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制上、下产层流压的分层采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3844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制上、下产层流压的分层采油装置,是为简化传统两层分层采油装置的结构、提高分采装置适应性、实现上、下产层能在趋于合理生产流压下的生产而设计的,主要包括设在泵筒内的柱塞筒、设在柱塞筒内的游动阀、设在泵筒内的固定阀、与泵筒连接的连接体、设在连接体上的侧壁可控阀门和中心可控阀门、设在泵筒和连接体外侧的偏置阀体以及其内通道偏置阀和偏置阀侧壁可控阀门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层采油装置依据产层流压差异,通过控制阀门的调节控制,能改变分采装置油流通道,实现对产层生产流压的控制。其单级柱塞结构设计使分采装置结构更加简单,适应性更高,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分采产层产能,提高分层采油效果,是目前现有装置中最具全新思路和创新特点的分层采油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控制上、下产层流压的分层采油装置,属于石油工业分层采油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油田上、下产层开展分层采油的主要技术手段是配套井下封隔器,采用不同类型分采泵和定压配产器进行分采。分采泵的分层采油原理是利用封隔器将上、下产层分开,上、下产层产液分别通过分采泵侧向进液通道和分采泵固定阀进入泵筒,在分采泵抽吸作用下,通过油管或者油管与空心抽油杆举升至地面。采用双泵筒与双柱塞结构,相 当于两套整筒泵的串联组合,每套泵对应单一产层进行生产。该分采泵的分采装置结构复杂、适应性较低,存在最大缺陷是当分采泵下到井下一定位置后,不能确保上、下产层在趋于合 理生产流压下的生产。定压配产器两层分层采油的原理是利用封隔器将产层分开,上、下产层对应配置定压配产器,产层产液分别通过定压配产器侧向进液孔进入油管,利用普通整筒抽油泵抽出地面,虽然各产层生产流压可以通过定压配产器弹簧机构进行调节,但是产层产液进入定压配产器时需要克服一定弹簧阻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层产能的充分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制上、下产层流压的分层采油装置,其能简化传统两层分层采油装置的结构,提高分采装置适应性,实现上、下产层能够在趋于合理生产流压下的生产。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设在泵筒内的柱塞筒设有顶面排液通道,且顶面连接柱塞连杆,游动阀设在柱塞筒内。泵筒顶端设有油管连接螺纹,泵筒内设有固定阀,泵筒筒壁设有上部径向通道。连接体通过接箍与泵筒底端连接,连接体底端设有油管连接螺纹,连接体设有侧壁可控阀门和中心可控阀门,连接体筒壁设有内设底部可控阀门的底部径向通道。偏置阀体设在泵筒和连接体筒体外侧,其上端连通泵筒上部径向通道,下端连通连接体底部径向通道。偏置阀体通道设有顶部偏置阀和偏置阀侧壁可控阀门。本技术分层采油装置依据产层流压差异,通过控制阀门的调节控制,能改变分采装置油流通道,实现对产层生产流压的控制,其单级柱塞的结构设计使分采装置结构更加简单,适应性更高,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分采产层产能,提高分层采油效果,是目前现有装置中最具全新思路和创新特点的分层采油装置。附图说明图I为可控制上、下产层流压的分层采油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可控制上、下产层流压的分层采油装置分采管柱工作示意图;图中所示部件为抽油杆扶正器18、可控制上、下产层流压的分层采油装置19、封隔器20、丝堵21、筛管22和人工井底23。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I和2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设在泵筒4内的柱塞筒3设有顶面排液通道2,且顶面连接柱塞连杆1,游动阀5设在柱塞筒3内。泵筒4顶端设有油管连接螺纹17,泵筒4内设有固定阀6,泵筒4筒壁设有上部径向通道10。连接体14通过接箍7与泵筒4底端连接,连接体14底端设有油管连接螺纹17,连接体14设有侧壁可控阀门8和中心可控阀门9,连接体14筒壁设有内设底部可控阀门16的底部径向通道15。偏置阀体13设在泵筒4和连接体14筒体外侧,其上端连通泵筒4上部径向通道10,下端连通连接体14底部径向通道15。偏置阀体13通道设有顶 部偏置阀11和偏置阀侧壁可控阀门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分层采油装置利用封隔器将上、下产层分开,当上产层流压明显高于下产层流压时,侧壁可控阀门8和底部可控阀门16关闭,中心可控阀门9和偏置阀侧壁可控阀门12打开,上产层产液通过偏置阀侧壁可控阀门12和顶部偏置阀11后进入泵筒4 ;下产层产液通过中心可控阀门9、固定阀6进入泵筒4,在柱塞筒3作用下通过油管举升至地面。此时,由于固定阀6的作用,消除了上产层对下产层的压力干扰,实现有效发挥下产层产能的目的。当下产层流压明显高于上产层流压时,侧壁可控阀门8和底部可控阀门16打开,中心可控阀门9和偏置阀侧壁可控阀门12关闭,下产层产液通过底部可控阀门16和顶部偏置阀11后进入泵筒4 ;上产层产液通过侧壁可控阀门8、固定阀6进入泵筒4,在柱塞筒3作用下通过油管举升至地面。此时,下产层流压因克服偏置阀体13内液柱压力而消弱,上、下产层流压差减小,层间矛盾降低,实现对上、下产层产能合理发挥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制上、下产层流压的分层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泵筒(4)内的柱塞筒(3)设有顶面排液通道(2),且顶面连接柱塞连杆(1),游动阀(5)设在柱塞筒(3)内;泵筒(4)顶端设有油管连接螺纹(17),泵筒(4)内设有固定阀(6),泵筒(4)筒壁设有上部径向通道(10);连接体(14)通过接箍(7)与泵筒(4)底端连接,连接体(14)底端设有油管连接螺纹(17),连接体(14)设有侧壁可控阀门(8)和中心可控阀门(9),连接体(14)筒壁设有内设底部可控阀门(16)的底部径向通道(15);偏置阀体(13)设在泵筒(4)和连接体(14)筒体外侧,其上端连通泵筒(4)上部径向通道(10),下端连通连接体(14)底部径向通道(15);偏置阀体(13)通道设有顶部偏置阀(11)和偏置阀侧壁可控阀门(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上、下产层流压的分层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泵筒(4)内的柱塞筒(3)设有顶面排液通道(2),且顶面连接柱塞连杆(1),游动阀(5)设在柱塞筒(3)内;泵筒(4)顶端设有油管连接螺纹(17),泵筒(4)内设有固定阀(6),泵筒(4)筒壁设有上部径向通道(10); 连接体(14)通过接箍(7)与泵筒(4)底端连接,连接体(14)底端设有油管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建徐永高曾亚勤甘庆明牛彩云吕亿明王百朱洪征赵晓伟何淼韩二涛樊旭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