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电容器组放电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2840 阅读:3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式电容器组放电棒,包括手柄及安装于手柄一端的放电导体,所述放电导体通过接地线接地,所述放电棒包括两条独立的手柄,每条手柄一端均固定有放电导体,该放电导体呈弯钩状,两放电导体均电连接有接地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简单、方便地对框架式电容器组放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的放电装置,具体涉及框架式电容器组放电棒
技术介绍
框架式电容器组放电是变电运行中很基本、常见的一项操作,一般是在对电容器组进行维修或试验时,要求对停电电容器组通过传统放电棒进行逐个多次的对地短路放电,从保证电容器组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框架式电容器组一般分为上、下两层,根据框架式电容器组的双星形接法,各层中由多个电容器组成一组,每组各个电容器的其中一极通常通过编制母线串接起来,以便于电容器的安装、拆卸。而传统的放电棒包括手柄I及铰接于手柄一端的放电导体2,放电导体2通过接地3线接地。工作人员需举起放电棒,使放电导体2分别接触各电容器的两极, 实现电容器放电。这种传统的放电棒具有如下缺陷(1)放电导体2为导电金属材料,呈长条状,使得整个放电棒比较笨重,如果一一对框架式电容器组上的100多个电容器进行放电操作将很费力,且放电导体2需分别接触电容器的两极,短接电容器后再接地,也比较耗时费力;(2)手柄I过短,当对上层放电器放电时,工作人员需配合使用绝缘梯来完成放电,耗时繁琐;(3)接地线3的末端(接地端)需固定在某一固定的接地点(中性点)上,使得放电棒的放电操作不够自由、方便;(4)放电导体2与手柄3 —端铰接,存在转动副,易生锈或由于异物导致放电导体2转动不灵活,使得放电导体2与电容器的两极较难对准接触,操作很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框架式电容器组放电棒,实现简单、方便地对框架式电容器组放电。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框架式电容器组放电棒,包括手柄及安装于手柄一端的放电导体,所述放电导体通过接地线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棒包括两条独立的手柄,每条手柄一端均固定有放电导体,该放电导体呈弯钩状,两放电导体均电连接有接地线。在上述基础上,本技术可作如下改进本技术所述手柄为可拆卸的两节棒体,以适应两层电容器高度的需要。本技术所述的两放电导体的接地线的接地端均电连接有一接地线夹,以便方便、自由地将接地线的接地端电连接在任意接地点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I)本技术的手柄分为两个,两手柄上都具有弯钩状的放电导体,使通过其中一个手柄上弯钩状的放电导体勾在编制母线上后即可固定起来接地放电,此时只需用另一个手柄上弯钩状的放电导体接触电容器的一极,则可完成电容器放电,使得放电操作简单、方便、快捷;(2)本技术手柄为分为两节,对下层电容器放电时用一节手柄棒体,对上层电容器放电时则可装配组合两节手柄棒体来接触电容器的一极,以便适应上、下层电容器放电的需要,省时、省力;(3)本技术可通过接地线夹将接地线接在任意的接地点上,如框架式电容器组的框架上,使得放电操作更加自由、方便;(4)本技术的放电导体固定在手柄一端,无转动副,不存在放电导体转动不灵活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传统放电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个手柄带有“η”形的弯钩状放电导体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另一个手柄带有“S”形的弯钩状放电导体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接地线夹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带有“η”形弯钩状放电导体的手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带有“S”形弯钩状放电导体的手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放电棒在下层电容器放电操作示意图。图中1、手柄;2、放电导体;3、接地线;4、接地线夹;5、编制母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6所示的一种框架式电容器组放电棒,包括手柄I及安装于手柄I 一端的放电导体2,放电导体2通过接地线3接地,其中,手柄I采用绝缘材料,放电导体2采用导电材料。放电棒分为两条独立的手柄I,每条手柄I 一端均固定有放电导体2,如图2所示,其中一个放电导体2呈“ η ”形的弯钩状,以便勾住电容器上的编制母线5,完成电容器其中一极放电;如图3所示,另一个放电导体2呈“S”形的弯钩状,以便用合适的角度接触电容器的另一极。两放电导体2均电连接有接地线3。手柄I为可拆卸的两节棒体(如图5-7),两节棒体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以适应两层电容器高度的需要。如图4所示,在两放电导体的接地线的接地端均电连接有一接地线夹4,该接地线夹4为可活动调节夹紧宽度的便携式接地线夹4,通过接地线夹4可方便、自由地将接地线的接地端电连接在任意接地点上。如图7所示,对框架式电容器组的下层电容器放电时,两手柄I均拆去一节棒体,将带有“ η ”形弯钩状放电导体2勾在下层电容器的编制母线5上,该放电导体2通过接地线3接地,并同时可将该手柄I固定起来,完成下层各电容器的其中一极的接地放电;然后使用带有“S”形弯钩状放电导体的手柄1,使该放电导体2—一接触下层各电容器的另一极,该放电导体2通过接地线3接地,完成下层各电容器中的另一极的接地放电。对框架式电容器组的上层电容器放电时,操作原理与在上层时相同,将两手柄I的两节棒体组装起来,将带有“ η ”形弯钩状放电导体2勾在上层电容器的编制母线5上,放电导体2通过接地线3接地,并同时可将该手柄I固定起来,完成上层各电容器的其中一极的接地放电;然后使用带有“s”形弯钩状放电导体的手柄1,使该放电导体2 —一接触上层各电容器的另一极,该放电导体2通过接地线3接地,完成上层各电容器中的另一极的接地放电。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本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框架式电容器组放电棒,包括手柄及安装于手柄一端的放电导体,所述放电导体通过接地线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棒包括两条独立的手柄,每条手柄一端均固定有放电导体,该放电导体呈弯钩状,两放电导体均电连接有接地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式电容器组放电棒,包括手柄及安装于手柄一端的放电导体,所述放电导体通过接地线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棒包括两条独立的手柄,每条手柄一端均固定有放电导体,该放电导体呈弯钩状,两放电导体均电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升廖彬强王国来黄盛超张智华李蹊吴蓉刘汉国赵伟新方润祥刘洪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