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余胶回收装置,其能够用于在风力发电叶片生产用结构胶余胶回收,该装置由支架、挤胶机构、卷动机构组成。通过把手拉动袋膜,将袋膜穿过一对滚筒,挤出结构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可以较好回收余胶,减少胶液浪费,提高经济效益,且操作简单,维护和使用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余胶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生产用结构胶余胶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结构胶指强度高,能承受较大荷载,且耐老化、耐疲劳、耐腐蚀,在预期寿命内性能稳定,适用于承受强力的结构件粘接的胶粘剂。用于金属、陶瓷、塑料、橡胶、木材等同种材料或者不同种材料之间的粘接。可部分代替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传统连接形式。结合面应力分布均匀,对零件无热影响和变形。在工程中结构胶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构件的加固、锚固、粘接、修补等;如粘钢,粘碳纤维,植筋,裂缝补强、密封,孔洞修补、道钉粘贴、表面防护、混凝土粘接等。 风电叶片生产用结构胶由树脂和固化剂按合适配比由混配机自动混合而成,树脂和固化剂均采用塑料袋包装后再密封存放于铁桶中,因树脂和固化剂为粘度较大的膏状物,混配完成后仍有部分余胶粘附于塑料袋上不能完全利用,由于结构胶价格较贵,余胶应尽量回收,目前一般的余胶回收采用手工刮取的方式,余胶回收不干净,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余胶回收手工刮取方式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余胶回收装置,该装置不仅能有效回收余胶,且省力省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余胶回收装置,包括能够移动的支架;其起到固定装置其他机构的作用。相对设置于支架上的挤胶机构和卷动机构;所述挤胶机构包括框架、相对设置于框架内侧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述卷动机构包括轴承座、固定于轴承座上的把手和卷轴,其中,所述卷轴和所述把手相连。 所述挤胶机构还包括所述的挤胶机构的框架内侧设有沿轴向设置的导轨,第二滚筒与所述导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滚筒固定设置于框架内侧。所述第二滚筒还与设置在框架外部的能够轴向移动的手柄相连。通过手柄的轴向移动实现第二滚筒沿导轨轴向移动,与第一滚筒配合达到加紧袋膜和松开袋膜的目的。所述的卷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卷轴上的用于固定袋膜的固膜轴。所述的支架的高度是能够调节。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所需的高度,方便操作。所述的装置上还能够设有多组相对设置的挤胶机构和卷动机构。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挤胶操作。该装置的操作方法为I)将容器中含有剩余胶的袋膜的一端穿过挤胶机构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之间,并且固定于卷动机构的固膜轴上,另一端自然垂降到支架下端的容器中;2)旋转挤胶机构的手柄将第二滚筒向第I滚筒靠近,当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夹紧袋膜时,转动卷动机构的把手,使得袋膜在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之间移动,通过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对袋膜施加的夹紧力将袋膜中的剩余胶挤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较好回收余胶,减少胶液浪费,提高经济效益,且操作简单,维护和使用成本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装置的结构总图。图2是本装置的一个核心部件挤胶机构的结构图。图3是本装置的另一核心部件卷袋膜机构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I-卷动机构、2_挤胶机构、3_支架、4_框架、5_第一滚筒、6_第二滚筒、7_导轨、8-手柄、9_卷轴、10-固膜轴、11-轴承座、12-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不限于此。如附图说明图1、2和3所示,本技术的装置包括能够移动的支架3,·相对设置于支架3上的挤胶机构2和卷动机构I ;所述挤胶机构2包括框架4、相对设置于框架4内侧的第一滚筒5和第二滚筒6。所述的第一滚筒固5定于框架4内侧,第二滚筒6与设置在框架4内侧的导轨7相连,并且所述第二滚筒6还与设置在框架4外部的能够轴向移动的挤胶手柄8相连。通过挤胶手柄8的轴向移动实现第二滚筒6的轴向移动,与第一滚筒5配合达到加紧袋膜和松开袋膜的目的。所述卷动机构I包括轴承座11、固定于轴承座11上的把手12和卷轴9,卷轴9和把手12相连。卷轴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袋膜的固膜轴10。该装置的操作方法为I)将容器中含有剩余胶的袋膜的一端穿过挤胶机构2的第一滚筒5和第二滚筒6之间,并且固定于卷动机构I的固膜轴10上,另一端自然垂降到支架3下端的容器中;2)旋转挤胶机构的手柄8将第二滚筒6向第I滚筒5靠近,夹紧袋膜,转动卷动机构I的把手12,使得袋膜在第一滚动5和第二滚筒6之间移动,通过第一滚筒5和第二滚筒6对袋膜施加的夹紧力,挤出残留在袋膜内侧的剩余胶体。所述的支架3的高度是能够调节。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所需的高度,方便操作。所述的装置上还可以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挤胶机构和卷动机构。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挤胶操作。权利要求1.一种余胶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够移动的支架; 相对设置于支架上的挤胶机构和卷动机构; 所述挤胶机构包括框架、相对设置于框架内侧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 所述卷动机构包括轴承座、固定于轴承座上的把手和卷轴,所述卷轴和所述把手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胶机构的框架内侧设有沿轴向设置的导轨,第二滚筒与所述导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滚筒固定设置于框架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筒还与设置在框架外部的能够轴向移动的手柄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卷轴上用于固定袋膜的固膜轴。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高度能够调节。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多组相对设置的挤胶机构和卷动机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余胶回收装置,其能够用于在风力发电叶片生产用结构胶余胶回收,该装置由支架、挤胶机构、卷动机构组成。通过把手拉动袋膜,将袋膜穿过一对滚筒,挤出结构胶。本技术的装置可以较好回收余胶,减少胶液浪费,提高经济效益,且操作简单,维护和使用成本低。文档编号B29B17/00GK202742570SQ20122046793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专利技术者夏青, 曹阳俊, 欧阳玉香, 彭超义, 林能发, 贺显光, 陶为乐, 杨俊 申请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余胶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移动的支架;相对设置于支架上的挤胶机构和卷动机构;所述挤胶机构包括框架、相对设置于框架内侧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述卷动机构包括轴承座、固定于轴承座上的把手和卷轴,所述卷轴和所述把手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青,曹阳俊,欧阳玉香,彭超义,林能发,贺显光,陶为乐,杨俊,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