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交叉对射三维体感动作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42184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20:33
一种红外交叉对射三维体感动作识别装置,属于体感识别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识别装置存在识别分辨率不高、只能识别两个维度空间的动作,识别速度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两组红外接收矩阵板、两组红外发射矩阵板、编码器和计算机,两组红外接收矩阵板并列设置在天棚下表面,两组红外发射矩阵板并列设置在室内地面上,编码器的红外发射控制端分别控制两组红外发射矩阵板以45度角密集红外光束发射,交叉入射至红外接收矩阵板的接收面,两组红外接收矩阵板的红外二维矩阵输出端分别与编码器的一个红外矩阵信号输入端相连;编码器的红外矩阵编码信号输入输出端与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端相连。(*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红外交叉对射三维体感动作识别装置,属于体感识别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体感识别装置主要包括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通过手持设备利用超声波、陀螺仪或加速度传感器等感应装置来进行动作识别(例如中国专利“一种可用于虚拟现实输入的肢体动作识别装置”,其公开号为CN102200829A,公开日期为2011年9月28日),该专利采用技术方案的主要缺点是手上需要握持或固定一种装置,使用不便,无法识别手势的形状。第二种方式、依靠摄像头采集的画面进行图形分析来进行动作识别(例如中国专利“手势识别装置”,其公开号为CN1218936,公开日期为1999年6月9日),该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的主要缺点是算法复杂,处理速度慢,不能识别快速动作,在复杂背景下易受干扰;有的识别技术还需要在被识别物体上安装特殊的反光标记(例如中国专利“一种用于动作识别的腕带”,其公开号为CN201997061U,公开日期为2011年10月5日)。第三种方式、依靠菲尼尔滤镜下的热释电元件被动感应进入感应区域内的肢体运动(例如中国专利“具有动作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及其动作识别方法”,其公开号为CN102055836A,其公开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交叉对射三维体感动作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1)、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编码器(5)和计算机(6),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1)和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并列设置在天棚下表面,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和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并列设置在室内地面上,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1)与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与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编码器(5)的第一红外发射控制端与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的控制端相连,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以45度角发射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交叉对射三维体感动作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I)、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编码器(5)和计算机(6),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I)和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并列设置在天棚下表面,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和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并列设置在室内地面上,第一红外接收矩阵板(I)与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与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编码器(5)的第一红外发射控制端与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的控制端相连,第一红外发射矩阵板(3)以45度角发射的密集红外光束入射至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的接收面,第二红外接收矩阵板(2)的红外二维矩阵输出端与编码器(5)的第一红外矩阵信号输入端相连;编码器(5)的第二红外发射控制端与第二红外发射矩阵板(4)的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威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电通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