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面接触式的电连接器母头,该电连接器母头包括:金属外壳、绝缘座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第三端子组及第四端子组。该绝缘座体上具有舌部,该第一及第二端子组配置于该舌部的正面上,该第三及第四端子组配置于该舌部的背面上,再将该绝缘座体组装于金属外壳内部。该第一及第二端子组配置于该舌部的正面上与该第三及四端子组配置于该舌部的背面上,可供传输线的电连接器公头正面或反面插接使用,进而便于使用者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双面接触式的电连接器母头。
技术介绍
USB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的简称,是目前个人计算机外设产品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传输接口。USB接口也从最初的USB1. O至USB2. O到现在的USB3. O。USB接口之所以被广泛推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向下兼容性,最新的USB3. O也承袭了这项优势,USB3. O接口可以兼容于旧式USB2. O与USB1. I装置,使用者可以将既有的USB装置安插在最新的USB3. O接口,如此可以大幅加速USB3. O的普及性,此外USB3. O传输线增加一组差分信号线,并由原先的四根PIN增加为九根,电源输出也从5V/500mA增加到5V/900mA,让现行90%以上的USB设备可以不再接额外的电源而顺利使用,再加上高达5G的传输速度使得USB3. O接口如虎添翼。由于USB3. O接口的九根接脚都安装在绝缘座体的舌部的同一表面上,传输线的电连接器公头在插接时,仅能做单面式的接触,若传输线的电连接器公头在插接时,与该电连接器母头的接脚不同面时,该传输线的电连接器公头便无法插入于电连接器母头中,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电连接器母头(USB3.0)仅能单面接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双面接触的电连接器母头,使传输线的电连接器公头插接时,不受插触面(正面或背面)的限制,便于使用者使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面接触式的电连接器母头,该电连接器母头包括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上具有中空的本体,该本体的前端具有插入口 ;绝缘座体,配置于所述金属外壳内部,该绝缘座体前端设有挡壁,该挡壁延伸有舌部,该舌部上具有正面及背面,所述挡壁上设有分别对应所述舌部的所述正面及所述背面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所述舌部的所述正面上具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舌部的所述背面上具有第三凹槽及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三凹槽分别与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连通;第一端子组,由两个以上导电接脚组成,配置于所述绝缘座体上,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并位于所述舌部的所述第一凹槽上;第二端子组,由两个以上导电接脚组成,配置于所述绝缘座体上,由所述舌部的所述第二凹槽外露;第三端子组,由两个以上导电接脚组成,配置于所述绝缘座体上,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并位于所述舌部的所述第三凹槽上;第四端子组,由两个以上导电接脚组成,配置于所述绝缘座体上,由所述舌部的所述第四凹槽外露。进一步地,所述插入口的周缘承接有两个以上弧形挡片,所述本体的末端表面上延伸有折片,该折片下方具有开口。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座体以塑料材质制成且其内部呈中空状。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座体内部具有中空状的空间,该空间下方的所述绝缘座体的底部上配置有封盖,该封盖上具有两个以上通孔,供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三端子组及所述第四端子组穿出。进一步地,所述挡壁的下方延伸有凸出片,该凸出片与所述挡壁之间具有固接所述金属外壳的沟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所述导电接脚具有第一段接脚及第二段接脚,该第一段接脚呈弧形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上,所述第二段接脚呈L形延伸穿过所述绝缘座体的所述空间,由所述封盖的所述通孔穿出至所述绝缘座体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所述导电接脚具有前接脚及后接脚,该前接脚埋设于所述舌部内部,并由所述舌部的所述正面的所述第二凹槽外露,所述后接脚呈L形延伸穿过所述绝缘座体的所述空间,并由所述封盖的所述通孔穿出于至所述绝缘座体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端子组的所述导电接脚具有第一段接脚及第二段接脚,该第·一段接脚呈弧形穿过所述第二穿孔,位于所述舌部的所述背面的所述第三凹槽上,所述第二段接脚呈L形延伸穿过所述绝缘座体的所述空间,并由所述封盖的所述通孔穿出至所述绝缘座体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端子组的所述导电接脚具有前接脚及后接脚,该前接脚埋设于所述舌部内部,并由所述舌部的所述背面的所述第四凹槽外露,所述后接脚呈L形延伸穿过所述绝缘座体的所述空间,并由所述封盖的所述通孔穿出至所述绝缘座体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座体与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三端子组及所述第四端子组配置完成后,将所述绝缘座体安装于所述金属外壳内部,所述金属外壳的所述本体的底部插接于所述绝缘座体的所述沟槽中,弯折所述本体上的所述折片,使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绝缘座体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母头还在所述绝缘座体内部配置有电路板,该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三端子组及所述第四端子组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上具有两个以上电讯传递接脚,该电讯传递接脚将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三端子组及所述第四端子组传递的信号传至外部的电子装置的主板上,或将该主板的电讯传递于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三端子组及所述第四端子组上。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上电性连接有至少一个电子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组件为微处理器、存储器、驱动器的任一种或任两种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双面接触的电连接器母头,使传输线的电连接器公头插接时,不受插触面(正面或背面)的限制,便于使用者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母头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母头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母头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母头的侧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公、母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公、母头的插接组合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另一电连接器公、母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另一电连接器公、母头的插接组合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又一电连接器公、母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再一电连接器公、母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侧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电连接器母头10 金属外壳I本体11插入口 12·挡片13折片14开口 15绝缘座体2挡壁21第一穿孔211第二穿孔212舌部22正面23第一凹槽231第二凹槽232背面24第三凹槽241第四凹槽242空间25封盖26通孔261凸出片27沟槽28第一端子组3导电接脚31第一段接脚311第二段接脚312第二端子组4导电接脚41前接脚411后接脚412第三端子组5导电接脚51第一段接脚511第二段接脚512第四端子组6导电接脚61前接脚611后接脚612电路板7电讯传递接脚71电子组件72电子装置20主板201电连接器公头30 第一导电组301第二导电组302电连接器公头40导电端子组40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详细说明,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请参阅图I至图4,分别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母头的分解、组合立体、主视及侧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双面接触式的电连接器母头(以下简称为电连接器母头10)包括金属外壳I、绝缘座体2、第一端子组3、第二端子组4、第三端子组5及第四端子组6。该金属外壳1,其上具有中空的本体11,该本体11的前端具有插入口 12,该插入口 12的周缘承接有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接触式的电连接器母头,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母头包括: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上具有中空的本体,该本体的前端具有插入口;绝缘座体,配置于所述金属外壳内部,该绝缘座体前端设有挡壁,该挡壁延伸有舌部,该舌部上具有正面及背面,所述挡壁上设有分别对应所述舌部的所述正面及所述背面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所述舌部的所述正面上具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舌部的所述背面上具有第三凹槽及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三凹槽分别与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连通;第一端子组,由两个以上导电接脚组成,配置于所述绝缘座体上,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并位于所述舌部的所述第一凹槽上;第二端子组,由两个以上导电接脚组成,配置于所述绝缘座体上,由所述舌部的所述第二凹槽外露;第三端子组,由两个以上导电接脚组成,配置于所述绝缘座体上,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并位于所述舌部的所述第三凹槽上;第四端子组,由两个以上导电接脚组成,配置于所述绝缘座体上,由所述舌部的所述第四凹槽外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接触式的电连接器母头,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母头包括 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上具有中空的本体,该本体的前端具有插入口 ; 绝缘座体,配置于所述金属外壳内部,该绝缘座体前端设有挡壁,该挡壁延伸有舌部,该舌部上具有正面及背面,所述挡壁上设有分别对应所述舌部的所述正面及所述背面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所述舌部的所述正面上具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舌部的所述背面上具有第三凹槽及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三凹槽分别与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连通; 第一端子组,由两个以上导电接脚组成,配置于所述绝缘座体上,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并位于所述舌部的所述第一凹槽上; 第二端子组,由两个以上导电接脚组成,配置于所述绝缘座体上,由所述舌部的所述第二凹槽外露; 第三端子组,由两个以上导电接脚组成,配置于所述绝缘座体上,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并位于所述舌部的所述第三凹槽上; 第四端子组,由两个以上导电接脚组成,配置于所述绝缘座体上,由所述舌部的所述第四凹槽外露。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母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口的周缘承接有两个以上弧形挡片,所述本体的末端表面上延伸有折片,该折片下方具有开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母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体以塑料材质制成且其内部呈中空状,所述绝缘座体内部具有中空状的空间,该空间下方的所述绝缘座体的底部上配置有封盖,该封盖上具有两个以上通孔,供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三端子组及所述第四端子组穿出;所述绝缘座体的所述挡壁的下方延伸有凸出片,该凸出片与所述挡壁之间具有固接所述金属外壳的沟槽,所述绝缘座体与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三端子组及所述第四端子组配置完成后,将所述绝缘座体安装于所述金属外壳内部,所述金属外壳的所述本体的底部插接于所述绝缘座体的所述沟槽中,弯折所述本体上的所述折片,使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绝缘座体结合在一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乃千,
申请(专利权)人:张乃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