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产设施,特别涉及一种偏心受力结构大棚,包括塑料薄膜(4)、保温被(6)、卷帘机(5),大棚最高点处左侧的弧形面小于最高点(3-1)处右侧的弧形面,大棚的最高点(3-1)偏离大棚骨架(3)形状的中心点,大棚骨架(3)上面固定覆盖塑料薄膜(4),最高点(3-1)左侧的一段大棚骨架(3)和塑料薄膜(4)的上面固定覆盖地上弧形保温板(2),大棚骨架(3)的左、右两端分别植入地面(1)以下,大棚骨架(3)左、右两端的外侧、冻土区(7)内侧的地面(1)下分别设置地下保温板(8),增大了大棚的采光面积,同时由于由堆土保温改为地上弧形保温板和两侧地下保温板保温,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多达40%,增大了耕作空间和跨度,便于机械耕作,提高保温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生产设施,特别涉及一种偏心受力结构大棚。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的保温大棚后坡多采用土堆法解决蔬菜大棚的保温问题,这种结构的大棚,占用了一定跨度的土地,一般是18米跨度的土地只能使用7米跨度来种值,不但浪费土地,由于空间太小也不适合机械操作,同时保温效果也不太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采光性能好,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的偏心受力结构大棚。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偏心受力结构大棚包括塑料薄膜、保温被、卷帘机,其特点是大棚最高点处左侧的弧形面小于最高点处右侧的弧形面,大棚的最高点偏离大棚骨架形状的中心点,大棚骨架上面固定覆盖塑料薄膜,最高点左侧的一段大棚骨架和塑料薄膜的上面固定覆盖地上弧形保温板,大棚骨架的左、右两端分别植入地面以下,大棚骨架左、右两端的外侧、冻土区内侧的地面下分别设置地下保温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偏心受力结构大棚的最高点偏离大棚骨架形状的中心点,使大棚的背阴坡面小于朝阳坡面,增大了大棚的采光面积,同时由于由堆土保温改为地上弧形保温板和两侧地下保温板保温,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多达40%,增大了耕作空间和跨度,便于机械耕作,提高保温效果。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具体说明。图I是偏心受力结构大棚结构图。图中,I-地面;2_地上弧形保温板;3_大棚骨架;3-1_最高点;4_塑料薄膜;5-卷帘机;6_保温被;7_冻土区;8_地下保温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照附附图说明图1,偏心受力结构大棚的大棚骨架3是由小圆弧段和大圆弧段连接组成,小圆弧段和大圆弧段连接点为大棚骨架3的最高点3-1。最高点3-1右侧的圆弧段长于其左侧的圆弧段。大棚骨架3上面固定覆盖塑料薄膜4,最高点3-1左侧的一段大棚骨架3和塑料薄膜4的上面固定覆盖地上弧形保温板2,地上弧形保温板2也可用保温被替代。大棚骨架3的左、右两端分别植于地面I以下,大棚骨架3左、右两端的外侧、冻土区7内侧的地面I以下分别设置地下保温板8,大棚骨架3右端与地面I连接处的塑料薄膜4上固定覆盖保温被6的下端,保温被6的上端卷在卷帘机5上。权利要求1.一种偏心受力结构大棚,包括塑料薄膜(4)、保温被(6)、卷帘机(5),其特征在于大棚最高点处左侧的弧形面小于最高点(3-1)处右侧的弧形面,大棚的最高点(3-1)偏离大棚骨架(3)形状的中心点,大棚骨架(3)上面固定覆盖塑料薄膜(4),最高点(3-1)左侧的一段大棚骨架(3)和塑料薄膜(4)的上面固定覆盖地上弧形保温板(2),大棚骨架(3)的左、右两端分别植入地面(I)以下,大棚骨架(3)左、右两端的外侧、冻土区(7)内侧的地面(I)下分别设置地下保温板(8)。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农业生产设施,特别涉及一种偏心受力结构大棚,包括塑料薄膜(4)、保温被(6)、卷帘机(5),大棚最高点处左侧的弧形面小于最高点(3-1)处右侧的弧形面,大棚的最高点(3-1)偏离大棚骨架(3)形状的中心点,大棚骨架(3)上面固定覆盖塑料薄膜(4),最高点(3-1)左侧的一段大棚骨架(3)和塑料薄膜(4)的上面固定覆盖地上弧形保温板(2),大棚骨架(3)的左、右两端分别植入地面(1)以下,大棚骨架(3)左、右两端的外侧、冻土区(7)内侧的地面(1)下分别设置地下保温板(8),增大了大棚的采光面积,同时由于由堆土保温改为地上弧形保温板和两侧地下保温板保温,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多达40%,增大了耕作空间和跨度,便于机械耕作,提高保温效果。文档编号A01G9/14GK202738544SQ20122043189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9日专利技术者徐超, 徐长富, 王洪岩, 郭全林 申请人:徐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心受力结构大棚,包括塑料薄膜(4)、保温被(6)、卷帘机(5),其特征在于大棚最高点处左侧的弧形面小于最高点(3?1)处右侧的弧形面,大棚的最高点(3?1)偏离大棚骨架(3)形状的中心点,大棚骨架(3)上面固定覆盖塑料薄膜(4),最高点(3?1)左侧的一段大棚骨架(3)和塑料薄膜(4)的上面固定覆盖地上弧形保温板(2),大棚骨架(3)的左、右两端分别植入地面(1)以下,大棚骨架(3)左、右两端的外侧、冻土区(7)内侧的地面(1)下分别设置地下保温板(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徐长富,王洪岩,郭全林,
申请(专利权)人:徐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