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卡和数据交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2389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卡,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部空腔中的PCB板和主天线,以及与机壳固定连接的接头,数据卡还包括设置在机壳中、与接头电连接的接头金属转轴,接头金属转轴与接头形成所述数据卡的分集天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数据卡和用户终端的数据交互系统。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方案,由于不需单独设置分集天线,从而减小了数据卡的外形尺寸,保证了数据卡的外形美观,从而降低了数据卡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无线通信
,特别涉及到一种数据卡和数据交互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飞速的发展,个人数据卡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该类数据卡工作时,都是通过数据接头(USB头)和用户终端设备相连(笔记本,上网本),然后进行网络连接。但是,由于用户终端设备的材质通常为金属体(LCD屏和主板),而当数据卡靠近该类材质时,数据卡的天线会受到金属板的影响,从而导致天线的辐射效率下降,使天线的辐射方向图畸变,最终影响到用户使用。为了提高用户使用无线终端产品的速率,目前,普遍采用天线分集技术,即在一个 数据卡中设置有两个天线,分别为主天线和分集天线。采用分集天线的好处在于能够提高数据卡的下载速率,然而,由于分集天线需要一定的空间来实现,所以目前的数据卡的尺寸通常比较大,在外形不美观的同时,也造成了数据卡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数据卡和数据交互系统,旨在减小数据卡的尺寸,从而在保证数据卡外形美观的同时,能够降低数据卡的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据卡,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空腔中的PCB板和主天线,以及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的接头,所述数据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中、与所述接头电连接的接头金属转轴,所述接头金属转轴与所述接头形成所述数据卡的分集天线。优选地,在所述PCB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主天线连接、用于对主天线馈电的第一馈电部,以及与所述接头金属转轴连接、用于对所述接头金属转轴馈电的第二馈电部。优选地,所述数据卡还包括连接在所述PCB板和所述接头之间的接头连接线,所述接头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PCB板电连接。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空腔中的金属结构件,所述金属结构件通过所述接头金属转轴与所述接头电连接。优选地,在所述PCB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金属结构件连接、用于对所述金属结构件馈电的第三馈电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数据交互系统,包括数据卡和与所述数据卡连接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卡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空腔中的PCB板和主天线,以及与所述机壳连接的接头,所述数据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中、与所述接头电连接的接头金属转轴,所述接头金属转轴与所述接头形成所述数据卡的分集天线。优选地,所述接头金属转轴、接头以及所述用户终端中的金属体电连接,形成所述数据卡中天线的辐射体。本专利技术通过将PCB板和主天线设置在数据卡的机壳的内部空腔中,同时在机壳的内部空腔中还设置有与接头电连接的接头金属转轴;而接头金属转轴与接头的电连接,形成数据卡的分集天线,其能够与主天线共同形成数据卡的天线。这样,由于不需单独设置分集天线,从而减小了数据卡的外形尺寸,保证了数据卡的外形美观,从而降低了数据卡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数据卡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数据卡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数据卡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数据卡第二实施例中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据卡,通过将接头和接头金属转轴电连接,形成数据卡的分集天线,与数据卡的主天线共同构成数据卡的天线,以供完成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参照图I和图2,图I为本专利技术数据卡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数据卡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卡,包括机壳10、设置在机壳10内部空腔中的PCB板20和主天线30,以及与机壳10固定连接、用于插接在计算机等用户终端上从而实现数据交互的接头40。本实施例中,数据卡还包括设置在机壳10中、与接头40电连接的接头金属转轴50,接头金属转轴50与接头40电连接后,形成数据卡的分集天线,与主天线30共同形成数据卡的天线,实现提高数据卡的下载速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PCB板20和主天线30设置在数据卡的机壳10的内部空腔中,同时在机壳10的内部空腔中还设置有与接头40电连接的接头金属转轴50 ;而接头金属转轴50与接头40的电连接,形成数据卡的分集天线,其能够与主天线30共同形成数据卡的天线。这样,由于不需单独设置分集天线,从而减小了数据卡的外形尺寸,保证了数据卡的外形美观,从而降低了数据卡的生产成本。在上述实施例中,在PCB板20上设置有第一馈电部21和第二馈电部22 ;其中,第一馈电部21与主天线30连接、用于对主天线30进行馈电,第二馈电部22与接头金属转轴50连接、用于对接头金属转轴50进行馈电。第一馈电部21对主天线30馈电;而由于接头金属转轴50与接头40的电连接,第二馈电部22对接头金属转轴50馈电,这样,接头金属转轴50与接头40电连接后,以及主天线30,便形成数据卡的两个天线,同时工作。通过设置第一馈电部21,使其与主天线30连接并对主天线30进行馈电,同时设置第二馈电部22,使其与接头金属转轴50连接并对接头金属转轴50进行馈电,将接头金属转轴50与接头40电连接;这样,接头金属转轴50与接头40的电连接,以及主天线30,便形成数据卡的两个天线,同时工作,从而为提高数据卡的下载速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上述实施例中,数据卡还包括接头连接线60,该接头连接线60的两端连接PCB板20和接头40。接头连接线60连接PCB板20的一端与PCB板20为电连接,通过PCB板20的供电,从而将接头40连通。参照图3和图4,图3为本专利技术数据卡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数据卡第二实施例中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本专利技术数据卡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数据卡还包括设置在机壳10的内部空腔中的金属结构件70,该金属结构件70与接头金属转轴50电连接,并且通过接头金属转轴50与接头40电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在PCB板20上还设置有第三馈电部23,该第三馈电部23与金属结构件70连接,用于对金属结构件70进行馈电。金属结构件70与PCB板20通过第三馈电部23进行电连接,并且由于金属结构件70与接头金属转轴50为电连接,从而实现了接头金属转轴50与接头40的电连接,因此,接头金属转轴50与接头40的电连接,同样形成了数据卡的分集天线,与主天线30共同形成数据卡的天线,实现提高数据卡的下载速度。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数据交互系统。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交互系统,包括数据卡01和与数据卡连接的用户终端02,数据卡01包括机壳10、设置在机壳10内部空腔中的PCB板20和主天线30,以及与机壳10固定连接、用于插接在计算机等用户终端上从而实现数据交互的接头40。本实施例中,数据卡还包括设置在机壳10中、与接头40电连接的接头金属转轴50,接头金属转轴50与接头40电连接后,形成数据卡的分集天线,与主天线30共同形成数据卡的天线,实现提高数据卡的下载速度。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数据卡01的接头金属转轴50和接头40为电连接,而接头40插接在用户终端02上后,与用户终端02中的金属体电接触后,也为电连接,这样,数据卡01的接头金属转轴50和接头40,以及用户终端02中的金属体之间的电连接,共同形成了数据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卡,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空腔中的PCB板和主天线,以及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中、与所述接头电连接的接头金属转轴,所述接头金属转轴与所述接头形成所述数据卡的分集天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卡,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空腔中的PCB板和主天线,以及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中、与所述接头电连接的接头金属转轴,所述接头金属转轴与所述接头形成所述数据卡的分集天线。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数据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CB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主天线连接、用于对主天线馈电的第一馈电部,以及与所述接头金属转轴连接、用于对所述接头金属转轴馈电的第二馈电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卡还包括连接在所述PCB板和所述接头之间的接头连接线,所述接头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PCB板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数据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攀张璐李渭高清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