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极低频负高压脉冲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3914 阅读:4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7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极低频负高压脉冲发生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稳压单元、脉冲产生单元、变压器升压电路、倍压电路和负高压输出电极,脉冲产生单元及倍压电路还分别与指示单元相连接,电源还与变压器升压电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直流电源供电,单片机产生低频调制式的脉冲信号,升压部分采用脉冲变压器和倍压电路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一般负高压脉冲发生器用交流供电,可移动性与便携性差,安全性不高,且脉冲发生电路和升压电路设计复杂,体积大,功耗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物电磁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极低频负高压脉冲发 生器。
技术介绍
生物体的各个层次存在大量的电活动,这些电活动必然会受到外加电磁场的影响从而使生理代谢发生重大变化,通过外加电场可以诱发各种生物学效应,由此产生了一类生物电磁处理技术。由于生物细胞膜自身电位波动的频率在IHz附近,IHz的极低频高压脉冲电场可以通过电位耦合共振效应而产生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因此,需要开发频率在IHz附近的极低频高压脉冲发生器。目前,工业中应用的高压脉冲电源的设计主要集中在ns μ s级的瞬态窄脉冲或正弦脉冲,这类脉冲发生器产生的电磁脉冲容易对细胞造成伤害,无法应用于刺激植物产生负离子、促进植物萌发与生长等生物电磁领域的技术开发。而且,目前出现的各种高压脉冲电源的设计都是用220V、50Hz的交流电供电,电路设计较为复杂,功耗高,效率低、体积大,便携性与可移动性差,安全性低,不易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的极低频负高压脉冲发生器,解决现有低频负高压脉冲发生器用交流供电,可移动性与便携性差,安全性低,体积大,造价高,且电路设计复杂,功耗大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极低频负高压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1)、稳压单元(2)、脉冲产生单元(3)、变压器升压电路(4)、倍压电路(5)和负高压输出电极(6),所述的脉冲产生单元(3)及倍压电路(5)还分别与指示单元(7)相连接,所述的电源(1)还与变压器升压电路(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极低频负高压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I)、稳压单元(2)、脉冲产生单元(3)、变压器升压电路(4)、倍压电路(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锴习岗杨运经赵雷刘青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