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钻头连接的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2022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钻头连接的套筒,包括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上、下部分别为内接筒(2)与外接筒(1),内接筒(2)与外接筒(1)连为一体,内接筒(2)的外径与外接筒(1)的内径相等,内接筒(2)上设有外螺纹(3),外接筒(1)上设有与外螺纹(3)相配合的内螺纹(4)。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能方便钻头的更换,同时可使套筒长度可调,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套筒,具体是一种用于钻头连接的套筒
技术介绍
随着钻孔作业的不断发展,钻头作为一种钻孔工具被运用得越来越多。通常是将钻头和旋杆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以使钻头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是,旋杆的长度往往是固定的,而有时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旋杆长度与钻头配合进行钻孔作业,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不便。还有,当钻头或者旋杆发生损毁后,只能将钻头和旋杆整体更换,这样不但实用性不高,同时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结构简单、长度可调、方便更换的一种用于钻头连接的套筒。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钻头连接的套筒, 包括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上、下部分别为内接筒与外接筒,内接筒与外接筒连为一体, 内接筒的外径与外接筒的内径相等,内接筒上设有外螺纹,外接筒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内接筒用于固定转轴,外接筒用于内接钻头,两个套筒之间可通过内接筒和外接筒相互相连,增加套筒的长度。所述外接筒与内接筒的中心线相互重合。所述外接筒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内接筒的长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替代了原来的旋杆,采用了外接筒和内接筒的组合方式,钻头内接于外接筒,可以使钻头的拆卸很方便。(2)本专利技术之间可以相互连接,使得整个套筒处于可调状态,可很好地满足钻孔的要求。(3)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图。附图中所对应的附图标记为1、外接筒,2、内接筒,3、外螺纹,4、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I、图2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上、下部分别为内接筒2 与外接筒1,内接筒2用于固定转轴,外接筒I用于内接钻头;内接筒2与外接筒I连为一体,内接筒2的外径与外接筒I的内径相等,外接筒I与内接筒2的中心线相互重合;内接筒2上设有外螺纹3,外接筒I上设有与外螺纹3相配合的内螺纹4,两个套筒之间可通过内接筒和外接筒相互相连,增加套筒的长度;外接筒I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内接筒2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将本专利技术套接在钻头上,即将钻头旋入外接筒I内,然后, 可根据长度的需要,将套筒逐个叠加套接在一起。当套筒或者钻头发生损坏后,可方便地将损毁的部分取下,从而换上新的部分。如上所述,则能很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钻头连接的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上、下部分别为内接筒(2)与外接筒(1),内接筒(2)与外接筒(1)连为一体,内接筒(2)的外径与外接筒(1)的内径相等,内接筒(2)上设有外螺纹(3),外接筒(1)上设有与外螺纹(3)相配合的内螺纹(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钻头连接的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上、下部分别为内接筒(2)与外接筒(1),内接筒(2)与外接筒(I)连为一体,内接筒(2)的外径与外接筒(I)的内径相等,内接筒(2 )上设有外螺纹(3 ),外接筒(I)上设有与外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昶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科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贺昶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