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出成型机的杠杆式模具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3389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20:15
一种射出成型机的杠杆式模具顶出机构,装设于一射出成型机的一模具的机台上,该杠杆式顶出机构包括:一座体,设于机台上;一动力缸,具有一动作轴;一连杆,具有相对向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其以一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分别枢设于座体及动力缸的动作轴的端部,且连杆于靠近第一端部之处的底面设有一可活动的顶销;以及一顶杆,顶触于顶销与模具之间。动力缸是经由连杆以杠杆方式对模具进行推顶,而可获得足够的推顶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射出成型机的模具顶出机构,特别是关于一种以杠杆方式将射出成型机的模具予以顶出的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于利用射出成型机将一产品射出成型之后,必须以该射出成型机所设的一模具顶出机构将其模具顶出,以取出该射出成型的产品。图I是绘示已知一模具顶出机构的侧视图及其与射出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模具顶出机构是单纯的为一动力缸300,其装设于射出成型机200的模具210的机台220上,动力缸300的动作顶杆310直接顶触于模具210,用以依动力缸300的动作顶杆310的直进动作而将模具210顶出。动力缸300 —般包含有气压缸及油压缸。其中,气压缸是以空气作为动作顶杆推挤运动的介质,虽于使用一段时日之后会有漏气问题,但所漏出的气体并不会对周围机件及环境造成污染,然而气压缸的推顶力量明显较油压缸明显不足;油压缸虽可提供较大的推顶力量,惟其是以油作为动作顶杆推挤运动的介质,于使用一段时日之后,因油封性能的逐渐减低而有漏油的现象,进而对周围机件及环境造成污染。上述已知直进式模具顶出机构,不论采用气压缸或油压缸,皆无法克服其各自存在的缺点。亦即,已知模具顶出机构是以直进方式将动力缸300的动力顶杆310直接作用于模具210,此种直进施力方式,其动力缸300的施力与作用于模具210的作用力是相同的,此时,若采用气压缸作为动力缸300的动力来源的话,由于气压缸无法提供足够的推顶力量,因此无法用来推顶模具210;因此,射出成型机的模具顶出机构目前所使用的动力缸300通常为油压缸,用以对模具210提供足够的推顶力量,然而,诚如上述,油压缸有漏油的缺点,对周围机件及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油压缸的动作顶杆310直接作用于模具210,而会直接污染模具,造成该些被污染的机件于清理上及保养上的不便及麻烦。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已知直进式模具顶出机构的应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已知直进式模具顶出机构的缺点,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足够推顶力的射出成型机的杠杆式模具顶出机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有漏油污染问题的射出成型机的杠杆式模具顶出机构。根据上述的一目的,本技术的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种射出成型机的杠杆式模具顶出机构,装设于一射出成型机的一模具的机台上,该杠杆式顶出机构包括一座体,设于机台上;一动力缸,具有一动作轴;一连杆,具有相对向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以一第一枢轴枢设于座体,第二端部以一第二枢轴枢设于动力缸的动作轴的端部,且连杆于靠近第一端部之处的底面设有一可活动的顶销;以及一顶杆,顶触于顶销与模具之间。动力缸是经由连杆以杠杆方式对模具进行推顶,而可获得足够的推顶力。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连杆于靠近其第一端部之处的底面设有一底部为开口的弧形凹槽,顶销可活动地装设于弧形凹槽,且顶销的一部分圆周表面经由弧形凹槽的开口而突出于连杆的底面。依此,使得顶销可活动地装设于连杆的底面,且可改变顶销对顶杆的施力接触点。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动力缸以一支撑座设于机台上。依此使得动力缸较的座体位于较高的位置,而便于动力缸的施力操作。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座体具有相间隔的二座体侧壁,该二座体侧壁之间形成一第一衔接口,连杆的第一端部置于第一衔接口,第一枢轴枢设二座体侧壁及第一端部。依此达成连杆的第一端部与座体之间的稳定枢接。 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动力缸的动作轴的端部具有相间隔的二轴部侧壁,该二轴部侧壁之间形成一第二衔接口,连杆的第二端部置于第二衔接口,第二枢轴枢设二轴部侧壁及第二端部。依此达成连杆的第二端部与动力缸之间的稳定枢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动力缸为一气压缸,避免漏油的污染问题。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确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图I是绘示已知模具顶出机构的侧视图及其与射出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绘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杠杆式模具顶出机构的侧视图及其与射出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绘示图2所示的杠杆式模具顶出机构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绘示图3所示的杠杆式模具顶出机构的分解图;图5是绘示图3所示的杠杆式模具顶出机构的侧面剖视图并显示其动作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杠杆式模具顶出机构110:座体111:座体侧壁112:第一衔接口120 :动力缸121 :动作轴122:轴部侧壁123:第二衔接口124 :支撑座130 :连杆131 :第一端部132 :第二端部133 :第一枢轴134 :第二枢轴135 :弧形凹槽136 :顶销140 :顶杆200 :射出成型机210 :模具220 :机台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当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图2至图4是分别绘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射出成型机的杠杆式模具顶出机构的侧视图及其与射出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外观立体图、以及分解图。如图所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射出成型机的杠杆式模具顶出机构100包括有一座体110、一动作缸120、一连杆130与一顶杆140。座体110设于射出成型机200的模具210的机台220上。动力缸120则以一支撑座124设于机台220上,使得动力缸120较的座体110位于较高的位置,而便于动力缸120的施力操作;动力缸120可为任何可以提供动力的缸体例如气压缸;动力缸120具有一动作轴121,可作进退运动。连杆130具有相对向的一第一端部131与一第二端部132,其中,第一端部131以一第一枢轴133枢设于座体110,第二端部132则以第二枢轴134枢设于动力缸120的动作轴121的端部。在实施上,座体110具有相间隔的二座体侧壁111,该二座体侧壁之间形 成一第一衔接口 112,连杆130的第一端部131置于座体110的第一衔接口 112,再以第一枢轴133枢设座体110的二座体侧壁111及连杆130的第一端部131。同样地,动力缸120的动作轴121的端部具有相间隔的二轴部侧壁122,该二轴部侧壁之间形成一第二衔接口123,连杆130的第二端部132置于动力缸120的第二衔接口 123,再以第二枢轴134枢设动力缸120的二轴部侧壁122及连杆130的第二端部132。依此达成连杆130的两端部分别与座体110及动力缸120的稳定枢接。连杆130于靠近其第一端部131之处的底面设有一可活动的顶销136。在实施上,连杆130于靠近其第一端部131之处的底面设有一底部为开口的弧形凹槽135,顶销136可活动地装设于弧形凹槽135,且顶销136的一部分圆周表面是经由弧形凹槽135的开口而突出于连杆130的底面。顶销136可提供对下述顶杆140 —活动接触及顶触的接合关系。在设计上,弧形凹槽135所包覆顶销136的范围是大于顶销136外周超过其直径以上的范围,用以托住顶销136,因此,顶销136不会自弧形凹槽135的底部开口掉出。顶杆140顶触于顶销136与模具210之间,用以传达顶销136对模具210的作用力。且依顶销136的可活动性,可以将连杆130以第一枢轴133为支点的圆周运动,改变成为对顶杆140直向推顶的直线运动。请一并参阅图5,其绘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出成型机的杠杆式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装设于一射出成型机的一模具的机台上,该杠杆式顶出机构包括:一座体,设于该机台上;一动力缸,具有一动作轴;一连杆,具有相对向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以一第一枢轴枢设于该座体,该第二端部以一第二枢轴枢设于该动力缸的动作轴的端部,且该连杆于靠近该第一端部之处的底面设有一可活动的顶销;以及一顶杆,顶触于该顶销与该模具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出成型机的杠杆式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装设于一射出成型机的一模具的机台上,该杠杆式顶出机构包括 一座体,设于该机台上; 一动力缸,具有一动作轴; 一连杆,具有相对向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以一第一枢轴枢设于该座体,该第二端部以一第二枢轴枢设于该动力缸的动作轴的端部,且该连杆于靠近该第一端部之处的底面设有一可活动的顶销;以及 一顶杆,顶触于该顶销与该模具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射出成型机的杠杆式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杆于靠近该第一端部之处的底面设有一底部为开口的弧形凹槽,该顶销可活动地装设于该弧形凹槽,且该顶销的一部分圆周表面经由该弧形凹槽的开口而突出于该连杆的底面。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宗煌
申请(专利权)人:特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