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有放线盘头、机架、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机架设置有转动支架和安装架,所述转动支架设置有浮动滚辊,所述安装架设置有检测开关,检测开关的感应面对应于转动支架,检测开关与传动机构分别与电机电连接,所述放线盘头与传动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通过第一绳带与放线盘头连接,另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当氨纶的绕径不断变小,张力变大,转动支架发生偏转,检测开关被触发,电机控制传动机构使第一弹簧缩短,继而检测开关断开,电机停止工作,最后张力保持相对稳定。本装置以自动检测张力、输出开启信号的方式控制氨纶张力,实现自动化控制张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张力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张力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弹性纺织行业中,在使用氨纶或氨纶复合纱盘头放卷时,需适当拉伸,均匀放出,张力保持恒定或者较为恒定。目前用于纺织张力控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主动式张力控制,一是被动式张力控制。在主动式张力控制方式中,以电力为动力,随检测到张力的变化连续性的不间断自动调节,以实现张力的恒定,精度高,但也存在着设备成本和电力成本较高的问题;在被动式中,一般由人工间断性地检测张力的变化以及调节张力,精度低,且浪费人工,在产品需要高精度,或者人力成本上涨时,生产投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张力控制装置,该张力控制装置自动检测张力并输出开启信号,控制电机运转,电机通过传动机构来控制盘头上氨纶的张力变化, 实现自动化张力控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有放线盘头、机架、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机架设置有转动支架和安装架,所述转动支架设置有浮动滚辊,所述安装架设置有检测开关,检测开关的感应面对应于转动支架,检测开关与传动机构分别与电机电连接,所述放线盘头与传动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通过第一绳带与放线盘头连接,另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其中,所述转动支架靠近机架一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转动支架下方设置有横杆和第二弹簧,横杆上设置有螺杆和调节螺母,所述螺杆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连接块的通孔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母螺接。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大齿轮、限位轴承、直线轴承和导杆,所述传动大齿轮设置有卡台,所述传动大齿轮通过卡台与限位轴承卡接,所述导杆与第一弹簧连接,所述传动大齿轮、限位轴承与直线轴承均套设于导杆,所述传动大齿轮与电机驱动连接。其中,所述传动大齿轮的内圈设置有螺纹,所述导杆于套设有传动大齿轮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导杆与传动大齿轮螺纹连接。其中,所述检测开关为感应开关,感应开关的感应面与转动支架对应,感应开关的感应面与转动支架之间设置有间隔。其中,所述检测开关与电机之间设置有延时继电器。其中,所述安装架设置有限位螺杆,所述限位螺杆与安装架螺接。其中,所述转动支架通过轴承与机架连接,安装架与机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的放线盘头与浮动滚辊之间设置有辅助滚辊;所述第一弹簧与导杆之间设置有变向装置。其中,所述导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第一弹簧通过连接孔与导杆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张力控制装置,放线盘头在工作过程中,氨纶的绕径 不断变小,张力增大。当氨纶的张力变化,张力通过浮动滚辊作用于转动支架,使得转动支 架发生偏转;安装架上的检测开关被触发,开关回路输送触发信号驱动电机,电机通过控制 传动机构控制第一弹簧缩短,使得加在放线盘头的摩擦力变小,氨纶张力回复先前状态,转 动支架回复原位,检测开关断电,电机停止工作;最后氨纶的张力保持相对稳定。本实用新 型的张力控制装置以自动检测张力、输出开启信号的方式控制氨纶张力,实现自动化控制 生产,有效的保障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张力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传动机构中的传动大齿轮的示意图。在图1、图2中附图标记有1——放线盘头 2——机架3——电机4——传动机构 21——转动支架22——安装架23——浮动滚辊24——检测开关25——辅助滚辊26——变向装置 51——第一弹簧52——第二弹簧60——第一绳带 61——第二绳带7——连接块71-通孔 80-横杆81-螺杆82-调节螺母 40-传动大齿轮 41-限位轴承42-直线轴承 43-导杆44-连接孔401-卡台 402-台阶 A403-台阶 B10——限位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 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参见图1与图2,以下结合附图对 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有放线盘头1、机架2、电机3和传动机构4, 所述机架2设置有转动支架21和安装架22,所述转动支架21设置有浮动滚辊23,所述安 装架22设置有检测开关24,检测开关24的感应面对应于转动支架21,检测开关24与传动 机构4分别与电机3电连接,所述放线盘头1与传动机构4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51,第一弹 簧51的一端通过第一绳带60与放线盘头1连接,另一端与传动机构4连接。当氨纶的张力变化,张力通过浮动滚辊23作用于转动支架21,转动支架21发生偏 转;安装架22上的检测开关24被触发,开关回路输送触发信号驱动电机3,电机3通过控 制传动机构4缩短第一弹簧51,使加在放线盘头1的摩擦力变小,氨纶张力回复先前状态, 转动支架21回复原位,检测开关24断电,电机3停止工作;最后氨纶的张力保持相对稳定。 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弹簧51与传动机构4之间还可设置有第二绳带61,所述第一弹簧51与传动机构4之间通过第二绳带61连接,可以进一步增强本技术的平稳性。当然,在满足本技术平稳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弹簧51与传动机构4之间还可采用其它连接带连接。本技术所述的张力控制装置通过自动检测张力、输出开启信号,继而控制氨纶张力,实现自动化控制生产,能有效的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支架21靠近机架I 一端设置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71 ;转动支架21下方设置有横杆80和第二弹簧52,横杆80上设置有螺杆81和调节螺母82,所述螺杆81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52与连接块7的通孔71连接,螺杆81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母82螺接。在本技术中,所述连接块7上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通孔71,方便调节。螺杆81通过调节螺母82调整长短而控制第二弹簧52,在工作状态下,调整螺杆 81的长度,使得转动支架21在第二弹簧52的拉力下离开限位螺杆10,也就是保证了在所需张力稳定的情况下,转动支架21在检测开关24的额定触发距离之外。再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传动大齿轮40、限位轴承41、直线轴承42和导杆43,所述传动大齿轮40设置有卡台401,所述传动大齿轮40通过卡台401与限位轴承41 卡接;所述导杆43的一端与第一弹簧51连接,所述传动大齿轮40、限位轴承41与直线轴承42均套设于导杆43,所述传动大齿轮40与电机3驱动连接。在最初制作产品时,张力控制装置需调校氨纶的张力。电机3输出力矩,通过传动大齿轮40使得导杆43运动,进而控制第一弹簧51的伸缩。在传动机构中,传动大齿轮40 有两个台阶,分别为台阶A 402和台阶B 403;其中,台阶A 402与限位轴承41配合,台阶B 403与限位轴承41内圈接触;另外传动大齿轮40与导杆43套设连接,由于传动大齿轮40 通过A 402与限位轴承41卡接,传动大齿轮40被限位轴承41限位从而不能轴向移动,当传动大齿轮40转动时,与其螺纹连接的导杆43进行轴向移动。导杆43的一端与直线轴承 42套接,进一步保证导杆43在长距离的驱动时不发生偏移。在本技术中,可优选限位轴承41为向心推力轴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大齿轮40的内圈设置有螺纹,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有放线盘头、机架、电机和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设置有转动支架和安装架,所述转动支架设置有浮动滚辊,所述安装架设置有检测开关,检测开关的感应面对应于转动支架,检测开关与传动机构分别与电机电连接,所述放线盘头与传动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通过第一绳带与放线盘头连接,另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君钊,
申请(专利权)人:孙君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