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出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6347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3:06
一种浸出槽,涉及一种湿法冶金的加气浸出过程用的浸出槽给料装置结构的改进。其结构包括:浸出槽体、搅拌轴和位于搅拌轴中下部的搅拌叶片、位于浸出槽体侧壁上部排料管,位于浸出槽体底部的通气管和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浸出槽的进料管水平穿入浸出槽的中下部侧壁,进料管出料端喷嘴的出料口与搅拌叶片中部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浸出槽,有效地增加了物料给物深度,进入的料浆与搅拌装置的叶片及时接触,增加固体颗粒之间的碰撞和液流的冲击,打破粒径液膜浓度的平衡,提高了固体颗粒的溶解速率,加速了浸出反应的进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浸出槽,涉及一种湿法冶金的加气浸出过程用的浸出槽给料装置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在处理镍钴硫化物、碳酸镍、氢氧化镍等复杂镍物料过程,采用的主要的方法是将物料进行氯气浸出,再将产出的氯化镍溶液送镍系统生产电解镍产品。其氯气浸出过程大多采用立式机械搅拌式浸出槽,搅拌能力强,适合氯浸生产工艺。目前,立式机械搅拌式浸出槽的给料装置,通常为立式机械搅拌式浸出槽顶盖垂直穿入的给料通管,给料管的出口位于浸出槽内腔中上部。由于进入的浆化后的物料给与搅拌器的上方,有部分矿物固体颗粒未参与反应就随料流从槽体上部的出料口排出,严重影响了浸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增加物料给入深度,增加固体颗粒之间的碰撞和液流的冲击,打破粒径液膜浓度的平衡,提高了固体颗粒的溶解速率,加速浸出反应进行的浸出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浸出槽,其结构包括浸出槽体、搅拌轴和位于搅拌轴中下部的搅拌叶片、位于浸出槽体侧壁上部排料管,位于浸出槽体底部的通气管和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浸出槽的进料管水平穿入浸出槽的中下部侧壁,进料管出料端的喷嘴口与搅拌叶片中部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浸出槽,其结构包括:浸出槽体、搅拌轴和位于搅拌轴中下部的搅拌叶片、位于浸出槽体侧壁上部排料管,位于浸出槽体底部的通气管和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浸出槽的进料管水平穿入浸出槽的中下部侧壁,进料管出料端的喷嘴口与搅拌叶片中部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出槽,其结构包括浸出槽体、搅拌轴和位于搅拌轴中下部的搅拌叶片、位于浸出槽体侧壁上部排料管,位于浸出槽体底部的通气管和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浸出槽的进料管水平穿入浸出槽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景洲尤广宏孙发昭郭昭临刘立新赵秀花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