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移液助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197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动移液助吸器,包括移液控制器和穿过移液控制器的吸管,其中,吸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环形凸起,移液控制器位于两个环形凸起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防止吸管拉出或拉入过长,从而导致吸管与接合器连接处折损或吸管后端全部进入把手内,给抽拉吸管带来不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助吸器,尤其涉及一种微量手动移液助吸器
技术介绍
目前,显微镜进行微量移液操作多采用比较精准的手动移液助吸器,包括移液控制器和穿过移液控制器的吸管,吸管前端通过接合器连接有硬细管,利用移液控制器中的旋轮挤压吸管产生微小气流实现吸入或者推出液体,移液控制器前端设置有弹簧夹,用于夹持接合器。按压移液控制器的排气按钮,可前后抽拉吸管调整其位置,吸管整体呈圆柱型,在抽拉时容易导致吸管前端过短,以致吸管和接合器处容易折损,或者前端过长后端过短,以致吸管后端进入移液控制器把手内,给抽拉吸管及移液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的手动移液助吸器。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手动移液助吸器,包括移液控制器和穿过所述移液控制器的吸管,其中,所述吸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环形凸起,所述移液控制器位于两个所述环形凸起之间。位于所述移液控制器同一端的所述环形凸起和所述吸管端点之间的距离为12_15cm ;优选为 13cm。两个所述环形凸起对称设置在所述吸管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防止吸管拉出或拉入过长,从而导致吸管与接合器连接处折损或吸管后端全部进入把手内,给抽拉吸管带来不便;其中,环形凸起对称设置在吸管上,吸管前端与接合器连接处破损时,吸管两端可对换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吸管前端;2、移液控制器;3、吸管;4、环形凸起;5、吸管后端。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参见图1,本技术一种手动移液助吸器,包括移液控制器2和穿过移液控制器2的吸管3,其中,吸管3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环形凸起4,移液控制器2位于两个环形凸起4之间;位于移液控制器2同一端的环形凸起4和吸管3端点之间的距离均为13cm,即两个环形凸起对称设置在吸管3上。其中,移液控制器和结合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赘述。位于移液控制器2前后的吸管3上设置有环形凸起4,这样按压移液控制器的排气按钮抽拉吸管3时,环形凸起4挡在旋轮前,不至于吸管前端I太短,损伤与接合器连接处的吸管,也不至于吸管后端5太短全部进入把手内。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手动移液助吸器,包括移液控制器和穿过所述移液控制器的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环形凸起,所述移液控制器位于两个所述环形凸起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动移液助吸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移液控制器同一端的所述环形凸起和所述吸管端点之间的距离为12-15cm。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手动移液助吸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环形凸起对称设置在所述吸管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动移液助吸器,包括移液控制器和穿过移液控制器的吸管,其中,吸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环形凸起,移液控制器位于两个环形凸起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防止吸管拉出或拉入过长,从而导致吸管与接合器连接处折损或吸管后端全部进入把手内,给抽拉吸管带来不便。文档编号B01L3/02GK202741164SQ20122045457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7日专利技术者荣美洁, 张肖军, 邢金凤, 李成修, 邹志钢 申请人:青岛德瑞骏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移液助吸器,包括移液控制器和穿过所述移液控制器的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环形凸起,所述移液控制器位于两个所述环形凸起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美洁张肖军邢金凤李成修邹志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德瑞骏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