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侧抽机构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3446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有侧抽机构的模具,它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上设有成型成品(6)的形腔,所述的下模(2)上设有便于成型成品(6)通孔的侧抽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可一次性成型有通孔的成品,属于模具设备技术领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侧抽机构的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侧抽机构的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大体上包括上模、下模和产品顶出机构,不同种类的模具工作原理也不太一样,例如注塑模,一般是合模后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入到模具形腔内成型。注塑模具在成型带有通孔的成品时一般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先成型产品,然后将开模得到的产品进行打孔处理得到所需要的成品。该方式需要两次加工才能成型最终的成品,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侧抽机构的模具,提高生产效率,可一次性成型有通孔的成品。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侧抽机构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 上模和下模上设有成型成品的形腔,所述的下模上设有便于成型成品通孔的侧抽机构。所述的侧抽机构包括油缸、芯子和芯子固定块,下模上设有连通下模形腔的通道, 芯子活动配合在通道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带有侧抽机构的模具的下模上设有侧抽机构,侧抽机构上的芯子活动配合在下模的通道内,通道连通下模的形腔,芯子固定在芯子固定块上,油缸可控制芯子在通道内的运动。成型成品时,芯子的内端置于下模的形腔内,待浇注成型成品,然后油缸带动芯子固定块向外移动,拉动芯子,使得芯子内端脱离成品,然后脱模。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示意图。图中,I、上模,2、下模,3、油缸,4、芯子,5、芯子固定块,6、成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但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照图I所示,本技术一种带有侧抽机构的模具,它包括上模I和下模2,上模I和下模2上设有成型成品6的形腔,所述的下模2上设有便于成型成品6通孔的侧抽机构。所述的侧抽机构包括油缸3、芯子4和芯子固定块5,下模2上设有连通下模2形腔的通道,芯子4活动配合在通道内。本技术带有侧抽机构的模具的下模上设有侧抽机构,侧抽机构上的芯子4活动配合在下模2的通道内,通道连通下模的形腔,芯子4固定在芯子固定块5上,油缸3可控制芯子4在通道内的运动。如图I所示,成型成品时,芯子4的内端置于下模2的形腔CN 202742632 U说明书2/2 页内,待浇注成型成品6,然后油缸3带动芯子固定块5向外移动,拉动芯子4,使得芯子4内端脱离成品6,然后脱模。4·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侧抽机构的模具,它包括上模(I)和下模(2),上模(I)和下模(2)上设有成型成品(6)的形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2)上设有便于成型成品(6)通孔的侧抽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有侧抽机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抽机构包括油缸(3)、芯子(4)和芯子固定块(5),下模(2)上设有连通下模(2)形腔的通道,芯子(4)活动配合在通道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带有侧抽机构的模具,它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上设有成型成品(6)的形腔,所述的下模(2)上设有便于成型成品(6)通孔的侧抽机构。本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可一次性成型有通孔的成品,属于模具设备
文档编号B29C45/33GK202742632SQ201220349760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专利技术者金能炎, 储群关 申请人:宁波能海模塑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侧抽机构的模具,它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上设有成型成品(6)的形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2)上设有便于成型成品(6)通孔的侧抽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能炎储群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能海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