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交叉对射三维体感动作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42184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20:33
一种红外交叉对射三维体感动作识别装置,属于体感识别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识别装置存在识别分辨率不高、只能识别两个维度空间的动作,识别速度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两组红外接收矩阵板、两组红外发射矩阵板、编码器和计算机,两组红外接收矩阵板并列设置在天棚下表面,两组红外发射矩阵板并列设置在室内地面上,编码器的红外发射控制端分别控制两组红外发射矩阵板以45度角密集红外光束发射,交叉入射至红外接收矩阵板的接收面,两组红外接收矩阵板的红外二维矩阵输出端分别与编码器的一个红外矩阵信号输入端相连;编码器的红外矩阵编码信号输入输出端与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端相连。(*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红外交叉对射三维体感动作识别装置,属于体感识别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体感识别装置主要包括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通过手持设备利用超声波、陀螺仪或加速度传感器等感应装置来进行动作识别(例如中国专利“一种可用于虚拟现实输入的肢体动作识别装置”,其公开号为CN102200829A,公开日期为2011年9月28日),该专利采用技术方案的主要缺点是手上需要握持或固定一种装置,使用不便,无法识别手势的形状。第二种方式、依靠摄像头采集的画面进行图形分析来进行动作识别(例如中国专利“手势识别装置”,其公开号为CN1218936,公开日期为1999年6月9日),该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的主要缺点是算法复杂,处理速度慢,不能识别快速动作,在复杂背景下易受干扰;有的识别技术还需要在被识别物体上安装特殊的反光标记(例如中国专利“一种用于动作识别的腕带”,其公开号为CN201997061U,公开日期为2011年10月5日)。第三种方式、依靠菲尼尔滤镜下的热释电元件被动感应进入感应区域内的肢体运动(例如中国专利“具有动作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及其动作识别方法”,其公开号为CN102055836A,其公开日期为2011年5月11日),主要缺点是分辨率不高,无法识别肢体形状,而且只能识别两个维度空间的动作。以上三种方式的识别装置存在识别分辨率不高、只能识别两个维度空间的动作,识别速度慢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识别装置存在识别分辨率不高、只能识别两个维度空间的动作,识别速度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红外交叉对射三维体感动作识别装置。通过交叉对射的红外线,识别交叉区域内三个维度上的肢体动作,为监控指挥、大屏幕切换控制、摄像头云台控制、手术室非接触式的图像或计算机控制、体感游戏、电视音响控制等提供高效直观的体感操作方式。本技术所述一种红外交叉对射三维体感动作识别装置,它包括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编码器和计算机,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和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并列设置在天棚下表面,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和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并列设置在室内地面上,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与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与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编码器的第一红外发射控制端与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的控制端相连,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以45度角发射的密集红外光束入射至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的接收面,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的红外二维矩阵输出端与编码器的第一红外矩阵信号输入端相连;编码器的第二红外发射控制端与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的控制端相连,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以45度角发射的密集红外光束入射至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的接收面,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的红外二维矩阵输出端与编码器的第二红外矩阵信号输入端相连;编码器的红外矩阵编码信号输入输出端与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端相连。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能够在三个维度上识别手势动作,能够识别快速的肢体动作,识别速度达到每秒钟50帧。能够识别手势形状,识别分辨率< 10mm*10mm。使用方便,不需要专门的手持器件或特殊反光标记,不易受到背景干扰。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红外交叉对射三维体感动作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I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红外交叉对射三维体感动作识别装置,它包括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I、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编码器5和计算机6,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I和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并列设置在天棚下表面,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和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并列设置在室内地面上,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I与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与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编码器5的第一红外发射控制端与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的控制端相连,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以45度角发射的密集红外光束入射至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的接收面,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的红外二维矩阵输出端与编码器5的第一红外矩阵信号输入端相连;编码器5的第二红外发射控制端与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的控制端相连,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以45度角发射的密集红外光束入射至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I的接收面,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I的红外二维矩阵输出端与编码器5的第二红外矩阵信号输入端相连;编码器5的红外矩阵编码信号输入输出端与计算机6的输入输出端相连。工作原理 底部两组红外发射矩阵一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和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将密集的红外光束矩阵以45度角向上发射,两组发射装置的红外光线交叉对射到天棚上方的红外接收矩阵板上。两组光线交叉的区域即为感应工作区域7。当感应工作区域7中间没有任何遮挡的时候,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和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所有的感应点都能够感应到红外线。当感应工作区域7中出现任何遮挡的时候,两组红外接收矩阵板对应的感应点将感应不到红外线。设置感应点收到红外光为数值1,被遮挡后收不到红外光为数值0,通过编码器5进行处理以后,将两组由O和I构成的二维矩阵(即红外二维矩阵)以每秒50帧进行输出。通过本装置输出的数值就可以很容易的判断感应工作区域7中遮挡物的形状和位置,通过连续采集多帧数值即可识别手势和三个维度的运动方向。其它外部设备可以根据识别出来的特定的手势和三维动作模式来实行自行定义的控制动作。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编码器5和计算机6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通讯。也可以将CAN接口输出通过CAN-RS232器或CAN-USB转换器转换成RS232串口或USB接口来连接计算机6。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 I、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和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通过RS485线缆连接至编码器5的通讯接口上。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在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I、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和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的表面覆盖红外滤光板。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给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将两个红外发射矩阵横向排开放置在桌面预留好的槽位内,两个矩阵板距离可以根据所需感应工作区域7的高度进行调整。在天棚上45度角对应的位置安装两个红外接收矩阵板。为了保持美观,红外发射矩阵板和红外接收矩阵板表面可以覆盖红外滤光板。通过RS485线缆将红外发射矩阵板和红外接收矩阵板连接到编码器5的通讯接口上。编码器5通过CAN总线连接线连接到计算机6的CAN串行通讯接口上。也可以将CAN接口输出通过CAN-RS232器或CAN-USB转换器转换成RS232串口或USB接口来连接计算机6。红外接收矩阵板和发射矩阵板上感应点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例如采用64X32间距IOmm的感应点排列,感应工作区域的空间尺寸为445X445X31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交叉对射三维体感动作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1)、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编码器(5)和计算机(6),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1)和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并列设置在天棚下表面,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和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并列设置在室内地面上,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1)与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与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编码器(5)的第一红外发射控制端与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的控制端相连,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以45度角发射的密集红外光束入射至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的接收面,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的红外二维矩阵输出端与编码器(5)的第一红外矩阵信号输入端相连;编码器(5)的第二红外发射控制端与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的控制端相连,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以45度角发射的密集红外光束入射至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1)的接收面,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1)的红外二维矩阵输出端与编码器(5)的第二红外矩阵信号输入端相连;编码器(5)的红二维外矩阵编码信号输入输出端与计算机(6)的输入输出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交叉对射三维体感动作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I)、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编码器(5)和计算机(6),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I)和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并列设置在天棚下表面,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和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并列设置在室内地面上,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I)与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与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编码器(5)的第一红外发射控制端与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的控制端相连,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以45度角发射的密集红外光束入射至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的接收面,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的红外二维矩阵输出端与编码器(5)的第一红外矩阵信号输入端相连;编码器(5)的第二红外发射控制端与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的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威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电通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