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块增力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2337 阅读:4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弯管机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锲块增力机构,提供一种效率高,精度高,增力均衡的锲块增力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其包括固定架、电机、滚珠丝杠、斜锲块、滚动轮、传动臂,所述的固定架一侧固定在床身上,固定架另一侧内部设置有滑道,固定架上下两面对称设置有滑槽,滑道与滑槽空间垂直,滑道上设置有斜锲块,滑槽内设置轴,轴的两端位于固定架的滑槽内,轴上套装有滚动轮,滚动轮位于斜锲块的斜面前方固定架的内部,固定架的上下两面对称设置有滑槽,轴的两端均铰接有传动臂;所述的斜锲块通过滚珠丝杠与电机相连。所述的斜锲块内部设置有通孔,主要应用于弯管机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锲块增力机构
本技术属于弯管机
,主要涉及一种锲块增力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使用的弯管机,绝大部分使用的是全液压传动的数控弯管机,尤其是弯管机的液压增力机构,其是给工件一个合适的压力使工件弯曲,在工件受力过程中,由于液压固有的特性及电液伺服阀必须在恒压下工作的特殊要求使其不可避免的产生邂逅、失步、失控、精度差等现象。液压增力机构在工作中,由于构件在变弧阶段和弯小弧部分其内应是变化的,由于液压油的软特性,使液压油缸不能按数据要求稳定伸缩,从而影响了弧形构件行成的一致性。液压增力机构要求技术人员输入图纸全坐标数据,由于输入的是工件整体尺寸, 不易找到工件区段具体位置,在修整时,无法确认需修整的区域。液压增力机构存在液压管路泄漏,高温,高压,在泄漏、高温、高压的情况下致使工件精度难以保证,经常维修调整,相对维修费用高。市场上也有部分使用压辊形式来做弯管机,其基本都是以更换模具来达到一个工件上实现多个弧度,所谓的一模一弧,对现在市场上客车的广阔前景,客车车身骨架为多弧度空间的空间,现有的技术在效率及精度上以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效率闻,精度闻,增力均衡的键块增力机构。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锲块增力机构,其包括固定架、电机、滚珠丝杠、斜锲块、滚动轮、传动臂,所述的固定架一侧固定在床身上,固定架另一侧内部设置有滑道,固定架上下两面对称设置有滑槽,滑道与滑槽空间垂直,滑道上设置有斜锲块,滑槽内设置轴,轴的两端位于固定架的滑槽内,轴上套装有滚动轮,滚动轮位于斜锲块的斜面前方固定架的内部,固定架的上下两面对称设置有滑槽,轴的两端均铰接有传动臂;所述的斜锲块通过滚珠丝杠与电机相连。所述的斜锲块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的电机连接有小同步轮,滚珠丝杠连接有大同步轮,小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大同步轮相连。所述的固定架上固定有复位弹簧的一端,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传动臂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用于做弯管机的增力部分是不使用液压系统,其使用滚珠丝杠,不存在液压管路泄漏,高温,高压,在泄漏、高温、 高压的情况下致使工件精度难以保证,经常维修调整,相对维修费用低,精度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去掉固定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与弯管部分连接并去掉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与弯管部分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与弯管部分连接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固定架、2为滚珠丝杠、3为斜锲块、4为滚动轮、5为传动臂、6为床身、7 为滑道、8为滑槽、9为复位弹簧、10为通孔、11为电机、12为螺母、13为丝杆、14为轴、15为小同步轮、16为大同步轮、17为同步带、18为摆动架、19为第四轴、20为中心滚轮、21为挤压轮、22为第一轴、23为固定滚轮、24为第二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锲块增力机构,其包括固定架I、电机11、滚珠丝杠2、斜锲块3、滚动轮4、传动臂5,所述的固定架I固定在床身6上,固定架I内部设置有滑道7,固定架I上下两面对称设置有滑槽8,滑道7上设置有斜锲块3,斜锲块3内部设置有通孔10,所述的斜锲块3 通过滚珠丝杠2与电机11相连,所述的滚珠丝杠2包括螺母12、丝杆13,通孔10的一端固定有螺母12,螺母12套装在丝杆13上,丝杆13与电机11相连,所述的滚动轮4位于斜锲块3的斜面前方,固定架I的内部,滚动轮4套装在轴14 上,轴14的两端位于固定架I的滑槽8内,轴14的两端均铰接有传动臂5,所述的电机11连接有小同步轮15,滚珠丝杠2连接有大同步轮16,小同步轮15 通过同步带17与大同步轮16相连。所述的固定架I上固定有复位弹簧9的一端,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于传动臂 5上。本技术在电机11的转动带动小同步轮15转动,小同步轮15同时通过同步带 17带动大同步轮16转动,大同步轮16带动滚珠丝杠2转动,滚珠丝杠2包括螺母12、丝杆13,通孔10的一端固定有螺母12,螺母12套装在丝杆13上,丝杆13与电机11相连,斜锲块3通过滚珠丝杠2与电机11相连,丝杆13的转动将带动螺母12在丝杆13上前进后退,螺母12与斜锲块3固定连接,螺母12的前进后退将带动斜锲块3同时前进后退,由于斜锲块3的一面为斜面,其在前进后退时势必带动其下方设置的滚动轮4上下的动作,滚动轮4套装在轴14上,轴14的两端位于固定架I的滑槽8 内,这样减少了滚动轮4与固定架I的之间的摩擦,同时方便轴14的两端铰接有传动臂5, 滚动轮4的上下动作就会带动传动臂5上下的动作,由于滚动轮4为套装在轴14上,所以其在用于弯管装置的增力弯管时,传动臂5与弯管装置的摆动架18相连,传动臂5就会带动摆动架18向前,摆动架18为“V”结构,所述的摆动架18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轴19和中心滚轮20,摆动架18的中间部分设置有挤压轮21,所述的摆动架18靠近床身6并通过中心滚轮20套装于第一轴22上,所述的挤压轮21、中心滚轮20和固定滚轮23以三角方式设置与第二固定架24上,摆动架18在摆动臂的带动下,以中心滚轮20为中心点做弧度运动, 并带动挤压轮21同时做弧度运动,这样只需控制滚珠丝杠2的转动,就可以控制其每个工件的弯曲弧度,以此达到一模多弧,并实现高精度的控制。固定架I上固定有复位弹簧9的一端,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于传动臂5上,复位弹簧9跟随传动臂5上下,能使其斜锲块3更好的复位,本技术使用滚珠丝杠2,能达到高精度的弯管作业,在增加利用复位弹簧9使精度更高。权利要求1.锲块增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架(I)、电机(11)、滚珠丝杠(2)、斜锲块(3)、滚动轮(4)、传动臂(5),所述的固定架(I) 一侧固定在床身(6)上,固定架(I)另一侧内部设置有滑道(7),固定架(I)上下两面对称设置有滑槽(8),滑道(7)与滑槽(8)空间垂直,滑道(7)上设置有斜锲块(3),滑槽⑶内设置轴(14),轴(14)的两端位于固定架⑴的滑槽⑶内,轴(14) 上套装有滚动轮(4),滚动轮(4)位于斜锲块(3)的斜面前方固定架(I)的内部,固定架(I) 的上下两面对称设置有滑槽(8),轴(14)的两端均铰接有传动臂(5);所述的斜锲块⑶通过滚珠丝杠⑵与电机(1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锲块增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锲块(3)内部设置有通孔(10)。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锲块增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11)连接有小同步轮(15),滚珠丝杠(2)连接有大同步轮(16),小同步轮(15)通过同步带(17)与大同步轮(16)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锲块增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I)上固定有复位弹簧(9)的一端,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于传动臂(5)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弯管机
,主要涉及一种锲块增力机构,提供一种效率高,精度高,增力均衡的锲块增力机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其包括固定架、电机、滚珠丝杠、斜锲块、滚动轮、传动臂,所述的固定架一侧固定在床身上,固定架另一侧内部设置有滑道,固定架上下两面对称设置有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锲块增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架(1)、电机(11)、滚珠丝杠(2)、斜锲块(3)、滚动轮(4)、传动臂(5),所述的固定架(1)一侧固定在床身(6)上,固定架(1)另一侧内部设置有滑道(7),固定架(1)上下两面对称设置有滑槽(8),滑道(7)与滑槽(8)空间垂直,滑道(7)上设置有斜锲块(3),滑槽(8)内设置轴(14),轴(14)的两端位于固定架(1)的滑槽(8)内,轴(14)上套装有滚动轮(4),滚动轮(4)位于斜锲块(3)的斜面前方固定架(1)的内部,固定架(1)的上下两面对称设置有滑槽(8),轴(14)的两端均铰接有传动臂(5);所述的斜锲块(3)通过滚珠丝杠(2)与电机(1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明吴智江赵老虎纪威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泰立机电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