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风半径和台风眼尺寸建模的相关向量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48024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最大风半径和台风眼尺寸建模的相关向量机方法的目的是基于相关向量机(RVM)建立有眼台风最大风半径与台风眼尺寸的模型。对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计算台风云图上最冷云顶温度点和眼壁内最暖点的距离来估算最大风半径(RMW);基于偏微分方程对台风眼进行分割,用眼壁周长来度量台风眼的大小;最后基于RVM建立RMW与台风眼尺寸的模型,并与SVM、线性回归、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等建模方法进行对比。由于采用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能够得到很好的建模结果,基于RVM的建模效果与其他建模方法相比误差要小得多,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刻画台风低层风场的内核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象监测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以提高台风风速预测精度为目的的。
技术介绍
我国是全球受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来临时,造成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济损失巨大、人民的生命遭受威胁。如何正确应对台风,在台风登陆时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事关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于是台风的准确预报成了预防灾害的重要措施。而风场信息反映了台风强度的变化,合理地选用各种智能算法进行风场反演,便可提高台风预报的准确度。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台风风场反演方面做了大量相关工作,如许健民等在2002年采用逐步搜索的计算策略进行示踪云的跟踪,有效节约了机时。王振会等(2004)利用傅立叶相位分析法方法对传统的云迹风法进行改进,能够避免“亚像素尺度位移”问题。张红等(2006)根据二维傅立叶相位分析原理,对I分钟间隔的静止红外卫星云图进行云迹风的反演,能够得到连续性较好的风场。杨文凯等(2007)设计了一种台风反演中高密度示踪云选取算法,以改善云迹风的质量和密度分布,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天气系统的风场结构。杨文凯等(2010)运用梯度分析方法进行云迹风示踪云的选取,并给出梯度的离散计算公式。利用其方法进行云迹风的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最大风半径和台风眼尺寸建模的相关向量机方法,包括基于相关向量机建立有眼台风最大风半径和台风眼尺寸间的关系模型,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获取有眼台风云图,直接从图像上获得最冷云顶点和眼壁最暖点,并根据地理纬度与图像坐标的对应关系,计算上述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作为最大风半径;由两点的经纬度计算实际距离的基本原理如下:设A、B两点的纬度分别为A和B,经度分别为LA和LB,要求的是A、B两点间的大圆弧长;令A、B的中点的纬度为C,经度为LC,A、B两点间的地心夹角为θ,则根据球面三角关系,可列出如下方程:cos(θ)=sin(A)sin(B)+cos(A)cos(B)cos(LA?L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江杨银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