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脂复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357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1:26
一种树脂复合物,该树脂复合物是以经过浸渍树脂固化后变硬的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所述树脂复合物是以工业高强涤纶丝、玄武岩纤维或玻璃纤维为原料织成的复合物,其包括表层和中间层,且厚度可在3mm-100mm之间调节。上述在浸渍树脂后变硬的经编间隔织物会具有非常高的力学性能。使整一经编间隔织物成为一种力学性能很高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绝缘,环保,力学性能好,质地轻,物理性能稳定等特点,将应用于风力发电,高速公路滤水层,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等领域及部分领域替代钢材等传统物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树脂复合物
本技术涉及一种树脂复合物,尤其涉及以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成整一复合物提供力学支撑的树脂复合物。
技术介绍
近年来,高性能树脂及玻璃纤维和玄武岩纤维的问世,促成了许多新型复合物的专利技术与生产应用。目前,现有的复合物绝大部分仅能为平面方向提供力学性能,不能提供立体支撑,而且厚度调节有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复合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复合物无立体支撑、限制厚度调节的问题。本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树脂复合物,该树脂复合物是以经过树脂浸溃固化后变硬的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所述以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的树脂复合物包括表层和中间层。进一步地,所述树脂复合物以工业高强涤纶丝、玄武岩纤维或玻璃纤维为原料的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进一步地,所述树脂复合物呈厚度在3mm-100mm之间的三维立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表层为网孔结构或者平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表层进一步包括上表层和下表层,该中间层分别连接上下表层。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层为相互平行的结构或者相互交叉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树脂复合物以经过高性能树脂浸溃固化后变硬的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是以双针床经编机织造的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本技术的树脂复合物厚度可以在3mm-100mm之间随意调节,适用范围更广。2、本技术以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该复合物不但具有平面力学性能,同时具有立体支撑的力学性能,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很强的力学性能。并且本技术的框架是采用浸溃树脂后变硬的经编间隔织物,为表面提供极强的力学支撑,本技术的复合物力学性能超出传统钢材及金属合金物的数倍以上。3、本技术的复合物是主要以工业高强涤纶丝,玄武岩纤维及玻璃纤维为主 (如玻璃钢等)的原料制成的复合物,在具有现有技术要求达到的性能的同时,还具有绝缘, 环保,力学性能好,质地轻,物理性能稳定以及性价比高等特点。4、本技术的复合物应用领域广泛,可以应用于风力发电,高速公路滤水层,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等领域及部分领域替代钢材等传统物料。5、本技术的复合物仅是玄武岩纤维或玻璃纤维为原料织成的复合物,还具有耐高温及防火阻燃的效果,可以应用在高温的复杂环境。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以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的树脂复合物立体图(绘示上下表层, 中间层省略);图2、图3为本技术以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的树脂复合物的表层展开图(网格图2或平面图3);图4为本技术以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的树脂复合物第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中间层为相互平行结构);图5为本技术以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的树脂复合物第一实施例的中间层侧面剖示图(中间层为相互平行结构);图6为本技术以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的树脂复合物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中间层为相互交叉结构);图7为本技术以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的树脂复合物第二实施例的中间层侧面剖示图(中间层为相互交叉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上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I绘示的树脂复合物是以工业高强涤纶丝、玄武岩纤维或玻璃纤维等为原料织成的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所述织物是经过浸溃树脂且固化后形成的经编间隔织物,所述树脂复合物可以厚度在3mm — IOOmm之间调节,呈三维立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树脂复合物包括表层I和中间层2,该表层I为复合物提供平面力学性能,中间层2为表层I提供极强的立体力学支撑,使得整一复合物在各个方向都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其中, 所述树脂可以是高性能树脂,如酚醛树脂。其中,所述树脂复合物的表层可以进一步包括上表层和下表层,该中间层分别连接该上下表层。请参阅图2-3,所述以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的树脂复合物的表层可以是网孔结构 (如图2)或者平面结构(如图3),或者上表层为网孔结构而下表层为平面结构(如图I)等各种组合形式,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要求。请参阅图4-5绘示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请同时参阅图1-3以利于了解。所述以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的树脂复合物的中间层为相互平行结构。请参阅图6-7绘示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请同时参阅图1-3以利于了解。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以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的树脂复合物的中间层为相互交叉结构。综上所述,本使用新型可以提供厚度为3mm — IOOmm且立体支撑极强的复合物。所述树脂复合物主要以工业高强涤纶丝,玄武岩纤维或玻璃纤维为主(如玻璃钢等)的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在达到传统物料(如钢材,塑料等)性能的同时,还具有绝缘,环保,力学性能好,质地轻,物理性能稳定以及性价比高等特点,因而被广泛使用。而且,由于经编间隔织物是由双针床经编机织造而成,其厚度可以从3_ — IOOmm之间随意调节。在制成以经编间4隔织物为框架的复合物后,该复合物不但具有平面力学性能,同时具有立体支撑的力学性能,应用领域更广阔,在目前看来,可以应用于风力发电,高速公路滤水层,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等领域及部分领域替代钢材等传统物件。此外,若上述的复合物仅是以玄武岩纤维或玻璃纤维为原料的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还具有耐高温及防火阻燃的效果,可以应用在高温的复杂环境。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如以芳能纱,碳纤维或其他新型纱线为原料织成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的复合物,都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只是复合物的特点稍有改变。权利要求1.一种树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树脂复合物是以经过树脂浸溃固化后变硬的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所述以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的树脂复合物包括表层和中间层。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树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复合物以工业高强涤纶丝、 玄武岩纤维或玻璃纤维为原料的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树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复合物呈厚度在3mm— IOOmm之间的三维立体结构。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树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为网孔结构或者平面结构。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树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进一步包括上表层和下表层,该中间层分别连接上下表层。6.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树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为相互平行的结构或者相互交叉的结构。7.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树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复合物以经过高性能树脂浸溃固化后变硬的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专利摘要一种树脂复合物,该树脂复合物是以经过浸渍树脂固化后变硬的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所述树脂复合物是以工业高强涤纶丝、玄武岩纤维或玻璃纤维为原料织成的复合物,其包括表层和中间层,且厚度可在3mm-100mm之间调节。上述在浸渍树脂后变硬的经编间隔织物会具有非常高的力学性能。使整一经编间隔织物成为一种力学性能很高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绝缘,环保,力学性能好,质地轻,物理性能稳定等特点,将应用于风力发电,高速公路滤水层,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等领域及部分领域替代钢材等传统物件。文档编号D04B21/08GK202742758SQ20122027752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3日专利技术者俞学成 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树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树脂复合物是以经过树脂浸渍固化后变硬的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所述以经编间隔织物为框架的树脂复合物包括表层和中间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学成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品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