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5546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20:23
一种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包括:一支撑架、一轨道模块以及一滑动件。其中,所述支撑架具有一支撑面,该支撑面的两侧延伸出相互对应的两侧边,该支撑面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凹口,位于该第一凹口处设置有一承座,该第一凹口下方的支撑面穿设有至少两对限位件孔,该至少两对限位件孔对应有至少一对限位件,这些限位件可选择地穿设于这些限位件孔并于穿设后形成一对限位凸抵。所述滑动件可用于承载一物品,并通过该轨道模块,可在该支撑架具有一升降行程的范围并循一方向往复移动,上述限位凸抵可选择地界定出滑动件升降行程的范围,以使同一升降装置可具有多种不同升降行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升降装置,尤指一种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升降装置,请参阅图I所示出 ,其包括一升降支架lp、一连接件2p、以及一卷簧3p。所述升降支架Ip具有一对侧挡板I Ip,且该对侧挡板Ilp的内缘设置有一滑轨lllp,连接件2p可滑移地设置于滑轨lllp,而连接件2p在滑轨Illp上可滑移的距离范围即为一升降行程。升降支架IP的上端设有一固定座12p,卷簧3p可向下延伸地设置于固定座12p,卷簧3p自该固定座12p向下连接于连接件2p,通过卷簧3p所提供的回复力、连接件2p因重力所产生的下滑力以及连接件2p与滑轨Illp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合力的平衡,进而使连接件2p可停止在升降行程中的任意预定位置。然而上述“升降机构”的升降行程,仅依升降支架Ip的长度规格而定,且仅能具有单一种升降行程的规格。为了承载市面上多种屏幕的尺寸规格,升降机构的升降行程势必不同,如此制造升降机构的供应端为配合不同客户自家屏幕的需求,必须依不同客户的需求而提供具有不同升降行程的升降机构。然而这些升降行程的差异均不大,供应商却得为了这小小差异而另外为升降支架Ip开模以制造具有不同升降行程的升降机构,十分不符合成本效益。因此,本技术为改善上述缺陷,且依据多年来从事此方面的相关经验,悉心观察且研究之,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以达到让同一升降装置可具有多种不同的升降行程,便于依需求进行调整并选择适合的升降行程,以提供灵活的客制化需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用以设置于一工作面,该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包括一支撑架,其具有一支撑面,该支撑面的两侧延伸出相互对应的两侧边,该支撑面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凹口,该第一凹口具有一底边,由该第一凹口的底边向同于该两侧边的法线方向延伸有一置放台,该置放台设置有一承座,该第一凹口下方的支撑面穿设有至少两对限位件孔,该至少两对限位件孔对应有至少一对限位件,这些限位件可选择地穿设于这些限位件孔并于穿设后形成一对限位凸抵;一轨道模块,其包括一对内轨与一对外轨,该对外轨分别设置于该两侧边,且该对外轨分别对应于该对内轨;以及一滑动件,其具有一底盘,该底盘的上端具有一第二凹口以容纳该承座,该底盘的两侧延伸出一对相互对应的承载臂,该底盘的一面延伸出一承接部,该一对相互对应的承载臂分别连接于该一对内轨,该滑动件通过该内轨可滑移地设置于该外轨,该承接部与该承座之间以一弹性件连接,该第二凹口凹设有一对限位凹口,该对限位凹口对应于该对限位凸抵。根据上述构思,其中该至少两对限位件孔,每对限位件孔包含两螺孔,且该两螺孔相互之间的连线形成一水平线。根据上述构思,其中该弹性件为一定力弹簧。根据上述构思,其中该定力弹簧进一步具有一连接端部以及一卷筒部,该卷筒部设置于该承座,该连接端部连接于该承接部,通过该滑动件沿该外轨来回往复移动,该连接端部也沿该外轨来回往复移动。根据上述构思,其中该支撑架与该外轨之间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根据上述构思,其中该承载臂及该内轨之间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根据上述构思,其中该承载臂进一步设有一转接座,该转接座转接物品。根据上述构思,该物品为选自由显示器、指示牌、相框、照片、图画以及灯具所组成的群组。根据上述构思,其中该承座、该定力弹簧及该承接部覆盖有一盖板,该盖板自该支撑架的顶端水平延伸出一顶盖,并自该顶盖向下延伸出一行程盖板。根据上述构思,其中该支撑架相对于该第一凹口的另一端,更延伸出有一使该支撑架能枢接于一枢接座的枢接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中的至少一对限位件可选择地穿设于这些限位件孔并于穿设后形成一对限位凸抵,换句话说,这些限位件可依升降行程需求的不同而选择穿设于不同的限位件孔,并进一步在该支撑架的支撑面上,构成不同高低位置的限位凸抵,所述限位凸抵更对应到所述滑动件的限位凹口,以使本技术升降行程的幅度具有可调整的特色,以因应不同定型模式的需求。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升降装置的分解图;图2A为本技术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的前视立体分解图;图2B为本技术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的后视立体分解图;图3A为本技术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的立体剖视图;图3B为本技术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的近观侧视剖面图;图3C为本技术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的远观测示剖视图;图4A为本技术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的前视立体图;图4B为本技术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的后视立体图;图5A为本技术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另一升降行程的前视立体图;图5B为本技术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另一升降行程的后视立体图;以及图6为本技术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使用状态时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支撑架;10支撑面;100第一凹口 ; 101底边;102置放台;12侧边;14承座;16枢接部;2轨道模块;26内轨;28外轨;3滑动件;30底盘;300第二凹口 ;32承载臂;320限位凹口 ;321转接座;34承接部;4弹性件;4a定力弹簧;42a连接端部;44a卷筒部;5盖板; 50顶盖;52行程盖板;Ip升降支架;llp侧挡板;lllp滑轨;12p固定座;2p连接件;3p卷簧;B限位凸抵;H限位件孔;H1第一限位件孔;H2第二限位件孔;R限位件;T第一高度;T’第二高度;L最低点;TL第一行程;T’ L第二行程;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Α、2Β、3Α以及3Β所示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用以设置于一工作面(如桌面或墙面等)。所述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包括一支撑架I、一轨道模块2以及一滑动件3。支撑架I具有一支撑面10,支撑面10左右的两侧延伸出相互对应的两侧边12,此外支撑面10的上端具有一第一凹口 100,该第一凹口 100具有一底边(未标号),由第一凹口 100的底边向同于该两侧边12的法线方向延伸有一置放台102,置放台102设置有一承座14,该承座14设置有一弹性件4,第一凹口 100下方的支撑面10穿设有至少两对限位件孔H。较佳地,以本实施例所列举的两对限位件孔H作为示范而言,限位件孔H又可分为第一限位件孔Hl与第二限位件孔Η2,第一限位件孔Hl中的两孔的连线呈一水平线,同样地,第二限位件孔Η2中的两孔的连线也呈一水平线,限位件孔H对应有一对限位件R,该对限位件R可选择地穿设于第一限位件孔Hl或第二限位件孔Η2两对中的其中一对,并在穿设后于该对限位件R的一穿设端形成一对限位凸抵B。所述轨道模块2包括一对内轨26与一对外轨28,该对外轨28分别设置于该两侧边12,且该对外轨28分别对应于该对内轨26。较佳地,支撑架I与该外轨28之间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较佳地,内轨26的长度等长于外轨28的长度,如此有助于轨道上滑行的稳定性。所述的滑动件3,其具有一底盘30,该底盘30的上端具有一第二凹口 300,以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整升降行程的升降装置,用以设置于一工作面,其特征在于,该升降装置包括:一支撑架,其具有一支撑面,该支撑面的两侧延伸出相互对应的两侧边,该支撑面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凹口,该第一凹口具有一底边,由该第一凹口的底边向同于该两侧边的法线方向延伸有一置放台,该置放台设置有一承座,该第一凹口下方的支撑面穿设有至少两对限位件孔,该至少两对限位件孔对应有至少一对限位件,这些限位件可选择地穿设于这些限位件孔并于穿设后形成一对限位凸抵;一轨道模块,其包括一对内轨与一对外轨,该对外轨分别设置于该两侧边,且该对外轨分别对应于该对内轨;以及一滑动件,其具有一底盘,该底盘的上端具有一第二凹口以容纳该承座,该底盘的两侧延伸出一对相互对应的承载臂,该底盘的一面延伸出一承接部,该一对相互对应的承载臂分别连接于该一对内轨,该滑动件通过该内轨可滑移地设置于该外轨,该承接部与该承座之间以一弹性件连接,该第二凹口凹设有一对限位凹口,该对限位凹口对应于该对限位凸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也权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