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大勇专利>正文

全液压电液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2066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液压电液锤涉及一种锻造行业所用的锻锤,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液压驱动和操作的锻锤。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减少操纵阀内的密封需要、对操纵阀内的零件同轴度要求更低、易于制造的全液压电液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液压电液锤包括控制阀,控制阀包括阀体1,阀体1内可滑动地设有随动阀,随动阀包括自上而下相互连接的随动阀上杆21、活塞22和随动阀下杆23,随动阀内可滑动地设有阀芯3,阀体1下方连接有阀座4,阀座内可滑动地设有随动阀套5,随动阀套的顶部连接有随动阀套顶杆53,随动阀套顶杆密封滑动连接在阀体内的活塞下腔27和随动阀套上腔44之间,随动阀套顶杆与随动阀下杆之间相互顶住推动实现控制阀的状态转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锻造行业所用的锻锤,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液压驱动和操作的锻锤。
技术介绍
目前在锻造行业中,有一种全液压电液锤,它通过控制阀来控制各种液压通道之间的转换,从而利用液压操纵机械进行工作。如申请号为200610114757.9、公开号为CN1986109、公开日为2007年6月27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防冲顶液压电液锤,包括液压源和操纵阀,其在说明书附图的图2和说明书中给出了一种操纵阀的结构,这种操纵阀的结构在实际的应用中较其他给出的结构应用得更多,它里面的操纵阀包括阀体,阀体设有驱动进液口和出液口;阀体内可滑动地设有随动阀,随动阀包括自上而下相互连接的随动阀上杆、活塞和随动阀下杆,随动阀上杆的上端面与阀体之间构成随动阀上腔;阀体内在随动阀上杆的中部位置侧边设有随动阀中腔,驱动进液口连通至随动阀中腔;活塞的上下两侧与阀体内壁之间构成活塞上腔和活塞下腔,活塞下腔连通至出液口;随动阀上杆上设有随动阀上杆孔,随动阀上杆孔连通至随动阀中腔;随动阀上杆上在靠近活塞上侧的位置设有活塞上连通孔;随动阀下杆侧壁上设有活塞下连通孔;随动阀内可滑动地设有阀芯,阀芯上端穿出阀体;当阀芯位于随动阀内的上部时,随动阀上杆孔被阀芯关闭且活塞上腔连通至活塞下腔;当阀芯位于随动阀内的下部时,活塞上腔连通至驱动进液口且活塞下连通孔与驱动进液口之间的通道被阀芯关闭;阀体下方连接有阀座,阀座在侧壁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阀座第一通孔、阀座第二通孔,阀座下端设有阀座第三通孔;液压源连通至阀座第二通孔;阀座内可滑动地设有随动阀套,随动阀套的下端与阀座内壁之间构成随动阀套下腔,阀座第三通孔连通至随动阀套下腔;随动阀套中部的环形台肩将阀体、阀座与随动阀套之间的空腔分成随动阀套上腔和随动阀套中腔,随动阀套下端设有一下端开口的随动阀套中空通道,随动阀套的中部环形台肩上方的侧壁上设有连通随动阀套上腔与随动阀套中空通道的随动阀套连通孔;当随动阀套位于阀座内的上部时,阀座第一通孔被环形台肩堵住,阀座第二通孔依次通过随动阀套中腔、随动阀套下腔连通至阀座第三通孔;当随动阀套位于阀座内的下部时,随动阀套中腔与随动阀套下腔之间被随动阀套堵住,阀座第一通孔依次通过随动阀套上腔、随动阀套连通孔、随动阀套中空通道连通至阀座第三通孔。它里面随动阀下杆与随动阀套是相连接的,并且驱动锤杆活塞和驱动操纵阀的液压源为同一个液压源,在工作时,拨动阀芯至随动阀内的上部时,活塞上腔和活塞下腔均连通至出液口,随动阀套中腔内的液压油推动随动阀套和随动阀上行;拨动阀芯至随动阀内的下部时,活塞上腔连通至液压源,液压对随动阀向下的作用力大于对随动阀套向上的作用力,使随动阀套和随动阀下行。不过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随动阀下杆与随动阀套是相连接的,在实际加工制造过程中,需要在随动阀下杆与随动阀套连接处设置密封装置,同时随动阀下杆与阀体之间也要设置密封装置,并且随动阀下杆与随动阀套连接时还需要保证随动阀、阀体、阀座与随动阀套相互之间具有较好的同轴度,这对生产工艺的要求较高,不易于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减少操纵阀内的密封需要、对操纵阀内的零件同轴度要求更低、易于制造的全液压电液锤。本技术全液压电液锤,包括液压源和操纵阀,所述的操纵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设有驱动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阀体内可滑动地设有随动阀,所述随动阀包括自上而下相互连接的随动阀上杆、活塞和随动阀下杆,所述随动阀上杆的上端面与阀体之间构成随动阀上腔;所述阀体内在所述随动阀上杆的中部位置侧边设有随动阀中腔,所述驱动进液口连通至所述随动阀中腔;所述活塞的上下两侧与所述的阀体内壁之间构成活塞上腔和活塞下腔,所述的活塞下腔连通至所述出液口;所述随动阀上杆上设有随动阀上杆孔,随动阀上杆孔连通至所述随动阀中腔;所述随动阀上杆上在靠近所述活塞上侧的位置设有活塞上连通孔;所述随动阀下杆侧壁上设有活塞下连通孔;所述随动阀内设有阀芯腔,阀芯腔内可滑动地设有阀芯,所述的阀芯上端穿出所述的阀体;所述的阀芯下端设有一下端开口的阀芯中空通道,阀芯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阀芯连通孔和一内凹的阀芯连通槽,所述阀芯连通孔连通随动阀上腔与阀芯中空通道;所述阀芯连通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随动阀上杆孔与活塞上连通孔之间的距离;当阀芯位于所述随动阀内的上部时,所述的随动阀上杆孔被阀芯连通槽关闭且所述的活塞上腔依次通过活塞上连通孔、阀芯腔、活塞下连通孔连通至所述的活塞下腔;当阀芯位于所述随动阀内的下部时,所述的活塞上腔依次通过活塞上连通孔、阀芯连通槽、随动阀上杆孔、随动阀中腔连通至所述的驱动进液口且所述的活塞下连通孔与活塞上连通孔之间的通道被阀芯关闭;所述阀体下方连接有阀座,所述阀座在侧壁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阀座第一通孔、阀座第二通孔,阀座下端设有阀座第三通孔;所述液压源连通至所述阀座第二通孔;所述阀座内可滑动地设有随动阀套,随动阀套的下端与阀座内壁之间构成随动阀套下腔,所述阀座第三通孔连通至随动阀套下腔;随动阀套中部的环形台肩与阀座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环形台肩上方构成随动阀套上腔,所述环形台肩下方构成随动阀套中腔,所述随动阀套下端设有一下端开口的随动阀套中空通道,所述随动阀套在所述环形台肩的上方设有连通随动阀套上腔与随动阀套中空通道的随动阀套连通孔;当随动阀套位于所述阀座内的上部时,阀座第一通孔被所述环形台肩堵住,阀座第二通孔依次通过随动阀套中腔、随动阀套下腔连通至阀座第三通孔;当随动阀套位于所述阀座内的下部时,随动阀套中腔与随动阀套下腔之间被随动阀套堵住,阀座第一通孔依次通过随动阀套上腔、随动阀套连通孔、随动阀套中空通道连通至阀座第三通孔,其中:所述随动阀套的顶部连接有随动阀套顶杆,所述的活塞下腔和随动阀套上腔之间设有连通彼此的顶道,所述的随动阀套顶杆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的顶道内,所述的随动阀套顶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的随动阀套的上下行程;所述的随动阀下杆的直径不大于所述的随动阀套顶杆的直径;所述液压源连通至所述驱动进液口,所述活塞上侧的环形投影面积大于所述随动阀套中部的环形台肩下侧的环形投影面积与所述随动阀套顶杆的横截面积之和;或者还包括第二液压源,所述第二液压源连通至所述驱动进液口,所述活塞上侧的环形投影面积乘以第二液压源的液压大于所述随动阀套中部的环形台肩下侧的环形投影面积与所述随动阀套顶杆的横截面积之和再乘以所述液压源的液压。本技术全液压电液锤,其中所述的阀芯连通槽位于所述阀芯的最下端。本技术全液压电液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液压电液锤,包括液压源和操纵阀,所述的操纵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设有驱动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所述阀体(1)内可滑动地设有随动阀,所述随动阀包括自上而下相互连接的随动阀上杆(21)、活塞(22)和随动阀下杆(23),所述随动阀上杆(21)的上端面与阀体(1)之间构成随动阀上腔(24);所述阀体(1)内在所述随动阀上杆(21)的中部位置侧边设有随动阀中腔(25),所述驱动进液口(11)连通至所述随动阀中腔(25);所述活塞(22)的上下两侧与所述的阀体(1)内壁之间构成活塞上腔(26)和活塞下腔(27),所述的活塞下腔(27)连通至所述出液口(12);所述随动阀上杆(21)上设有随动阀上杆孔(211),随动阀上杆孔(211)连通至所述随动阀中腔(25);所述随动阀上杆(21)上在靠近所述活塞(22)上侧的位置设有活塞上连通孔(212);所述随动阀下杆(23)侧壁上设有活塞下连通孔(231);所述随动阀内设有阀芯腔(29),阀芯腔(29)内可滑动地设有阀芯(3),所述的阀芯(3)上端穿出所述的阀体(1);所述的阀芯(3)下端设有一下端开口的阀芯中空通道(31),阀芯(3)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阀芯连通孔(32)和一内凹的阀芯连通槽(33),所述阀芯连通孔(32)连通随动阀上腔(24)与阀芯中空通道(31);所述阀芯连通槽(33)的宽度大于所述随动阀上杆孔(211)与活塞上连通孔(212)之间的距离;当阀芯(3)位于所述随动阀内的上部时,所述的随动阀上杆孔(211)被阀芯连通槽(33)关闭且所述的活塞上腔(26)依次通过活塞上连通孔(212)、阀芯腔(29)、活塞下连通孔(231)连通至所述的活塞下腔(27);当阀芯(3)位于所述随动阀内的下部时,所述的活塞上腔(26)依次通过活塞上连通孔(212)、阀芯连通槽(33)、随动阀上杆孔(211)、随动阀中腔(25)连通至所述的驱动进液口(11)且所述的活塞下连通孔(231)与活塞上连通孔(212)之间的通道被阀芯(3)关闭;所述阀体(1)下方连接有阀座(4),所述阀座(4)在侧壁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阀座第一通孔(41)、阀座第二通孔(42),阀座下端设有阀座第三通孔(43);所述液压源连通至所述阀座第二通孔(42);所述阀座(4)内可滑动地设有随动阀套(5),随动阀套(5)的下端与阀座(4)内壁之间构成随动阀套下腔(46),所述阀座第三通孔(43)连通至随动阀套下腔(46);随动阀套(5)中部的环形台肩与阀座(4)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环形台肩上方构成随动阀套上腔(44),所述环形台肩下方构成随动阀套中腔(45),所述随动阀套(5)下端设有一下端开口的随动 阀套中空通道(51),所述随动阀套(5)在所述环形台肩的上方设有连通随动阀套上腔(44)与随动阀套中空通道(51)的随动阀套连通孔(52);当随动阀套(5)位于所述阀座(4)内的上部时,阀座第一通孔(41)被所述环形台肩堵住,阀座第二通孔(42)依次通过随动阀套中腔(45)、随动阀套下腔(46)连通至阀座第三通孔(43);当随动阀套(5)位于所述阀座(4)内的下部时,随动阀套中腔(45)与随动阀套下腔(46)之间被随动阀套(5)堵住,阀座第一通孔(41)依次通过随动阀套上腔(44)、随动阀套连通孔(52)、随动阀套中空通道(51)连通至阀座第三通孔(43),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阀套(5)的顶部连接有随动阀套顶杆(53),所述的活塞下腔(27)和随动阀套上腔(44)之间设有连通彼此的顶道(28),所述的随动阀套顶杆(53)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的顶道(28)内,所述的随动阀套顶杆(53)的长度大于所述的随动阀套(5)的上下行程;所述的随动阀下杆(23)的直径不大于所述的随动阀套顶杆(53)的直径;所述液压源连通至所述驱动进液口(11),所述活塞(22)上侧的环形投影面积大于所述随动阀套(5)中部的环形台肩下侧的环形投影面积与所述随动阀套顶杆(53)的横截面积之和;或者还包括第二液压源,所述第二液压源连通至所述驱动进液口(11),所述活塞(22)上侧的环形投影面积乘以第二液压源的液压大于所述随动阀套(5)中部的环形台肩下侧的环形投影面积与所述随动阀套顶杆(53)的横截面积之和再乘以所述液压源的液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液压电液锤,包括液压源和操纵阀,所述的操纵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
(1)设有驱动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
所述阀体(1)内可滑动地设有随动阀,所述随动阀包括自上而下相互连接的随动阀上杆
(21)、活塞(22)和随动阀下杆(23),所述随动阀上杆(21)的上端面与阀体(1)之间构
成随动阀上腔(24);所述阀体(1)内在所述随动阀上杆(21)的中部位置侧边设有随动阀
中腔(25),所述驱动进液口(11)连通至所述随动阀中腔(25);所述活塞(22)的上下两
侧与所述的阀体(1)内壁之间构成活塞上腔(26)和活塞下腔(27),所述的活塞下腔(27)
连通至所述出液口(12);所述随动阀上杆(21)上设有随动阀上杆孔(211),随动阀上杆孔
(211)连通至所述随动阀中腔(25);所述随动阀上杆(21)上在靠近所述活塞(22)上侧
的位置设有活塞上连通孔(212);所述随动阀下杆(23)侧壁上设有活塞下连通孔(231);
所述随动阀内设有阀芯腔(29),阀芯腔(29)内可滑动地设有阀芯(3),所述的阀芯
(3)上端穿出所述的阀体(1);所述的阀芯(3)下端设有一下端开口的阀芯中空通道(31),
阀芯(3)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阀芯连通孔(32)和一内凹的阀芯连通槽(33),所述阀
芯连通孔(32)连通随动阀上腔(24)与阀芯中空通道(31);所述阀芯连通槽(33)的宽度
大于所述随动阀上杆孔(211)与活塞上连通孔(212)之间的距离;
当阀芯(3)位于所述随动阀内的上部时,所述的随动阀上杆孔(211)被阀芯连通槽(33)
关闭且所述的活塞上腔(26)依次通过活塞上连通孔(212)、阀芯腔(29)、活塞下连通孔
(231)连通至所述的活塞下腔(27);当阀芯(3)位于所述随动阀内的下部时,所述的活塞
上腔(26)依次通过活塞上连通孔(212)、阀芯连通槽(33)、随动阀上杆孔(211)、随动阀
中腔(25)连通至所述的驱动进液口(11)且所述的活塞下连通孔(231)与活塞上连通孔
(212)之间的通道被阀芯(3)关闭;
所述阀体(1)下方连接有阀座(4),所述阀座(4)在侧壁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阀座第一
通孔(41)、阀座第二通孔(42),阀座下端设有阀座第三通孔(43);所述液压源连通至所述
阀座第二通孔(42);
所述阀座(4)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胡大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