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4芯电连接装置,克服目前钻铤上密封电路之间结构复杂以及电气连接处数量较多的缺陷,该装置包括连接本体(11),以及垂直于所述连接本体(11)第一端面设置的14根第一公插针(21)和垂直于所述连接本体(11)第二端面设置的14根第二公插针(22);所述连接本体(11)第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槽(31),所述连接本体(11)第二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槽(32);所述连接本体(11)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定位孔(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用在随钻仪器上连接密封电路,可以在高温高压、高冲击以及高振动的环境下实现稳定可靠的电气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彳4芯电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14芯电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承压插头,一般芯数和尺寸均固定,对于特定环境,找不到合适芯数和尺寸的承压插头。另外随钻环境恶劣,要求承压插头不仅要耐高温高压,而且对承压插头还有抗高冲击、高振动的要求。目前承压插头的常规定位键方式定位力量较小,不能可靠地用于随钻环境。另外,安装在钻铤上需要电连接的两个密封电路,其中一个密封电路的腔内是大气,另一个密封电路的腔内是压力油,同时两个密封电路的外部又都是高压环境,因此两个密封电路之间要隔离并分别进行密封设计。而两块密封电路板间又要进行电路连接。现有技术是将两块密封电路板分别用承压接头进行密封,再用两块母插头和导线进行连接,之后还要进行密封设计。这样就会导致仪器结构过长,结构复杂,仪器的电气连接处数量较多,降低了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目前钻铤上密封电路之间结构复杂以及电气连接处数量较多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14芯电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本体 (11),以及垂直于所述连接本体(11)第一端面设置的14根第一公插针(21)和垂直于所述连接本体(11)第二端面设置的14根第二公插针(22);所述连接本体(11)第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槽(31),所述连接本体(11)第二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槽(32);所述连接本体(11)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定位孔(41)。优选地,所述连接本体(11)第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的所述第一密封槽(31), 所述连接本体(11)第二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的所述第二密封槽(32)。优选地,所述定位孔(41)数量包括2个。优选地,所述定位孔(41)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11)的突出部位(51)上。优选地,所述14根第一公插针(21)中的12根,以圆形方式分布在所述连接本体[11]第一端面上,另外2根第一公插针(21)与第一螺纹工具孔(61)位于所述12根第一公插针(21)所围成的圆形空间内。优选地,围在所述12根第一公插针(21)中央的2根第一公插针(21)与所述第一螺纹工具孔(61)呈直线或者三角形分布。优选地,所述14根第二公插针(22)中的12根,以圆形方式分布在所述连接本体(11)第二端面上,另外2根第二公插针(22)与第二螺纹工具孔位于所述12根第二公插针(22)所围成的圆形空间内。优选地,围在所述12根第二公插针(22)中央的2根第二公插针(22)与所述第二螺纹工具孔呈直线或者三角形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实施例可用在随钻仪器上连接密封电路,可以在高温高压、高冲击以及高振动的环境下实现稳定可靠的电气连接。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14芯电连接装置的外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14芯电连接装置的端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在不相冲突前提下的相互结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I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14芯电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本体11,以及垂直于连接本体11第一端面设置的14根第一公插针21,和垂直于连接本体11第二端面设置的 14根第二公插针22。如图I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14芯电连接装置,在连接本体11第一端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密封槽31,便于安装O型密封圈。在连接本体11第二端的外表面, 也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密封槽32。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连接本体11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定位孔41。 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连接本体11上的定位孔41数量可以是2个,更进一步增加了定位的准确性,而且增加了连接强度。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定位孔41设置在连接本体11的突出部位51上。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14根第一公插针21中的12根,以圆形方式分布在连接本体11第一端面上,另外2根第一公插针21与第一螺纹工具孔61位于该12 根第一公插针21所围成的圆形空间内。其中,围在12根第一公插针21中央的2根第一公插针21,与第一螺纹工具孔61可以呈直线分布,也可以呈三角形分布。14根第二公插针22中的12根,也以圆形方式分布在连接本体11第二端面上,另外2根第二公插针22与第二螺纹工具孔位于该12根第二公插针22所围成的圆形空间内。 其中,围在12根第二公插针22中央的2根第二公插针22,与第二螺纹工具孔也可以呈直线分布,或者也可以呈三角形分布。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将钻铤上的两个密封电路直接相连。本技术的实施例拆卸方便,减少了仪器电气连接的处数,增强了仪器连接的可靠性。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定位孔,不需要使用导向键进行定位,保证了仅有一种正确的连接方式才能够正确连接,避免了电气连接过程中错误连接的发生。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和装配性。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双向耐压以及高可靠性的特点。本技术的实施例可在高温高压、高冲击以及高振动环境下使用。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螺纹工具孔,方便安装和拆卸。本技术的实施例使用寿命长,多次插拔情况下4仍能保证良好的电路导电性与绝缘性。虽然本技术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技术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技术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14芯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本体(11),以及垂直于所述连接本体(11)第一端面设置的14根第一公插针(21)和垂直于所述连接本体(11)第二端面设置的14根第二公插针(22);所述连接本体(11)第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槽(31),所述连接本体(11)第二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槽(32);所述连接本体(11)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定位孔(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4芯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本体(11),以及垂直于所述连接本体(11)第一端面设置的14根第一公插针(21)和垂直于所述连接本体(11)第二端面设置的 14根第二公插针(22);所述连接本体(11)第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槽(31),所述连接本体(11)第二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槽(32);所述连接本体(11)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定位孔(4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14芯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11)第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的所述第一密封槽(31),所述连接本体(11)第二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的所述第二密封槽(32)。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14芯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41)数量包括2个。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14芯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41)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11)的突出部位(51)上。5.根据权利要求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永仁,秦才会,王靖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