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制造技术_技高网

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2825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具有第一及第二发光二极管与时序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分别发出第一色光及第二色光,且第一及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时序具有相位差。第一及第二导光板分别具有第一、第二出光面及第一、第二入光面,第一及第二出光面分设有第一及第二微结构,第一入光面用以接收第一色光,第二入光面用以接收第二色光。第一及第二导光板相互迭合,使第一及第二微结构处分别呈现第一及第二色光,且第一及第二色光互相作用形成随相位差变化而波动的混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导光板产品领域相关,尤其是一种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


技术介绍

1、目前,消费型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除了基础功能需求外,亦受到使用者体验、科技感或时尚感等多方面因素而于外型设计上有其趋势与方向,例如材质、色彩搭配、灯光和发光效果或可持续性和环保性等项目。以发光效果为例,市场上的消费型电子产品对于灯光和发光效果的需求十分多元,多取决于产品类型、用途以及受众而有所差异,常见的类型例如指示灯和状态灯、呼吸灯、渐变灯、环绕灯光、闪烁和闪光甚或是投影图案等,前述的各种发光灯类型或是发光效果,即为可吸引注意力并提升使用者体验的重要设计,于设计同时也需考虑不影响用户的功能性需求。

2、然而,目前虽有上述的各类应用于消费型电子产品的发光需求,但现今的消费型电子产品于发光效果提供面向上仍有其不足之处,是以如何提供更为特殊且符合市场需求消费型电子产品的发光模块结构,为当前相关厂商亟需克服与改善的课题。

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团队总结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丰富经验构思并提出一种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以供搭载使用的电子产品能够具备特殊动态出光表现,进而丰富现今产品的发光表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通过特殊的结构与发光驱动设计,而可让不同颜色的色光混合并因应发光驱动的相位差而形成波动状出光。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包含:一时序控制电路;复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时序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用于发出一第一色光;复数第二发光二极管,与所述时序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用于发出一第二色光,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时序具有一相位差;一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出光面及一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设有复数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对应设置,以接收所述第一色光;及一第二导光板,具有一第二出光面及一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设有复数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对应设置,以接收所述第二色光;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互相迭合,而使所述第一出光面上具有所述第一微结构处呈现所述第一色光,所述第二出光面上具有所述第二微结构处呈现所述第二色光,所述第一色光与所述第二色光互相作用形成一混光,且所述混光随所述相位差变化而波动。据此,可提供搭载使用所述导光板模块的电子产品,呈现特殊动态发光效果,有效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与符合现今市场需求。

4、在另一实施方式公开了所述第一微结构依照非定值的一第一密度线的变化趋势予以设置,所述第二微结构依照非定值的一第二密度线的变化趋势予以设置,且所述第一微结构的所述第一密度线与所述第二微结构的所述第二密度线为相反方向的变化趋势,据此使所述第一色光与第二色光形成的混光表现更为完善。

5、进一步地,承前二实施方式所述,在次一实施方式中则公开了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入光面为相对设置,而使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设于相对两侧,以呈现非同侧入光的模块结构状态。

6、或者,如再一实施方式中所公开,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入光面位于同侧,而使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设于同一侧,以略为减缩整体模块长度。

7、进一步地,基于前述实施方式,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分别设置于一电路基板的相对面,且所述电路基板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设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面而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相对应,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设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另一侧面而与所述第二入光面相对应,以通过第一和第二导光板来固定电路基板及其上的第一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结构。

8、而在前述结构状态下,在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光板或所述第二导光板设有一限位凸块,且所述限位凸块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及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以预留出可供电路基板插设至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间的空隙,而利于组装。

9、此外,关于第一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设置,亦可如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使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呈单排设置于一电路基板的一侧面,且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相互交错排列,而实现让第一和第二发光二极管形成单一灯条结构状态,进而减缩整体体积。

10、基于前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状态,进一步地,于再一实施方式中公开了所述第一导光板具有复数第一入光锥体,所述第一入光锥体由所述第一入光面的边缘凸伸而成,所述第二导光板具有复数第二入光锥体,所述第二入光锥体由所述第二入光面的边缘凸伸而成,且所述第一入光锥体与所述第二入光锥体交错嵌设,使所述第一入光锥体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相互对应,所述第二入光锥体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相互对应。据此,可更为提升第一和第二导光板于分别接收第一和第二色光时的确实度,并使第一和第二色光于入光时更不易相互干扰。

11、除了前述的第一和第二发光二极管设置状态外,在一实施方式中则公开了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分别设置于一电路基板的一侧面,且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而对应所述第一入光面呈单排设置,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间隔排列而对应所述第二入光面呈单排设置,据此可让第一和第二发光二极管更确实地与第一和第二入光面相互对应。

12、基于前述实施方式,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交互排列,以使第一和第二色光于入光时较不易相互干扰。

1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通过第一、第二导光板与具不同色光的第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因应驱动时序的相位差,而达到特殊的混光波动出光效果,亦即该混光会形成会动的波浪状态,提供独特的出光状态表现,而提升搭载使用的消费型电子产品的外观表现变化性。进一步地,为提升波动出光的流畅感与光色混合效果,可通过对于第一微结构和第二微结构的密度变化趋势予以设计;另关于第一和第二发光二极管,可呈位于第一和第二导光板的相同侧或相对侧设置,并在相同侧设置的结构状态下,则可再衍生为使第一和第二发光二极管设置于电路基板上下侧面且使电路基板插设于第一和第二导光板之间;或使第一和第二发光二极管设置于电路基板同一侧面并呈单排或双排设置,以提升入光效果等,而如上各段落内容所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呈现波动混光的导光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君谢旻宗李明彦江建龙胡毓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