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型慢裂慢凝沥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首先将木质素磺酸盐、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无机盐稳定剂、醇类溶剂和水加入反应容器中,在搅拌下加热回流至固体物完全溶解后,降温至50~70℃,然后加入羟烷基取代长链烷基二胺或多胺和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并在此温度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复合型慢裂慢凝沥青乳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制备工艺简单,节能环保,适宜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活性成分按一定比例组合,即可获得乳化能力强,对不同来源的沥青和骨料适应能力强,沥青乳液储存稳定性好的复合型慢裂慢凝沥青乳化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精细有机化学品领域。
技术介绍
石油浙青是道路交通、建筑及其它一些行业常用的原材料。乳化浙青因其具有节省能源、减少污染、使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乳化浙青的制备、乳液的储存稳定性及乳化浙青的使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乳化剂的结构和性能所决定。阳离子浙青乳化剂具有乳化能力强,粘附性好、对骨料的适应性强、浙青乳液储存稳定性好及乳化剂分子结构设计上的灵活性等优点,是目前浙青乳化广泛使用的一类乳化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浙青乳化剂,对不同来源的浙青、不同种类的石料及不同使用环境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乳化剂分子在两相间的定向排列,缩小了油水 两相的相对密度差和粘度差值,空间位阻效应使乳胶粒之间的相互斥力增强,降低了乳胶粒子的聚集倾向,形成更为稳定的浙青乳液。单一品种的乳化剂往往仅能针对特定的使用要求,对于不同品种的浙青、不同性质的骨料及不同的使用环境,其使用性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研究和开发复合型浙青乳化剂是提高乳化浙青使用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的重要途径。有关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的制备技术鲜有文献报导,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主要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及油渣皂化物等,存在着分子结构单一性、乳化剂质量不稳定性及对不同种类的石料、不同来源的浙青和不同使用环境的适应性差等缺点,难以满足道路施工的要求。采用本专利方法制备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尚未见文献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单一品种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存在的缺点,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具有优异的乳化性能和广泛的适应性,可以乳化不同产地、不同牌号的石油浙青,制得的浙青乳液均匀细腻、储存稳定性好,与骨料的黏附性能好,具有优良的道路使用性能。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首先将木质素磺酸盐、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无机盐稳定剂、醇类溶剂和水加入反应容器中,在搅拌下加热回流至固体物完全溶解后,降温至50 70°C,然后加入羟烷基取代长链烷基二胺或多胺和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并在此温度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其中,各原料组分及其组分含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羟烷基取代长链烷基二胺或多胺30 60% ;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10 30% ;木质素磺酸盐5 10% ;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I 5% ;无机盐稳定剂I 10%。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羟烷基取代长链烷基二胺或多胺为氮原子上含有一个或多个羟烷基的长链烷基乙烯二胺、丙撑二胺、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中的任意一种。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羟烷基为羟乙基、2-羟基丙基或2,3- 二羟基丙基;所述的长链烷基为C12 C18饱和脂肪链。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0P-7 0P-20,AE0-7 AE0-20, TX-7 TX-20和平平加O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木质素磺酸盐为木质素磺酸钠盐、钾盐和钙盐中的任意一种。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为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无机盐稳定剂为氯化钠、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铝和硫酸铝中的任意一种。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醇类溶剂为甲醇、乙醇和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共含有5中成分其中A和B为乳化剂的主要成分,A为羟烷基取代长链烷基二胺或多胺,结构通式为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首先将木质素磺酸盐、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无机盐稳定剂、醇类溶剂和水加入反应容器中,在搅拌下加热回流至固体物完全溶解后,降温至50 70°C,然后加入羟烷基取代长链烷基二胺或多胺和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并在此温度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其中,各原料组分及其组分含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羟烷基取代长链烷基二胺或多胺30 60% ;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10 30% ;木质素磺酸盐5 10% ;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I 5% ;无机盐稳定剂I 10%。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羟烷基取代长链烷基二胺或多胺为氮原子上含有一个或多个羟烷基的长链烷基乙烯二胺、丙撑二胺、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中的任意一种。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羟烷基为羟乙基、2-羟基丙基或2,3-二羟基丙基;所述的长链烷基为C12 C18饱和脂肪链。4.按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OP-7 0P-20,AE0-7 AE0-20,TX-7 TX-20和平平加O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5.按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质素磺酸盐为木质素磺酸钠盐、钾盐和钙盐中的任意一种。6.按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为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7.按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盐稳定剂为氯化钠、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铝和硫酸铝中的任意一种。8.按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复合型慢裂慢凝浙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醇类溶剂为甲醇、乙醇和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有以下步骤首先将木质素磺酸盐、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无机盐稳定剂、醇类溶剂和水加入反应容器中,在搅拌下加热回流至固体物完全溶解后,降温至50~70℃,然后加入羟烷基取代长链烷基二胺或多胺和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并在此温度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复合型慢裂慢凝沥青乳化剂,本专利技术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制备工艺简单,节能环保,适宜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活性成分按一定比例组合,即可获得乳化能力强,对不同来源的沥青和骨料适应能力强,沥青乳液储存稳定性好的复合型慢裂慢凝沥青乳化剂。文档编号C08J3/03GK102936344SQ201210304398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专利技术者刘军, 张柯, 庞金兴, 靳素荣, 李承虎, 刘乾锋, 黄红明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慢裂慢凝沥青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首先将木质素磺酸盐、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无机盐稳定剂、醇类溶剂和水加入反应容器中,在搅拌下加热回流至固体物完全溶解后,降温至50~70℃,然后加入羟烷基取代长链烷基二胺或多胺和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并在此温度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复合型慢裂慢凝沥青乳化剂,其中,各原料组分及其组分含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羟烷基取代长链烷基二胺或多胺30~60%;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10~30%;木质素磺酸盐5~10%;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1~5%;无机盐稳定剂1~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张柯,庞金兴,靳素荣,李承虎,刘乾锋,黄红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