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活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7622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管道活接头,包括连接套(3)、第一接头(1)以及第二接头(2),连接套的内圆周面上成形有内螺纹(4),一端部径向向内具有环形凸缘(5),第二接头的外壁上成形有与内螺纹旋紧配合的外螺纹(9),第二接头的一端开有梯台形凹槽(13),梯台形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凹槽(7),环形凹槽中设置有密封件(8),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相配合的一端套接于梯台形凹槽内,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旋紧使第一接头压紧密封件,环形凸缘压紧环形凸台并对第一接头进行限位。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相配合的一端套接于第二接头的梯台形凹槽内,使第一接头不能径向移动,从而能够避免密封件的磨损并实现良好稳定的密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活接头,属于管道连接件领域。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或实际生活中,不同管道的相互 连接通常采用活接头来连接。常用的活接头包括螺母、平接头以及螺纹接头等,所述平接头与所述螺纹接头之间设置有密封件。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文献CN 202182268U公开了一种活接头,该活接头包括甲中空连接体、乙中空连接体以及连接套,乙中空连接体的端面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安装有密封圈。在使用安装时,需要将待连接的管件分别和甲中空连接件、乙中空连接件熔接,再将熔接后的甲中空连接件通过其外壁上的凸筋插入连接套的挡环中,然后将熔接好的乙中空连接件插入连接套中,并通过乙中空连接件上的外螺纹和连接套内部的内螺纹配合旋转拧紧并使甲中空连接体挤压密封圈,从而实现甲中空连接体、乙中空连接体以及连接套的整体连接。但是,上述活接头中,甲中空连接体外壁上的凸筋仅仅限制甲中空连接体的周向转动,其与连接套之间的径向移动没有任何直接的装置限定,仅是间接利用乙中空连接件和密封圈对其的挤压实现对它的间接径向固定。所以,上述活接头在实际使用一段时间后,甲中空连接体很容易相对于连接套产生径向移动,这种径向移动必然对密封圈产生磨损,从而导致密封圈的密封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活接头的连接头相对于连接套径向移动而导致密封圈磨损,进而导致活接头密封失效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良好而稳定密封的管道活接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活接头,包括连接套、第一接头以及第二接头,其中,所述连接套的内圆周面上成形有内螺纹,一端部径向向内具有环形凸缘;所述第二接头的外壁上成形有与所述内螺纹旋紧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开有梯台形凹槽,所述梯台形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中设置有密封件;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相配合的一端套接于所述梯台形凹槽内,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旋紧使所述第一接头压紧所述密封件,所述环形凸缘压紧所述环形凸台并对所述第一接头进行限位。上述管道活接头中,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为相互配合的圆螺纹。上述管道活接头中,所述第一接头内圆周面上设置有与管道头部接触的定位部。上述管道活接头中,所述第二接头内圆周面上设置有与管道头部接触的限位部。上述管道活接头中,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各自远离所述连接套的一端成形有连接内螺纹或连接外螺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的管道活接头,其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相配合的一端套接于第二接头的梯台形凹槽内,拧紧第二接头使其与第一接头在梯台形凹槽中紧密接触,使第一接头不能径向移动,同时在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紧密接触处形成第二密封,从而能够避免密封件的磨损并实现良好稳定的密封。(2)本技术的管道活接头,其第二接头与连接套连接的螺纹采用相互配合的圆螺纹,进一步提高活接头的密封性并防止外界杂物进入连接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是本技术管道活接头的第二接头未旋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管道活接头的第二接头旋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I-第一接头,2-第二接头,3-连接套,4-内螺纹,5-环形凸缘,6_环形凸台,7_环形凹槽,8-密封件,9-外螺纹,10-接触面,11-定位部,12-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管道活接头,如图I所示,其包括连接套3、第一接头I以及第二接头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3为圆筒形,其内圆周面上成形有连接所述第二接头2的内螺纹4,所述连接套3的一端部径向向内具有环形凸缘5,环形凸缘5对所述第一接头I限位。所述第二接头2的外壁上成形有与所述连接套3的所述内螺纹4旋紧配合的外螺纹9。所述第二接头2的一端部开有梯台形凹槽13,所述梯台形凹槽13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凹槽7,所述环形凹槽7中设置有密封件8。所述第一接头I的外壁上成型有与所述连接套3的所述环形凸缘5接触的环形凸台6。所述第一接头I与所述第二接头2相配合的一端具有与所述梯台形凹槽13相互配合的形状并能够套接于所述梯台形凹槽13内,此处所述的套接是指所述第一接头I与所述第二接头2相配合的一端嵌套入所述梯台形凹槽13内且与所述梯台形凹槽13的内壁相接触。如图I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接头I套接在所述连接套3中,使所述第一接头I的所述环形凸台6接触所述连接套3的所述环形凸缘5 ;所述第二接头2的所述外螺纹9与所述连接套3的所述内螺纹4配合,转动所述第二接头2使所述第一接头I套接在所述梯台形凹槽13并压紧所述密封件8 ;继续旋紧所述第二接头2使所述第二接头2的接触面10接触并挤压所述第一接头I的接触面10,使得所述第一接头I紧密套接在所述第二接头2的所述梯台形凹槽13中,从而实现对所述第一接头I的径向限位,同时,由于所述第二接头2挤压所述第一接头1,使得所述第一接头I的所述环形凸台6压紧所述连接套3的所述环形凸缘5,实现对所述第一接头的轴向限位。现有技术中,连接头与连接套通常采用三角螺纹连接密封,但是,三角螺纹具有死角不符合卫生标准并且密封效果不佳。因此,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管道活接头的密封性能并符合卫生标准,设置所述第二接头2的所述外螺纹9与所述连接套3的所述内螺纹4采用相互配合的圆螺纹。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外界管道与所述管道活接头更适当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接头I的内圆周面上设置与所述管道头部接触的定位部11,所述第二接头2的内圆周面上设置与所述管道头部接触的限位部12,从而使所述管道插入所述第一接头I或第二接头2时得到定位,避免插接过头。本技术所述的管道活接头在使用时,所述第一接头I和第二接头2与外界所述管道连接的方式可以根据施工需要进行选择,方式一,管道活接头与外界管道采用承插焊接连接,方式二,管道活接头与外界管道采用螺纹连接,即所述第一接头I与所述第二接头2各自远离所述连接套3的一端的成形有连接内螺纹或连接外螺纹,从而满足一些特殊 管道或特殊场合的连接需求。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管道活接头,包括连接套(3)、第一接头(I)以及第二接头(2),其中,所述连接套(3)的内圆周面上成形有内螺纹(4),一端部径向向内具有环形凸缘(5); 所述第二接头(2)的外壁上成形有与所述内螺纹(4)旋紧配合的外螺纹(9);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头(2)的一端开有梯台形凹槽(13),所述梯台形凹槽(13)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凹槽(7),所述环形凹槽(7)中设置有密封件(8); 所述第一接头(I)与所述第二接头(2)相配合的一端套接于所述梯台形凹槽(13)内,所述外螺纹(9)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活接头,包括连接套(3)、第一接头(1)以及第二接头(2),其中,所述连接套(3)的内圆周面上成形有内螺纹(4),一端部径向向内具有环形凸缘(5);所述第二接头(2)的外壁上成形有与所述内螺纹(4)旋紧配合的外螺纹(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2)的一端开有梯台形凹槽(13),所述梯台形凹槽(13)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凹槽(7),所述环形凹槽(7)中设置有密封件(8);所述第一接头(1)与所述第二接头(2)相配合的一端套接于所述梯台形凹槽(13)内,所述外螺纹(9)与所述内螺纹(4)配合旋紧使所述第一接头(1)压紧所述密封件(8),所述环形凸缘(5)压紧所述环形凸台(6)并对所述第一接头(1)进行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显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远安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