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植物纳米银制备抗菌涤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46785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植物纳米银制备抗菌涤纶的方法。对经精练液前处理后的涤纶纤维/织物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或碱减量方法进行表面结构修饰预处理,再置于植物纳米银水溶胶中浸渍处理,或将预处理后涤纶纤维/织物先置于银氨溶液中浸泡,再转移至植物叶片提取液-可溶性淀粉复合溶液中浸渍处理,即得到用植物纳米银制备的抗菌涤纶纤维或织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对涤纶进行表面结构修饰的方法,使其对纳米银粒子或银离子的吸附能力增强,吸附量明显增大,纳米银可长期附着、不易流失;获得的涤纶纤维/织物显示出优异持久的抗菌性能,吸湿透气性、抗静电能力、染色性能等得到了显著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纳米银长效抗菌涤纶的整理方法,属于纺织品后整理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纺织品提出了更高的卫生要求,抗菌、防臭等功能性纺织品需求面不断扩大,已引起国内外纺织界的高度关注。相比较,国内在抗菌功能性纺织品的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涤纶的抗菌整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涤纶最大产量国,加强抗菌涤纶纤维及织物的研发和推广,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和推动我国合纤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纳米技术迅猛发展,一些纳米无机抗菌剂因具备显著的广 谱抗菌性能而被应用于纺织服装领域,其中银系抗菌剂因抗菌能力强,效果持久、安全性良好,被大量用于纺织品抗菌整理。涤纶纤维/织物的抗菌整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原液纺丝法和后整理法。其中原液纺丝法获得的产品具备较长久的抗菌效力,但其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成本高,且对抗菌剂性能有特殊要求,使其广泛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后整理法因技术简单,容易实施,被作为涤纶抗菌整理的常用方法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后整理法最大的不足是织物经整理后抗菌效果不够持久,耐洗性较差。中国专利技术专利 “一种抗菌涤纶纤维及其生产方法与它的用途”中,公开了一种抗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植物纳米银制备抗菌涤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可溶性直链淀粉溶解或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在60~100℃下搅拌至其完全糊化,得到浓度为0.01~2wt%的淀粉溶液;(2)?按体积比1:6~1:1将淀粉溶液与浓度为0.01~1wt%的银氨溶液混合,得到淀粉-银氨复合溶液;所述银氨溶液为硝酸银或硫酸银,与氨水混合后形成的络合物溶液;(3)?将所述的复合溶液置于-20~-5℃条件下冷冻成冰块,粉碎后得到粒径为1~3mm的胶状颗粒冰粉;(4)?对植物叶片进行处理得到植物叶片提取物,将提取物溶解或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浓度为1~100wt%的植物叶片提取物水溶液,用NaOH溶液调节p...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岳林红熊佳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