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含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以及设于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钮扣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含第一绝缘座,以及容置于第一绝缘座包含复数个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组;各第一端子包含第一端子基部,以及从第一端子基部伸出的接触柱;第二连接组件包含第二绝缘座,以及容置于第二绝缘座包含复数个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组;各第二端子包含第二端子基部,以及从该第二端子基部同向伸出的二弹臂;当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时,利用钮扣组件保持连接状态,二弹臂弹性挟持对应的接触柱。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电连接器、机壳及机壳插槽,机壳插槽形成于机壳一侧,使第一连接组件或第二连接组件之一设置于机壳插槽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二端子连接时互相摩擦,并且可轻易地解除连接状态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习用的电连接器,可举例藉由电连接销及/或绝缘座体之间的摩擦力、螺栓与螺 帽、卡勾与卡槽等来保持结合的状态。一般的电子产品,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例,系与电源供应器的电连接器电性连接而藉以供电(充电)。然而,若电源供应器的电连接器与笔记型计算机于结合的状态下,不慎踢绊到电源供应器的电线的情况时,不经意的外力可能拉扯笔记型计算机掉落,造成损害。另外,已知有美国专利第7,311,526号。该专利以一定磁性吸附的方式固定,亦即在插接座与插接头之接触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吸引的两磁极。在一般使用时,插接头及插接座磁吸结合,而遇有不当外力拉扯电缆线时,在不需较大的拉扯力之下,即可轻易地使插接头脱离插接座。如此即可避免笔电被拉扯掉落。然而上述易脱连接器采用磁吸方式,以略凸起的第一端子与平面状的第二端子电性连接导通。然而,略凸起的第一端子与平面状的第二端子仅单一点电性连接,容易因各端子的表面氧化、沾附脏污等造成接触不良。此外,其制造成本过于高昂,附带使电子装置的成本过高,亦较不易为市场所接受,造成普及率较低、市占率不高。因此,业界乃戮力思索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易、成本低的易脱离结构的连接器,不仅可有效执行电性连接,且亦可达成简易的脱离之电源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对此,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于二端子连接时互相摩擦而接触,藉由摩擦除去端子表面的氧化物、沾附的脏污等,避免接触不良。另外,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于连接时保持连接状态,但不经意地被施以预定强度以上的外力时即脱离,必免因不经意的外力拉扯,造成电连接器所连接的电子产品的损伤。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构成一薄型化连接器,以节省设置于电子设备的空间。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系含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以及设于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钮扣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含第一绝缘座,以及容置于第一绝缘座,包含复数个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组;各第一端子包含第一端子基部,以及从第一端子基部伸出的接触柱;第二连接组件包含第二绝缘座,以及容置于第二绝缘座,包含复数个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组;各第二端子包含第二端子基部,以及从该第二端子基部同向伸出的二弹臂;当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时,利用钮扣组件保持连接状态,二弹臂弹性挟持对应的接触柱。上述电连接器中,二弹臂弹性挟持接触柱的力量以小于O. 5kg为佳。并且,钮扣组件的松脱力量以小于O. 8kg为佳。另外,接触柱可于径向弹性变形。另外,上述电连接器中,钮扣组件包含可电性连接的一插销及一扣件,分别设于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另外,上述电连接器中,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可分别位于钮扣组件之两侧。此时,钮扣组件可设于第一绝缘座及第二绝缘座上,相对向之一面的中央位置。另外,上述电连接器中,钮扣组件亦可包含第一钮扣及第二钮扣,且第一钮扣及第二钮扣分别位于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之两侧。本技术白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一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以及该电子装置具有一机壳及一机壳插槽,该机壳插槽形成于该机壳一侧,使该第一连接组件或该第二 连接组件之任一者设置于该机壳插槽中。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中第一连接组件的一实施型态立体图。图2为图I的第一连接组件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3为图I的第一连接组件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之电连接器中第二连接组件的一实施型态立体图。图5为图4的第二连接组件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6为图4的第二连接组件的分解图。图7为插销与扣件于连接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于连接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第二端子的其它排列型态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电连结器的应用实施型态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式说明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图I至图3表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中第一连接组件100的一实施型态。本实施型态中,将第一连接组件100设定为安装于电子产品的电路板的连接组件。如图I与图2所示,第一连接组件100包含设于第一绝缘座110中的复数个第一端子120,插销130,以及包覆于第一绝缘座110的金属壳体140。如图3所示,第一绝缘座110以绝缘材料形成略长方体的形状,于其第一端面111形成用以容置第一端子120及插销130的端子槽112及插销槽113。本实施型态中,二插销槽113分别设于第一端面111上,长方向的两侧位置,复数个端子槽112并排于二插销槽113之间。第一端子120由一薄金属片冲压而成,包含第一端子基部121,以及从第一端子基部121伸出的接触柱122。接触柱122由薄金属片冲压成空心销状,因冲压而卷曲的金属片边缘于接触柱122的表面上相对向,形成沿接触柱122轴向延伸的狭缝124。藉由狭缝124、空心销状的接触柱122的形成,使得接触柱122可于径向上弹性变形。另外,接触柱122前端端部123冲压形成子弹头。第一端子120设置于端子槽112中时,第一端子基部121伸出第一绝缘座110,用以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并且,接触柱122前端端部123伸出第一端面111。插销130的一端形成略呈球面状的头部131,径向小于头部131的颈部132连接头部131。颈部132之后连接柱体133。如此,插销130为头部131、颈部132、及柱体133 —体地形成实心的短柱状的形状,以柱体133插入插销槽113而设置于第一绝缘座110。金属壳体140依第一绝缘座110的外形而形成,首先冲压金属片形成一长条片状,于此长条片状的金属片长方向二端形成保持部141,藉由保持部141将长条片状的金属片连结形成框体形状的金属壳体140。金属壳体140设有卡合部142,当第一绝缘座110与金属壳体140结合时,藉由卡合部142卡合彼此。金属壳体140设有定位脚143伸出金属壳体140,用以固设于电路板的预定位置。图4至图6表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中第二连接组件200的一实施型态。本实 施型态中,将第二连接组件200设定为封装于连接线端缘,与第一连接组件100连接的连接组件。如图4与图5所示,第二连接组件200包含设于第二绝缘座210中的复数个第二端子220,扣件230,以及包覆于第二绝缘座210的金属壳体240。如图6所示,第二绝缘座210以绝缘材料形成略长方体的形状,于其第二端面211形成用以容置第二端子220及扣件230的端子槽212及扣件槽213。本实施型态中,二扣件槽213以对应设置于第一端面111上的二插销130之间的距离,分别设于第二端面211上,长方向的两侧位置,复数个端子槽212对应复数个第一端子120的间距,并排设于二扣件槽213之间。第二端子220由一金属片冲压而成,包含第二端子基部221,以及从第二端子基部221同向伸出的二弹臂222。二弹臂222分别于自由端形成突起223,二突起223相对向并且维持一预定间隙,此预定间隙的间距略小于接触柱122前端端部123的宽幅(见图8)。并且,二突起223分别于相对向的一侧形成引导面224,二引导面224依第一端子120插入第二端子220的方向,从二弹臂222相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含:一第一连接组件,该第一连接组件包含:一第一绝缘座;以及一第一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容置于该第一绝缘座,其中该第一端子组包含复数个第一端子,且任一该些第一端子包含:一第一端子基部;以及一接触柱,该接触柱从该第一端子基部伸出;一第二连接组件,该第二连接组件包含:一第二绝缘座;以及一第二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容置于该第二绝缘座,其中该第二端子组包含复数个第二端子,且任一该些第二端子包含:一第二端子基部;以及二弹臂,该二弹臂从该第二端子基部同向伸出;以及一钮扣组件,该钮扣组件设于该第一连接组件与该第二连接组件之间;其中,当该第一连接组件和该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时,利用该钮扣组件保持连接状态,该二弹臂弹性挟持对应的该接触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含 一第一连接组件,该第一连接组件包含 一第一绝缘座;以及 一第一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容置于该第一绝缘座,其中该第一端子组包含复数个第一端子,且任一该些第一端子包含 一第一端子基部;以及 一接触柱,该接触柱从该第一端子基部伸出; 一第二连接组件,该第二连接组件包含 一第二绝缘座;以及 一第二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容置于该第二绝缘座,其中该第二端子组包含复数个第二端子,且任一该些第二端子包含 一第二端子基部;以及 二弹臂,该二弹臂从该第二端子基部同向伸出;以及 一钮扣组件,该钮扣组件设于该第一连接组件与该第二连接组件之间; 其中,当该第一连接组件和该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时,利用该钮扣组件保持连接状态,该二弹臂弹性挟持对应的该接触柱。2.如权利要求第I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二弹臂弹性挟持该接触柱的力量小于O. 5kg。3.如权利要求第I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培樵,
申请(专利权)人: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