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鱼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5833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修复工程,尤其是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鱼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能为鱼类在洄游通过水电水利工程时提供平静休息场所,也不会增加生态鱼道整体长度的生态鱼道,包括侧壁和隔板结构,隔板结构设置在侧壁上,隔板结构将该生态鱼道分成数个游泳池,游泳池之间相互连通,还包括休息池,休息池设置在两个游泳池之间,休息池与游泳池之间通过隔板结构分隔并且相互连通,休息池的宽度大于游泳池。由于休息池的宽度大于游泳池,因此休息池凸出于游泳池的部分就不会直接受到生态鱼道中水流的影响,因此在凸出部分中水流较为平静,适合鱼类在洄游中休息,而且休息池仅仅需要宽度的增加,因此不会增加生态鱼道整体的长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修复工程,尤其是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鱼道
技术介绍
水电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为人类提供较为清洁的能源,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对当地河流生态的影响,大坝的建成提高了水位,阻断了河流,使得鱼类难以洄游,特别是对于需洄游产卵的鱼类几乎带来了灭顶之灾,因此,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是在水电水利工程中修建生态鱼道,从而使得鱼类能够顺利洄游。生态鱼道作为减缓鱼类受水电水利工程阻隔影响的生态修复措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国外由于过鱼对象的游泳能力较强,水电水利工程上下游水头差不大,工程设计中很少考虑休息池的设计。国内生态鱼道通常是每十个池室设置一个休息池,休息池底坡为0,休息池长度为普通池室的两倍,这样就可以使洄游的鱼类获得一定的休息空间,然而·较长的休息池致使生态鱼道枢纽工程长度增加;且休息池内流态仍然比较紊乱,鱼类也未能得到充分休息。目前国内生态鱼道工程休息池设计方案通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国内水电工程的特点以及洄游鱼类的特性,生态鱼道池室一般选择竖缝式,但由于可供参照借鉴的工程较少,常因过隔板尺寸、结构型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态鱼道,包括侧壁(1)和隔板结构(2),所述隔板结构(2)设置在侧壁(1)上,所述隔板结构(2)将该生态鱼道分成数个游泳池(3),所述游泳池(3)之间相互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休息池(4),所述休息池(4)设置在两个游泳池(3)之间,所述休息池(4)与所述游泳池(3)之间通过隔板结构(2)分隔并且相互连通,所述休息池(4)的宽度大于所述游泳池(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职小前李亚农王泽溪张连明蒋红郎建陈静周小波夏勇王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