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冷却塔施工期塔吊柔性附着点的塔筒局部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7477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超大型冷却塔施工期塔吊柔性附着点的塔筒局部加固结构,包括塔筒(1),其特征在于:在塔筒(1)内设有环向钢筋(2)和子午向钢筋(3),所述塔筒(1)上至少设有两个锚固点(4),在所述锚固点(4)与塔筒(1)的连接处设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两层预埋钢板(5)、加固箍筋(6)、横向钢筋(7)以及纵向钢筋(8),所述两层预埋钢板(5)分别布置在塔筒(1)的内侧与外侧;所述加固箍筋(6)设置在预埋钢板(5)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与预埋钢板(5)形成加固区域;所述横向钢筋(7)和纵向钢筋(8)穿过加固区域分别与环向钢筋(2)、子午向钢筋(3)交错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塔筒安全稳定要求,并且提高施工的连续性,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塔筒造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固结构,尤其是一种超大型冷却塔施工期塔吊柔性附着点的塔筒局部加固结构。属于超大型混凝土双曲线冷却塔施工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在超大型冷却塔施工中,塔筒施工是施工全过程中最为关键和困难的部分,对于施工期安全影响尤为突出。由于塔筒的壁厚小而高度大,垂直运输通常采用塔吊或者平桥方式,上述两种方式通常均采用的柔性附着方式保证自身的稳定,柔性附着的钢丝绳另一端附着于施工期塔筒。目前冷却塔施工规范并未对塔吊柔性附着局部加固有明确的规定,由于施工期的塔筒混凝土强度并未完全形成,加上施工期风荷载、施工荷载等作用,塔筒的安全性稳定性较差,塔吊的柔性附着的张拉力是一种作用在塔筒上的集中力,张拉后将导致塔筒附着处应力集中,位移增大,为了降低附着点塔筒混凝土应力集中度,减小位移,应对施工期塔筒进行局部加固,以保证施工期塔筒和塔吊的安全。过去施工方对于附着点塔筒的加固通常不够重视,未进行详细计算和分析,仅仅增加部分钢筋,或者预埋钢框架用于张拉,不利于施工期塔筒的安全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施工期塔筒的安全稳定性问题,提供一种超大型冷却塔施工期塔吊柔性附着点的塔筒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超大型冷却塔施工期塔吊柔性附着点的塔筒局部加固结构,包括塔筒(1),其特征在于:在塔筒(1)内设有环向钢筋(2)和子午向钢筋(3),所述塔筒(1)上至少设有两个锚固点(4),在所述锚固点(4)与塔筒(1)的连接处设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两层预埋钢板(5)、加固箍筋(6)、横向钢筋(7)以及纵向钢筋(8),所述两层预埋钢板(5)分别布置在塔筒(1)的内侧与外侧;所述加固箍筋(6)设置在预埋钢板(5)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与预埋钢板(5)形成加固区域;所述横向钢筋(7)和纵向钢筋(8)穿过加固区域分别与环向钢筋(2)、子午向钢筋(3)交错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超大型冷却塔施工期塔吊柔性附着点的塔筒局部加固结构,包括塔筒(1),其特征在于在塔筒(I)内设有环向钢筋(2)和子午向钢筋(3),所述塔筒(I)上至少设有两个锚固点(4),在所述锚固点(4)与塔筒(I)的连接处设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两层预埋钢板(5)、加固箍筋(6)、横向钢筋(7)以及纵向钢筋(8),所述两层预埋钢板(5)分别布置在塔筒(I)的内侧与外侧;所述加固箍筋(6)设置在预埋钢板(5)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与预埋钢板(5)形成加固区域;所述横向钢筋(7)和纵向钢筋(8)穿过加固区域分别与环向钢筋(2)、子午向钢筋(3)交错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大型冷却塔施工期塔吊柔性附着点的塔筒局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个锚固点(4)上连接有钢丝绳(9)。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大型冷却塔施工期塔吊柔性附着点的塔筒局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两个相邻的锚固点(4)之间的间距为3 Sm。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大型冷却塔施工期塔吊柔性附着点的塔筒局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两层预埋钢板(5)之间通过六根螺栓(1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钦先汤东升马兆荣王晓村徐荣彬陆晓琴刘晋超刘立威李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