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建伟专利>正文

润滑油真空态离心式过滤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51641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8:26
提供一种润滑油真空态离心式过滤脱水装置,一体化罐体由罐式真空发生器和导热油加热装置构成,罐式真空发生器位于导热油加热装置上方且两者隔开,油箱通过油泵与导热油加热装置进口端连接,导热油加热装置出口端与设置在罐式真空发生器上端的离心过滤装置连通,离心过滤装置与罐式真空发生器连通,罐式真空发器内设有与导热油加热装置连通的导热油循环装置,罐式真空发生器顶部通过冷凝器及集水箱与真空泵连接,罐式真空发生器底部通过高吸程排油泵与油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含水量达80%的乳化油中的水分全部去除,温控及传热方式得当,处理后的润滑油无氧化、颜色不发黑、添加剂无损失,油品原有品质得以保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过滤净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真空态离心式过滤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润滑油中含有杂质和水分,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滤或净化后才能使用,传统的润滑油过滤或净化装置采用液流喷射式离心机过滤,或真空滤油机过滤,但上述两种方式均存在缺陷,射流式离心机由于转速限制滤出精度不高,真空滤油机从结构原理上是无法滤除润滑油中乳化态水分,而且上述设备体积大,重量重,工作效率低,造成运输及移动不便,因此有必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润滑油真空态离心式过滤脱水装置,在真空状态下使转鼓的旋转速度得以提升,从而使离心过滤装置的液体喷射作用加强,达到提高离心过滤装置滤清精度的目的;此外导热油加热装置和罐式真空发生器构成的一体化罐体热传导效率高,温度控制精度好,且导热油循环装置将转鼓喷射的液体进一步加温,使润滑油更好的获得汽化热量,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该装置将润滑油中的水分分离出来的能力。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润滑油真空态离心式过滤脱水装置,具有一体化罐体,所述一体化罐体由罐式真空发生器和导热油加热装置构成,所述罐式真空发生器位于导热油加热装置上方且两者隔开,油箱通过油泵与导热油加热装置进口端连接,所述导热油加热装置出口端与设置在罐式真空发生器上端的离心过滤装置连通,所述离心过滤装置与罐式真空发生器连通,所述罐式真空发器内设有与导热油加热装置连通的导热油循环装置,罐式真空发生器顶部通过冷凝器及集水箱与真空泵连接,所述罐式真空发生器底部通过高吸程排油泵与油箱连通。其中,所述导热油加热装置包括导热油箱体、集热金属盘管、导热油和电加热器,所述导热油充满导热油箱体,所述集热金属盘管和电加热器均置于导热油箱体内,油箱通过油泵与集热金属盘管进口端连接,集热金属盘管出口端与离心过滤装置连通。其中,所述导热油循环装置包括导热油循环泵和导热油循环盘管,所述导热油循环盘管设于罐式真空发生器内,所述导热油循环盘管进口端通过导热油循环泵和导热油箱体连通,导热油循环盘管出口端穿过隔板回流到导热油箱体内。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油箱体底部侧边设有油温检测仪,所述罐式真空发生器内设有油位测控装置,所述油温检测仪和油位测控装置均与控制系统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离心过滤装置内设有转鼓,所述集热金属盘管出口端与转鼓的腔体连通,所述转鼓出口与罐式真空发生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为电动风冷凝器,且冷凝器与真空泵之间设有冷凝水集水箱。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I、温控及传热方式得当,处理后的润滑油无氧化、颜色不发黑、添加剂无损失,油品原有品质得以保证;2、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设备体积相比较传统设备大幅缩小,重量轻,运输及移动方便快捷;3、解决了液流喷射式离心机滤出精度不高,及真空滤油机无法滤除润滑油中乳化态水分的难题;4、结构合理,集成度高,工作可靠性好,性能得以大幅提升及突破,零部件少,装配维护十分简便。附图说明 图I为本技术原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I描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润滑油真空态离心式过滤脱水装置,具有一体化罐体17,所述一体化罐体17由罐式真空发生器8和导热油加热装置5构成,具体说,所述导热油加热装置5包括导热油箱体20、集热金属盘管4、导热油18和电加热器16,所述导热油18充满导热油箱体20,所述集热金属盘管4和电加热器16均置于导热油箱体20内,油箱2通过油泵3与集热金属盘管4进口端连接,集热金属盘管4出口端与离心过滤装置6连通。所述罐式真空发生器8位于导热油加热装置5上方且两者隔开,油箱2通过油泵3与导热油加热装置5进口端连接,所述导热油加热装置5出口端与设置在罐式真空发生器8上端的离心过滤装置6连通,所述离心过滤装置6与罐式真空发生器8连通,具体说,所述离心过滤装置6内设有转鼓7,所述集热金属盘管4出口端与转鼓7的腔体连通,所述转鼓7出口与罐式真空发生器8连通。所述罐式真空发器内设有与导热油加热装置5连通的导热油循环装置,具体说,所述导热油循环装置包括导热油循环泵10和导热油循环盘管9,所述导热油循环盘管9设于罐式真空发生器8内,所述导热油循环盘管9进口端通过导热油循环泵10和导热油箱体20连通,导热油循环盘管9出口端穿过隔板19回流到导热油箱体20内,所述导热油循环盘管9可增大真空接触面积且使润滑油更好的获得汽化热量。罐式真空发生器8顶部通过冷凝器11与真空泵I连接,所述罐式真空发生器8底部通过高吸程排油泵14与油箱2连通。所述导热油箱体20底部侧边设有油温检测仪15,所述罐式真空发生器8内设有油位测控装置13,所述油温检测仪15和油位测控装置13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冷凝器11为电动风冷凝器,且冷凝器11与真空泵I之间设有集水箱12。本技术将离心过滤装置6中的转鼓7的转速提高了 30%,其过滤精度从原来的5微米提高至I微米,过滤精度大为提高。同时,由导热油加热装置5、罐式真空发生器8构成的一体化的罐体17导热效率高,温度控制精度好,和离心过滤装置6共同配合的导热油循环装置可将含水量达80%的乳化油中的水分全部去除,从而结束了真空过滤装置无法去除乳化水的历史,另外,由于温控及传热方式得当,处理后的润滑油无氧化、颜色不发黑、添加剂无损失,油品原有品质得以保证。工作原理接通电源,启动真空泵1,抽空罐式真空发生器8和离心过滤装置6内的空气,当罐式真空发生器8和离心过滤装置6内的真空度至额定水平时,用户油箱2中待处理的含杂质及水分的润滑油被油泵3输送流经集热金属盘管4时被导热油18加热,加热后的润滑油进入转鼓7的腔体内,在油泵3的压力作用下,润滑油从转鼓7底部的喷射孔内喷射而出。在液流喷射作用下,在真空状态下的转鼓7由于旋转阻力下降得以更高的转速旋转,润滑油中的杂质在离心力作用下被析出附着在转鼓7的外壁上,洁净的油呈雾状从喷射孔源源不断排入罐式真空发生器8内,掉落在导热油循环盘管9上,由于导热油循环盘管9构成了较大的真空接触面积,并持续不断的通过导热油循环泵10从底部导热油18和隔板19处获得足够的让水从液态到气态的汽化热量,在适当的温度及真空度下润滑油中的游离态水持续获得汽化所需热量从而迅速汽化、乳化态水亦破乳成为游离态水从而汽化,最后润滑油中的溶解态水(包括空气)也析出汽化被真空泵I抽入冷凝器11冷凝去水后排出系统。冷凝后的水存积于集水箱12待到将满时手动排出。待油位积存至罐式真空发生器8的高位时,油位测控装置13发出信号,高吸程油泵电机组14启动,将罐式真空发生器8中集存的除杂脱水后的洁净润滑油抽出,排入用户油箱2内,从而完成整个工作流程。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如油温检测装置15检测到导热油18温度超标,将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主令电加热器16停止加热,待导热油温降低至设定温度后方启动继续加热。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故凡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润滑油真空态离心式过滤脱水装置,具有罐体(17),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7)由罐式真空发生器(8)和导热油加热装置(5)构成,所述罐式真空发生器(8)位于导热油加热装置(5)上方且两者隔开,油箱(2)通过油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润滑油真空态离心式过滤脱水装置,具有罐体(17),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7)由罐式真空发生器(8)和导热油加热装置(5)构成,所述罐式真空发生器(8)位于导热油加热装置(5)上方且两者隔开,油箱(2)通过油泵(3)与导热油加热装置(5)进口端连接,所述导热油加热装置(5)出口端与设置在罐式真空发生器(8)上端的离心过滤装置(6)连通,所述离心过滤装置(6)与罐式真空发生器(8)连通,所述罐式真空发器内设有与导热油加热装置(5)连通的导热油循环装置,罐式真空发生器(8)顶部通过冷凝器(11)及集水箱(12)与真空泵(1)连接,所述罐式真空发生器(8)底部通过高吸程排油泵(14)与油箱(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周建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