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其中,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具有第一缸体,第一缸体上具有第一吸气通道;第一连通孔,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缸体上并与第一吸气通道相连通;第一共振腔,第一共振腔与第一吸气通道之间通过第一连通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可降低其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由五大组件构成,包括上盖组件、壳体组件、电机、泵体组件和分液器组件。如图I所示,压缩机的吸气结构由泵体吸气口与分液器弯管进行密封连接形成,使冷媒通过分液器进入泵体内。但由于压缩机吸气过程的间隙性以及高压腔内冷媒的回流,使气缸低压腔与分液器中产生较大的压力脉动。对于双缸压缩机来说,两个吸气口轮流吸气会产生更大的压力脉动。这些压力脉动一方面通过分液器辐射出噪声,影响压 缩机的噪声特性。另一方面吸气压力脉动会增加压缩机的消耗功率,影响压缩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噪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具有第一缸体,第一缸体上具有第一吸气通道;第一连通孔,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缸体上并与第一吸气通道相连通;第一共振腔,第一共振腔与第一吸气通道之间通过第一连通孔相连通。进一步地,第一连通孔的轴心线垂直于第一吸气通道的轴心线。进一步地,第一共振腔设置在第一吸气通道的上方。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压缩机还包括法兰,法兰设置在第一气缸的上方,第一共振腔设置在第一气缸和/或法兰上。进一步地,第一共振腔为多个,多个第一共振腔的容积均不相同。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压缩机还包括第二气缸,具有第二缸体,第二缸体上具有第二吸气通道;第二连通孔,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缸体上并与第二吸气通道相连通;第二共振腔,第二共振腔与第二吸气通道之间通过第二连通孔相连。进一步地,第二连通孔的轴心线垂直于第二吸气通道的轴心线。进一步地,第二共振腔设置在第二吸气通道的上方。进一步地,第二气缸设置在第一气缸的下方,第二气缸与第一气缸之间设置有隔板,第二共振腔设置在第二气缸和/或隔板上。进一步地,第二共振腔为多个,多个第二共振腔的容积均不相同。进一步地,第一共振腔为圆形孔或腰形孔,第二共振腔为圆形孔或腰形孔。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具有压缩机,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共振腔通过第一连接孔与第一吸气通道连通,当压缩机进行吸气动作时,吸气在第一吸气通道流动,当吸气经过第一共振腔时,与第一共振腔频率相同的吸气会与第一共振腔发生共振消声,使第一共振腔吸收吸气中频率与第一共振腔频率相同的部分,进而减少了吸气在第一气缸低压侧形成的压力脉动,这样,从而达到了降低压缩机噪声并提升了压缩机的性能的目的。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的实施例一的剖视示意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的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以及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的实施例三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第一吸气通道11和第一共振腔21,其中,第一气缸具有第一缸体,第一缸体上具有第一吸气通道11,第一共振腔21和第一吸气通道11之间通过第一连通孔22相连通。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机,第一共振腔21与第一吸气通道11连通,当压缩机进行吸气动作时,吸气在第一吸气通道11内进行流动,当吸气进过第一共振腔21时,吸气中频率与第一共振腔21的共振频率相同的部分会与第一共振腔21发生共振消声,使第一共振腔21吸收吸气中频率与第一共振腔21的共振频率相同的部分,进而减少了吸气在第一气缸低压侧形成的压力脉动,达到降低压缩机噪声并提升了压缩机的性能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共振腔21的共振频率由该第一共振腔21的容积和第一连通孔22的尺寸决定,并满足如下的关系式f=^J—-其中,f代表第一共振腔21的共振频率,d代表第一连通孔 4λ· V V (1+0. 85d)的直径,I代表第一连通孔的长度,V代表第一共振腔21的容积,C代表声速。由该公式可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共振腔21的共振频率可通过调节第一连通孔22的直径、长度以及第一共振腔21的容积这三个参数来进行控制。当吸气通道进行吸气时,吸进的气体会带有不同的频率,当气体的频率与第一共振腔21的频率相同时,第一共振腔21通过共振的方式吸收吸气中的这部分频率,以降低气体带给低压腔和气液分离器的压力脉动。优选地,将第一共振腔21设置在第一吸通道的上方,这样的设置可有效地防止随吸气带进压缩机中的冷冻油或其它的液体在第一共振腔21内进行积累,影响第一共振腔21的容积,使第一共振腔21的共振频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第一共振腔21共振吸声的效果。为达到更好的消音效果。还可在第一气缸上设置多个第一共振腔21,每个第一共振腔21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一连通孔分别与吸气通道连通,并且多个第一共振腔21之间分别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这种设置可使多个第一共振腔21分别与来自吸气中的不同频率的吸气发生的共振吸声,消除吸气中位于共振频率内的噪声,使压缩机的噪声有效降低。由于空间的限制,在第一气缸上开设的第一共振腔具有数量上的要求,因此多个第一共振腔的共振频率应分别与吸气中的各个噪声峰值部分一一对应,以达到最佳的消音效果。在实施例一中,将第一共振腔21开设在第一缸体上,第一共振腔21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优选地,可将第一共振腔21设置成圆孔或腰型孔以方便对第一缸体和法兰51进行加工。实施例一的压缩机还包括有第二气缸和第二共振腔41,第二气缸位于第一气缸的下方,并且第二气缸与第一气缸上之间设置有隔板52。第二气缸上具有第二缸体,第二缸体上具有第二吸气通道31,第二共振腔41通过第二连通孔42与第二吸气通道31连通。因第二共振腔41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方式与第一共振腔21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在实施例一中,将第二共振腔41开设在第二缸体上,优选地,第一共振腔21设置成圆孔或腰型孔。此外,第一共振腔21的位置可灵活的进行设置,除了在实施例一中,可将第一共振腔21开设在第一缸体上的方案以外,如图4示出的实施例二中,也可以将第一共振腔21开设在位于第一气缸上方的法兰51上,或者,如图5示出的实施例三中,当需要的共振腔的容积过大,无法单独设置在第一缸体或法兰51上时,也可以将第一共振腔21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缸体上,另一部分设置在法兰51上,以扩大第一共振腔21的容积。对应地,第一连通孔可以仅设置在第一缸体上,或者当第一共振腔设置在法兰上时,第一连通孔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缸体和法兰上。与第一共振腔21类似,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共振腔41除可单独开设在第二缸体上外还可以设置在隔板52上,或者将第二共振腔41的一部分开设在第二缸体上,另一部分开设在隔板52上。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一共振腔21开设在第一气缸和法兰51上、第二气缸开设在第二气缸和隔板52上时,第一气缸和法兰51或第二气缸和隔板52之间应紧密贴合,以确保第一共振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缸,具有第一缸体,所述第一缸体上具有第一吸气通道(11);第一连通孔(2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11)相连通;第一共振腔(21),所述第一共振腔(21)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1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22)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气缸,具有第一缸体,所述第一缸体上具有第一吸气通道(11); 第一连通孔(2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11)相连通; 第一共振腔(21),所述第一共振腔(21)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1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22)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孔(22)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11)的轴心线。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振腔(21)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气通道(11)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法兰(51),所述法兰(51)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的上方,所述第一共振腔(21)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和/或法兰(51)上。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振腔(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共振腔(21)的容积均不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气缸,具有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上具有第二吸气通道(31); 第二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智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