角度调整组件上的角度。上述的可折叠式支架装置,其中该第一载板的其中一侧壁另形成有至少一扣件, 而该第二载板面对该第一载板的侧壁处亦形成有至少 N牛,当该第一载板与该第二载板靠拢时,该扣件将卡制于该卡件处,由该第一载板与该第二载板构成一平坦的承载面。上述的可折叠式支架装置,其中该第二载板远离与该第一载板相接触的板面处另包括有至少一挡块,该挡块经扳动能凸出于该第二载板的表面。上述的可折叠式支架装置,其中该第二载板远离与该第一载板相接触的板面处另包括有至少一滑轨,该挡块能于该滑轨处移动,而调整该挡块在该第二载板上的位置。上述的可折叠式支架装置,其中该枢接单元另安装着一球状连接座,该球状连接座包括有一球接头、一承球座、以及一旋钮固定件,该承球座成型于该枢接单元处,该球接头一端为球头耦接于该承球座内,该旋钮固定件结合于该承球座外,该旋钮固定件于锁紧位置,该球接头的调整角度为锁固,反之,该旋钮固定件于解锁位置,该球接头于多角度之间调整移动,该球接头远离该承球座一端另具有卡接片,该卡接片的形状与所配合的夹持装置相一致。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折叠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展开使用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展开时的操作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展开时的操作图(二);图5为本技术安装着一承载装置的折叠状态;图6为本技术安装着一承载装置的展开时的操作图;图7为本技术安装着一承载装置的展开后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实际使用时的示意状态的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安装着一球状连接座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安装着一球状连接座的展开后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I枢接单元11第一元件12第二元件13承接座2支撑架21第一支臂22第二支臂23第一腿件231第一空间24第二腿件241第二空间25第一脚件251弧形片26第二脚件261弧形片27第一锁固件28第二锁固件3承载装置31第一载板311铰接部312扣件32第二载板321铰接部322卡件323挡块324滑轨33角度调整组1331角度锁固件4球状连接座41球接头411卡接片42承球座43 旋钮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I及图2所示,分别为本技术可折叠式支架装置的折叠状态及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中该支架装置为一基础骨架,实际使用时须另外再安装或结合其他设备或装置,才能成为一个可使用的产品(此部分于后段内容再作描述)。本技术支架装置主要包括有一枢接单元I及一支撑架2。该枢接单元I大部分的型体是作为与该支撑架2相枢接之用,但其余部分型体是依欲固定于此处的设备或装置而定,例如若欲固定于此处的装置为一球状连接座或一承载装置,此部分型体就必须为相对的改变,因此本技术并不限制部分型体的形状,此部分型体是视设计者的需求而改变,藉以方便让各式各样的携带型电子产品能于此处使用。该枢接单元I是由枢接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式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枢接单元及一支撑架,该支撑架枢接于该枢接单元处,该支撑架包括有两组多枢接关节的构件,一组包括有一第一支臂、一第一腿件、及一第一脚件,另一组包括一第二支臂、一第二腿件、及一第二脚件;其中该第一及第二支臂两者一端皆与该枢接单元相接,展开后该第一支臂与该第二支臂会在同一直线位置;该第一腿件具有两端,一端与该第一支臂相枢接,另一端则与该第一脚件相枢接;而该第二腿件也具有两端,一端与该第二支臂相枢接,另一端则与该第二脚件相枢接;以及在该支撑架展开后,该第一腿件、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该第二腿件能构成一不具有底边的矩形结构,而枢接于该第一腿件底端的该第一脚件、与枢接于该第二腿件底端的该第二脚件两者则负责支撑及维持着前述不具有底边的矩形结构的竖立角度;并且在折叠后,各构件能依枢接处作转动,而让各构件互相靠拢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裕雄,
申请(专利权)人:范裕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