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双轴刨毛机,包括由机架、电动机、捞猪耙、离合器、连杆、刨轴、刨片、栅门,特征是毛猪进机与光猪出机能单独操作,栅门手柄做成插销式通过铁链连接栅门,捞猪耙通过连杆连接离合器。优点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刨毛快速干净、避免卡机、打烂猪体。适于县城、乡镇的屠宰场使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双轴刨毛机本技术涉及到刨毛机,特别是一种新型双轴刨毛机。现有的牲猪双轴刨毛机在工作过程中毛猪进机与光猪(即刨净毛的猪)出机的机械动作都必须是同时进行的。加上栅门拦猪的栅板疏少,遇到小一些的猪或猪进机时猪头先落入机内都会将猪头插入栅板之间,整个猪体被卡在机内不能翻转,而刨毛机乃在运转,此时即使停机也不能让猪体松脱出来。只有马上拉动操作手柄让拦猪栅门开启,猪体才能从机内松脱出来。但由于进机与出机的机械是联动的,进机的主要部件(捞猪耙)升上来才能让拦猪栅门开启,所以栅门不能即刻打开,待栅门打开,猪体从机内出来时早已被旋转的刨片打烂了。另有三轴横式刨毛机虽不易卡机,但价格是双轴机的2倍,单头刨毛又不够干净,维修又复杂而困难极不适应县镇的屠宰场。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猪进机与光猪出机能单独操作,栅门的疏密合理而牢固,不会打烂猪体,工作范围较大,刨毛干净、效率高、结构简单、造价低的新型双轴刨毛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包括由捞猪耙、连杆、离合器轴、离合器、链轮、大刨轴、小刨轴、栅门、刨片、电动机,捞猪耙与离合器轴之间有连杆连接,离合器与中间齿轮轴连接,齿轮轴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通过链轮、链条与小刨轴连接,小刨轴通过链轮,链条与大刨轴连接,大刨轴通过链轮、链条与电动机连接;插销式栅门手把通过铁链连接栅门,每两块栅板之间的间隙为70-120毫米,两块栅板中心距120-126毫米,电动机与大刨轴的传动比为1∶5,大刨轴与小刨轴的传动比为1∶2.15,捞猪耙升降次数量每分钟4.2次,电动机与大刨轴和小刨轴采用16A机械套筒滚子链传动,小刨轴与传动轴采用12A套筒滚子链。本技术的优点是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是同类机价格的1/3以-->下。制造容易,安装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刨毛干净,整猪完好无损。每个猪的商品增加值达10%以上。不但在城市集中屠宰场适用,对乡镇一级的屠宰场也同样适用。本技术的结构构成是这样的。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传动示意图。图1、图2、图3、图4中,上护罩(1)、电动机(2)、后挡片(3)、栅门(4)、张紧轮(5)、大刨轴(6)、下护罩(7)、托猪架(8)、张紧轮(9)、小刨轴(10)、机架(11)、捞猪耙(12)、张紧轮(13)、链杆(14)、离合器手柄(15)、栅门手柄(16)、传动轴(17)、喷淋管(18)、中间齿轮轴(19)、离合器轴(20)、离合器(21)、前挡片(22)、1号刨片(23)、3号刨片(24)、2号刨片(25)。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是这样的,整机由传动、捞猪耙、刨毛、放出、喷淋等部分组成。其中,传动部分包括由电动机(2)、链轮、链条、张紧轮(5)等。捞猪部分包括由捞猪耙(12)、连杆(14)、离合器(21)、离合器轴(20)、离合器手柄(15)、传动轴(17)、中间齿轮轴(19)等组成。刨毛部分包括链轮、链条、张紧轮(9、13)、刨片(23、24、25)、挡片(22)、护罩(1、7)、小刨轴(10)、大刨轴(6)等组成。喷淋部分就是在机顶口方装有一条喷喷淋水管(18)。放出部分包括栅门(4)、栅门手柄(16)等组成。机子的工艺路线是:电动机——链轮——大刨轴—链轮——链轮——传动轴——中间齿轮轴——离合器——连杆——捞猪耙——栅门。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组成保持原有的结构,主要是在原有结构上加以对栅门、捞猪、传动结构等部分予以改造。毛猪进机的动力传递是从小刨轴(10)的链轮与链条传到传动轴(17),由传动轴(17)上的直齿轮经中间轴(19)的直齿-->轮带动离合器轴(20)的齿式离合器(21),离合器(21)再带动离合器轴(20)一端摇臂上的连杆(14),连杆(14)再拉动捞猪耙(12)的摇臂,使捞猪耙作升降运动,把猪体送入刨毛机里,从而实现毛猪进机,其运作过程靠离合器手柄(15)来控制。离合器轴(20)与离合器(21)连接,离合器(21)与手柄(15)连接,结构是:捞猪耙(12)安装在耙转轴上,转轴安在机架(11)上,转轴与离合器(21)相对齿接,离合器(21)的离合齿由手柄(15)相连接。拦猪栅门(4)是垂挂在刨毛机内的,设置一个插销式的栅门手把(16),手把与栅门之间用一条铁链相牵,手把装在机前。只要将手柄(16)向机内推入。栅门在被刨轴带转的猪体撞击下即可向刨轴旋转方向亦即机后开启,猪体也就出到机外。其运作过程也是靠手柄(16)来控制。每两块栅板中心距为120-160毫米,两块栅板之间的空隙为70-120毫米,栅板用10或12毫米厚的钢板焊成T型,这样的栅门不会卡住猪体,又便于猪体在机内翻转滚动而避免猪腿骨被打断,并且栅门牢固耐用。电动机(2)采用6极5.5千瓦,转矩大,加上电机与大小刨轴均用16A机械链条传动,在不增加电机功率的情况下将该机的工作负重提高到200公斤,同时提高了机械使用寿命。电动机(2)与大刨轴(6)的传动比为1∶5,大刨轴与小刨轴(10)的传动比为1∶2.15,捞猪耙(12)的升降为每分钟4.2次。本技术的操作使用是这样的:电动机(2)起动后的动力经链轮与链条传到大刨轴(6),大刨轴(6)的链轮再带动小刨轴(10)作同向转动,小刨轴(10)的链轮又带动传动轴(17),传动轴(17)的直齿经中间轴(19)的齿轮带动离合器(21)的大齿轮。由于离合器齿轮的手柄(15)没有拉起,所以大齿轮(亦即是离合器)此时只是空转。由于该机在安装时捞猪耙(12)是伸入烫猪池的热水里的,此时将经过60-65℃的热水浸烫好的毛猪拨到捞耙(12)上,往机外将离合器手柄(15)拉起,使离合器(21)在弹簧的作用下合上而带动离合器轴(20)转动后将手柄放开。离合器轴端的摇臂装-->有连杆(14),离合器轴(21)的转动使连杆(14)将捞猪耙(12)从烫池中把毛猪升上来,当升到一定高度时(此高度可调整连杆的长度来改变),捞猪耙上的毛猪即自行滑入机内,捞猪耙即下降返回烫池内原位,离合器(21)此时也完全自动分离,离合器轴(20)停止转动捞耙不动。毛猪滑入机内被旋转的大刨轴抛起,在栅门(4)的阻挡下掉在大小刨轴与托猪架(8)上,随即又被抛转,这样的连续翻转,使猪体的各部位都能与大小刨轴上的软刨片(23、24、25)相擦而将猪毛刨掉。由于机内上方的喷淋管(18)在刨毛时淋下的水把刨掉的猪毛从猪身上冲到机下,使操作者能清楚地观察看到整个猪体的毛被刨干净后,即将栅门手柄(16)板转90°,手柄杆上的凸块从止动槽中转出(如图4所示),再将手柄(16)向机内推入,使手柄杆端牵连栅门的铁链缩短,使栅门失去牵制,被旋转的猪体冲开,使刨净毛的猪体掉出机外,此时把手柄(16)向外拉出并按开始操作时的反方向扳转90°,使手柄杆上的凸块卡入在止动槽内,栅门受到手柄杆端的铁链牵紧而不能向外开启,即可进行下一次的刨毛。整个过程(视每头猪的情况不同)仅需20-30秒。上述即是该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本技术的双轴刨毛机的特点是:刨毛与放出光猪工序分开进行,毛猪进机与光猪出机能单独操纵,并且这种结构简单可靠,寿命长。栅门的栅板疏密设计较合理,猪体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双轴刨毛机,包括由捞猪耙、连杆、离合器轴、离合器、链轮、大刨轴、小刨轴、栅门、刨片、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捞猪耙(12)与离合器轴(20)之间有连杆(14)连接,离合器(21)与中间齿轮轴(19)连接,齿轮轴(19)与传动轴(17)连接,传动轴(17)通过链轮、链条与小刨轴(10)连接,小刨轴(10)通过链轮、链条与大刨轴(6)连接,大刨轴通过链轮、链条与电动机(2)连接,栅门手柄(16)通过铁链连接栅门(14),栅门手柄(16)做成插销式,栅门(4)的每两块栅板之间的间隙为70-120毫米,两块栅板中心距为120-126毫米,电动机(2)与大刨轴(6)的传动比为1∶5,大刨轴(6)与小刨轴(10)的传动比为1∶2.15,捞猪耙(12)升降次数是每分钟4.2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轴刨毛机,包括由捞猪耙、连杆、离合器轴、离合器、链轮、大刨轴、小刨轴、栅门、刨片、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捞猪耙(12)与离合器轴(20)之间有连杆(14)连接,离合器(21)与中间齿轮轴(19)连接,齿轮轴(19)与传动轴(17)连接,传动轴(17)通过链轮、链条与小刨轴(10)连接,小刨轴(10)通过链轮、链条与大刨轴(6)连接,大刨轴通过链轮、链条与电动机(2)连接,栅门手柄(16)通过铁链连接栅门(14),栅门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泉,
申请(专利权)人:陈振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