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惠民专利>正文

飞机玻璃座舱内电磁、雷达波屏蔽专用纳米铁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326 阅读:3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纳米粉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一种飞机玻璃座舱内电磁、雷达波屏蔽专用纳米铁粉。解决了现有使用在飞机玻璃座舱内屏蔽电磁、雷达波纳米金属粉末屏蔽效果不完全的问题。在-5℃~0℃的情况下,高频切割次数设定在每分钟5500次~6000次的情况下将原料加工成粉体颗粒形状为球体的专用隐形技术的纳米铁粉,再用分别分选出D3=21nm,D25=22.1nm,D50=25nm,D75=27.2nm,D97=30.3nm的颗粒分布集中的粉体材料,而后防氧化包覆,表面处理,充磁。解决了离子镀金属反射膜的镀膜和使用中的维护,可以阻断飞机仪器和驾驶员装备飞机驾驶舱外部的电磁波辐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纳米粉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一种飞机玻璃座舱内电磁、雷达波屏蔽专用纳米铁粉的。
技术介绍
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的是离子镀金属反射膜。这项技术主要是防止飞机驾驶员的装备和飞机驾驶舱内的设备反射电磁波,从而被敌人的空中预警机探测到。如果在飞机驾驶舱玻璃上涂敷这层金属反射膜,则飞机驾驶舱内的电磁信号无法反射到飞机之外,敌方发射的探测波更无法进入能够反射电磁回波的座舱内,从而大大减少被发现的概率。此外,座舱各联结点面处,也均经过特殊处理,均将电磁波反射能力减弱到最小。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离子镀金属反射膜技术无法达到上述效果,飞机往往在500km---800km就被对方的空中预警机发现或者被对方的地面雷达发现,从而造成了飞机被击落的巨大的损失。为了进一步提高飞机在战斗中的生存能力,减少飞机的损失有必要对离子镀金属反射膜技术进行革命。如果在飞机驾驶舱的玻璃中掺入部分纳米铁粉在不影响机舱玻璃透明性的前提下以形成良好的磁屏蔽玻璃,这样就解决了飞机仪器和驾驶员装备的电磁波外泄和对方雷达波的探测。 目前国际上离子镀金属反射膜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前国际上使用的镀金属反射膜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机玻璃座舱内电磁、雷达波屏蔽专用纳米铁粉,其特征是由以下方法制成,在-5℃-0℃的情况下,高频切割次数设定在每分钟5500次-6000次的情况下将原料加工成粉体颗粒形状为球体的专用隐形技术的纳米铁粉,再用分别分选出D3=21nm D25=22.1nm D50=25nm D75=27.2nm D97=30.3nm的颗粒分布集中的粉体材料,而后再用“DQ包覆法”对铁粉颗粒继续厚度为:2nm-3nm的防氧化包覆,将包覆后的粉体材料输入到高速研磨机中进行粉体颗粒的表面处理,再用高磁充磁机对纳米铁粉颗粒进行充磁,使其成为磁场分布均匀的饱磁纳米铁粉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民
申请(专利权)人:王惠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