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39649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导光体;第一导光体具有一孔,该孔的内周面为一第一入光面,该第一导光体还具有彼此对向的一第一出光面与一第一反光面,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反光面邻接于该第一入光面;一第二导光体;第二导光体邻接于该第一导光体的周围,该第二导光体具有一第二出光面;以及一光源;光源设置于该孔,该光源提供一光束经由该第一入光面而进入该第一导光体;该光束的第一部分经由该第一出光面而出射,该光束的第二部分从该第一导光体进入该第二导光体、且经由该第二出光面而出射;由于照明装置的第一导光体可进行主要照明,且第二导光体可进行光晕照明,而使照明装置能够提供多样化的照明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该照明装置中的导光体。
技术介绍
利用发光组件搭配导光组件的光源模块,已经普遍地应用于照明领域中。一般而言,发光组件所提供的光线进入导光组件之后进行传播,继而光线由导光组件的出光面出射,以形成所需的照明光源。近年来,随着照明技术的进步,上述的光源模块已逐渐应用在许多照明灯具中。在各类发光组件中,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由于亮度高、低耗电与低污染 性而成为主流。然而,在传统的照明灯具中,来自发光组件的光线经由导光组件的入光面而进入导光组件之后,光线是从导光组件的出光面出射,仅能提供单调的照明效果。换言之,传统的照明灯具无法呈现多样化的照明效果,不利于照明灯具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一第一导光体;所述的第一导光体具有一孔,该孔的内周面为一第一入光面,该第一导光体还具有彼此对向的一第一出光面与一第一反光面,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反光面邻接于该第一入光面;一第二导光体;所述的第二导光体邻接于该第一导光体的周围,该第二导光体具有一第二出光面;以及一光源;所述的光源设置于该孔,该光源提供一光束经由该第一入光面而进入该第一导光体;该光束的第一部分经由该第一出光面而出射,该光束的第二部分从该第一导光体进入该第二导光体、且经由该第二出光面而出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照明装置的第一导光体可进行主要照明,且第二导光体可进行光晕照明,而使照明装置能够提供多样化的照明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沿图2的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的俯视图。图4B为沿图4A的剖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将光源设置在导光体的孔洞内,且照明装置具有边缘发光区域,能够产生光晕照明效果。本技术提出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第一导光体、第二导光体以及光源。第一导光体具有孔,此孔的内周面为第一入光面。第一导光体还具有彼此对向的第一出光面与第一反光面,第一出光面与第一反光面邻接于第一入光面。第二导光体邻接于第一导光体的周围。第二导光体具有第二出光面。光源设置于孔中。光源提供光束经由第一入光面而进入第一导光体。光束的第一部分经由第一出光面而出射,光束的第二部分从第一导光体进入第二导光体、且经由第二出光面而出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出光面可以是第二导光体的上表面、或第二导光体的下表面、或第二导光体的侧面,其中,下表面对向于上表面,侧面邻接于上表面与下表面。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光体为圆形导光板,第二导光体为圆形导光框。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光体为多边形导光板,第二导光体为多边形导光框。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光体为多边形导光板,第二导光体为圆形导光框。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光体为圆形导光板,第二导光体为多边形导光框。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包括框架组、至少一金属芯电路板以及多个发光单元。金属芯电路板设置于框架组的一侧。发光单元设置于金属芯电路板上、且对向于第一入光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框架组包括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构成多边形的框架组。在框架组的每一边的一侧设置有金属芯电路板。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孔为多边形,框架组的每一边的金属芯电路板对向于孔的每一边的内周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单元是选自于正光型发光二极管(topview LED)、侧光型发光二极管(side view LED)及其组合。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孔为多边形,光束经由孔的每一边的内周面而进入第一导光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孔为圆形,光束经由孔的圆形的内周面而进入第一导光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光体更包括多个光学微结构,配置于第一反光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照明装置更包括反射片,设置成对向于第一导光体的第一反光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照明装置更包括扩散片,设置成对向于第一导光体的第一出光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照明装置更包括底框以及顶框。第一导光体、第二导光体夹设于底框与顶框之间。光源结合到底框。顶框覆盖第一导光体邻接第二导光体的一部分区域,且第二导光体延伸出顶框的外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照明装置更包括转接框(adapter frame)与中心框(center frame)。转接框结合到光源,且中心框结合到转接框。基于上述,本技术的照明装置包括各自独立的第一导光体、以及位于第一导光体周边的第二导光体。光源设置于第一导光体之孔中。光源会发出光束,此光束的第一部分会经由第一导光体的第一出光面发射。此光束的第二部分会经由第一导光体传递到第二导光体中,并且由第二导光体之第二出光面出射。因此,照明装置的第一导光体可进行主要照明,且第二导光体可进行光晕照明,而使照明装置能够提供多样化的照明效果。 另外,第二导光体是拼接于第一导光体之外周,可分别形成任意形状的第一导光体与第二导光体之后、再对两者进行组装,有利于提升照明装置的设计弹性。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沿图2的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I 图3,照明装置IOOa包括第一导光体110、第二导光体120以及光源130。第一导光体110具有孔110S。此孔IlOS的内周面为第一入光面112。第一导光体110还具有彼此对向的第一出光面114与第一反光面116,第一出光面114与第一反光面116邻接于第一入光面112。第二导光体120邻接于第一导光体110的周围。第二导光体120具有第二出光面124。光源130设置于孔IlOS之中。光源130提供光束L经由第一入光面112而进入第一导光体110。光束L的第一部分LI经由第一出光面114而出射,光束L的第二部分L2从第一导光体110进入第二导光体120、且经由第二出光面124而出射。在照明装置IOOa中,可注意到,第一导光体110与第二导光体120为独立的组件,利用拼接的方式将第一导光体110与第二导光体120组装在一起(如图3所示),且第二导光体120承靠于于第一导光体110的外侧。由此,可利用将光源130设置在第一导光体110的孔IlOS中,光束L即可在第一导光体110与第二导光体120内进行传递、且分别从第一出光面114与第二出光面120a 120c出射,第二出光面120a 120c例如是第二导光体120的上表面120a、或是第二导光体120的下表面120b、或是第二导光体120的侧面。如此一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导光体;所述的第一导光体具有一孔,该孔的内周面为一第一入光面,该第一导光体还具有彼此对向的一第一出光面与一第一反光面,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反光面邻接于该第一入光面;一第二导光体;所述的第二导光体邻接于该第一导光体的周围,该第二导光体具有一第二出光面;以及一光源;所述的光源设置于该孔,该光源提供一光束经由该第一入光面而进入该第一导光体;该光束的第一部分经由该第一出光面而出射,该光束的第二部分从该第一导光体进入该第二导光体、且经由该第二出光面而出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导光体;所述的第一导光体具有一孔,该孔的内周面为一第一入光面,该第一导光体还具有彼此对向的一第一出光面与一第一反光面,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一反光面邻接于该第一入光面;一第二导光体;所述的第二导光体邻接于该第一导光体的周围,该第二导光体具有一第二出光面;以及一光源;所述的光源设置于该孔,该光源提供一光束经由该第一入光面而进入该第一导光体;该光束的第一部分经由该第一出光面而出射,该光束的第二部分从该第一导光体进入该第二导光体、且经由该第二出光面而出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出光面是该第二导光体的上表面;该第二导光体的下表面,且该下表面对向于该上表面;或该第二导光体的侧面邻接于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体为圆形导光板,该第二导光体为圆形导光框。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体为多边形导光板,该第二导光体为多边形导光框。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体为多边形导光板,该第二导光体为圆形导光框。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体为圆形导光板,该第二导光体为多边形导光框。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包括一框架组;至少一金属芯电路板;所述的至少一金属芯电路板设置于该框架组的一侧;以及多个发光单元;所述的多个发光单兀设置于该金属芯电路板上,该些发光单兀对向于该第一入光面。8.根据权利要求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胜如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