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大勇专利>正文

全液压对击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7182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8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涉及一种锻造行业所用的锻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液压驱动的对击锤。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联动结构更简单、联动故障更少的全液压对击锤。本发明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包括液压源(1)、控制阀(2)、上驱动缸(3)、下驱动缸(4)、上锤头(5)、下锤头(6),上锤杆活塞(51)将上驱动缸分成上驱动上腔(31)和上驱动下腔(32),下锤杆活塞(61)将下驱动缸分成下驱动上腔(41)和下驱动下腔(42),上驱动下腔(32)密封连通至下驱动下腔(42)构成一密闭容腔,密闭容腔内充满体积恒定的液体;上驱动上腔(31)和下驱动上腔(41)受控制阀(2)的控制分别可切换的与液压源(1)和排油通道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锻造行业所用的锻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液压驱动的对击锤。
技术介绍
目前在锻造行业中,有一种全液压电液锤,它通过控制阀来控制各种液压通道之间的转换,从而利用液压操纵机械进行工作,如申请号为200610114757. 9、公开号为CN1986109公开日为2007年6月27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防冲顶液压电液锤,另外申请号为200620008003. O、公开号为CN2892320公开日为2007. 04. 25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电液锤。它们的主要构成包括液压源、机身、控制阀、驱动缸和连接在锤杆活塞上的锤头,还包括用于缓冲锤头回程时造成的冲击的缓冲装置。目前,在利用液 压驱动的锻锤中也有一种上下锤头对冲的对击锤,对击锤的一个基本设计原则是让上下锤头对击时的动量大小基本相等。目前的对击锤为了让上下锤头同步运动,一般采用钢带联动或者液压联通缸联动。钢带联动是利用驱动缸驱动上锤头运动,钢带绕过定滑轮分别连接上锤头和下锤头,在上锤头下行的同时由钢带带动下锤头上行,其也设有用于锤头回程缓冲的装置,不过钢带联动的对击锤由于钢带容易磨损,而维修量很大,而且钢带长时间拉伸,发生蠕变,钢带的长短不一也会造成上下锤头运行偏斜。液压联通缸联动也是利用驱动缸驱动上锤头运行,将下锤杆活塞置于一个其内充满液体的密闭的连通缸内,上锤头上固定有两根等直径的对称布置的柱塞,柱塞通过滑动密封装置伸入连通缸内,当上锤头下行的同时压下柱塞,柱塞挤占联通缸的体积,受挤压的液体推动下锤头上行,液压联通缸联动中柱塞需要与连通缸之间进行滑动密封,密封装置容易因磨损而失效。目前这两种联动方式的结构均比较复杂,且联动结构容易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联动结构更简单、联动故障更少的全液压对击锤。本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包括液压源、控制阀、上驱动缸、上锤头、下锤头,与上锤头相连的上锤杆活塞将上驱动缸分成上驱动上腔和上驱动下腔,其还包括下驱动缸,与下锤头相连的下锤杆活塞置于下驱动缸内,下锤杆活塞将下驱动缸分成下驱动上腔和下驱动下腔;所述的上驱动下腔密封连通至所述的下驱动下腔构成一密闭容腔,所述的密闭容腔内充满体积恒定的液体;上驱动上腔和下驱动上腔受控制阀的控制分别可切换的与液压源和排油通道连通。本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其中所述的上锤杆活塞下侧的环形面积与所述下锤杆活塞下侧的圆形面积之比和上锤头与下锤头的质量之比相等。本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其中所述的下锤头的质量大于或等于上锤头的质量。本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其中所述的下锤头呈U形,所述的上锤头在所述下锤头的U形口内导向。本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其还包括第二液压源;所述的控制阀包括阀体,阀体内可滑动地设有随动阀,随动阀内可滑动地设有阀芯;随动阀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杆和执行阀,驱动杆的上端面与阀体内壁之间构成随动阀上腔,阀体的外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驱动出液口、驱动进液口、第一执行通孔、第二执行通孔、第三执行通孔、阀体下端设有第四执行通孔,驱动出液口连通至随动阀上腔;驱动杆上的活塞与阀体内壁之间构成驱动杆上腔和驱动杆下腔,活塞上侧的环面积大于下侧的环面积;驱动杆下腔连通驱动进液口,驱动杆上在活塞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连通驱动杆内壁与外壁的驱动杆上连通孔和驱动杆下连通孔,驱动杆内在驱动杆上连通孔的上方设有一内凹的驱动杆连通槽;所述的阀芯设置在所述的驱动杆内;阀芯的一端穿出所述的阀体,另一端穿过所 述的活塞;阀芯下端设有一下端开口的阀芯中空通道,阀芯的外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阀芯第一连通孔、阀芯第二连通孔和一内凹的阀芯连通槽,阀芯第一连通孔连通随动阀上腔与阀芯中空通道;当阀芯位于驱动杆内的一端时,驱动杆上腔依次通过驱动杆上连通孔、阀芯连通槽、驱动杆连通槽、阀芯第二连通孔连通至阀芯中空通道,且驱动杆下连通孔被阀芯堵住;当阀芯位于驱动杆内的另一端时,驱动杆下腔依次通过驱动杆下连通孔、阀芯连通槽、驱动杆上连通孔连通至驱动杆上腔,且阀芯第二连通孔被驱动杆堵住;执行阀的外壁与阀体的内壁之间自上而下依次被执行阀外侧壁上的环形台阶分割成执行阀上腔,执行阀中腔和执行阀下腔,执行阀上腔与执行阀下腔通过设置在执行阀内的执行阀中空通道连通;第四执行通孔连通至执行阀下腔;当执行阀位于阀体内的一端时,第一执行通孔通过执行阀中腔连通至第二执行通孔,且第三执行通孔通过执行阀下腔连通至第四执行通孔;当执行阀位于阀体内的另一端时,第一执行通孔依次通过执行阀上腔、执行阀中空通道连通至第四执行通孔,且第三执行通孔通过执行阀中腔连通至第二执行通孔;所述的驱动进液口连通至所述的第二液压源,所述的驱动出液口连通至排油通道,第一执行通孔连通至排油通道,第三执行通孔连通至所述的液压源,第二执行通孔连通至所述的下驱动下腔,第四执行通孔连通至所述的上驱动上腔。本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其中所述的阀芯在阀芯第二连通孔的上方的直径小于阀芯第二连通孔处的直径。本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其中所述的上驱动缸和下驱动缸上均连接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缓冲缸,缓冲缸内依次连通地设有缓冲缸进液口、单向阀腔和活塞腔;单向阀腔内滑动连接有一单向阀阀芯,单向阀阀芯上设有连通其截止两侧的小通孔;活塞腔的侧壁上在距离活塞腔顶部的距离小于相应驱动缸内的锤杆活塞的厚度的位置通过第二液体通道连通至所述的缓冲缸进液口 ;所述的上驱动缸上的缓冲装置的活塞腔与上驱动上腔对应连接,上驱动缸上的缓冲装置的缓冲缸进液口连通至所述的第四执行通孔;所述的下驱动缸上的缓冲装置的活塞腔与下驱动下腔对应连接,下驱动缸上的缓冲装置的缓冲缸进液口连通至所述的上驱动下腔。本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的上下锤头的联动方式采用直接连通上驱动缸和下驱动缸内的腔室构成密闭容腔,这样只需要一个密封连通的通路,锤杆活塞就可以直接在驱动缸内对密闭容腔内的液体进行挤压,从而推动另一锤杆活塞运动,相对于使用钢带结构或柱塞结构,其结构更简单。而且密封连通通路可以采用静密封,静密封无需相对滑动,其比柱塞结构采用的滑动密封故障更少。本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中让上锤杆活塞下侧的环形面积与下锤杆活塞下侧的圆形面积之比和上锤头与下锤头的质量之比相等时,可以取得最理想的对击效果,这是因为密闭容腔内的液体体积恒定,根据数学关系可知上下锤头的运行速度大小与为相应锤杆活塞下部的面积成反比,而对击锤的设计追求就是对击动量相等。本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中让下锤头呈U形,并让上锤头在下锤头的U形口内导向时可以提高上下锤头对击导向的精度,从而提高锻件的精度。本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中,控制阀包括阀体、随动阀、阀芯,随动阀由第二液压源驱动,能够用较小的力拨动阀芯,改变控制阀内的通路,而由第二液压源的液压执行驱动随动阀的过程,从而达到省力的目的,从而能够适应需要高压大流量转换的全液压对击锤。另外,采用两套液压源,能够在不开启驱动锤杆活塞的液压源之前,单独开启第二液压源以检查控制阀是否工作正常。另外本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中让控制阀中的阀芯在阀芯第二连通孔的上方的直径小于阀芯第二连通孔处的直径可以让阀芯在向上滑动时有一个位 置限制,让手能够感觉出阀芯相对于驱动杆的位置,从而能够感知控制阀是否工作正常。本专利技术全液压对击锤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液压对击锤,包括液压源(1)、控制阀(2)、上驱动缸(3)、上锤头(5)、下锤头(6),与上锤头(5)相连的上锤杆活塞(51)将上驱动缸(3)分成上驱动上腔(31)和上驱动下腔(3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驱动缸(4),与下锤头(6)相连的下锤杆活塞(61)置于下驱动缸(4)内,下锤杆活塞(61)将下驱动缸(4)分成下驱动上腔(41)和下驱动下腔(42);所述的上驱动下腔(32)密封连通至所述的下驱动下腔(42)构成一密闭容腔,所述的密闭容腔内充满体积恒定的液体;上驱动上腔(31)和下驱动上腔(41)受控制阀(2)的控制分别可切换的与液压源(1)和排油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胡大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