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驱油藏产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的定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19126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驱油藏内源产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的定量方法,针对产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微生物脂肽合成酶基因设计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在优化的反应程序和反应体系下,以从标准产脂肽菌株中获得的脂肽合成酶基因与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作为实时定量PCR的标准品,将此标准品进行10倍梯度稀释作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绘制标准曲线,将微生物驱油藏样品经简单处理作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根据线性关系R2和扩增效率E来衡量重复样品数据是否一致和不同拷贝数的初始模板是否具有相同的扩增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脂肽合成酶特异引物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检测油藏产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灵敏性,可广泛应用于微生物采油提高采收率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微生物采油领域。
技术介绍
微生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机理之一。微生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有脂肽和糖脂两种。脂肽是迄今报道的效果最好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之一,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可以帮助微生物细胞粘附于烃类物质表面进行解烃代谢,降低表面张力,在极端条件下仍能保持其活性,对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目前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有两种方法,一种叫地面法,即将微生物地面发酵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注入油藏;另一种叫地下法,即将油藏的内源微生物或注入的外源微生物在地下发酵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但是,目前关于如何准确定量微生物驱油藏中产脂肽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尚无相关方法,主要通过测定排油圈大小和表面张力大小间接判断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的多少。现有技术中,期刊《化学工程师》2005年第01期中的“排油圈法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定性与定量”一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排油圈直径与表面活性剂浓度之间都呈线性关系,通过测定排油圈直径大小定性分析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多少。期刊《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年第27卷,第2期中的“一株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的分离及代谢产物分析” 一文,介绍了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对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分析。上述两篇文献分别利用排油圈直径的大小和表面张力的大小来表征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量,进而定性反映产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多少,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但其缺点在于仅能定性判断产表活剂微生物的有无或多少,无法定量判断产表活剂微生物的量,且存在重复性差和准确性低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该方法可以快速的实现对微生物驱油藏中产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的定量。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方案是提供,其具体步骤如下 1、设计和合成引物 在GeneBank中搜索产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的脂肽合成酶基因,对其同源性进行比较,选择基因的保守区序列,按照引物设计原则设计一对引物; 2、荧光定量PCR反应程序和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建立 通过对Mg2+浓度、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的选择,以最低Ct值(荧光定量PCR过程中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和最高RFU (相对荧光强度值)为筛选指标,确定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3、标准品质粒的制备 应用PCR技术从产脂肽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中获得脂肽合成酶基因片段,与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测定重组质粒A26tl (波长为260nm时的吸光度)计算质粒拷贝数,此计算出拷贝数的重组质粒即为实时定量PCR的标准品质粒; 4、建立标准曲线 取步骤3标准品质粒,以10倍的倍比关系进行梯度稀释,分别作为q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的模板进行扩增,以不同稀释梯度质粒拷贝数的对数值对相应的阈值循环数做图,制作标准曲线。5、方法灵敏度和稳定性考核 (1)方法灵敏度考核 将按10倍稀释,拷贝数为IXlO7 copies/μ I IX IO1 copies/μ I的标准品质粒做为模板,步骤2中的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分别进行检测,考察检测下限,对灵敏性进行评价; (2)方法稳定性考核 分三天分别进行三次独立试验,每个浓度做三个平行,通过对实验结果Ct值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来评价方法的稳定性或可重复性。所述步骤I中的引物对序列为 srfAF 5’ -CAAAAKCGCAKCATACCACKTTGAG-3’ srfAR 5’ -TCA TAR AGC GGC AYA TAT TGA TGC-3’ 所述步骤2中的反应体系设为20 μ 1,体系组成反应缓冲液为IOXTaq PCR buffer,Mg2+浓度为3. 5mM, dNTPs浓度为O. 2mM, Taq酶2. 5U,引物的浓度均为O. I μ M, 20 X SybrGreen I I μ I,模板 2 μ I,无菌水 7 μ I。所述步骤2中的PCR反应程序为(1)预变性95°C 5min,(2)荧光收集,95°C 15s58°C 15s 72°C 20s,每个循环结束后进行荧光信号收集,扩增40个循环,(3)溶解曲线分析,65°C逐步升至95°C,每隔O. 2°C收集一次荧光。所述步骤2中退火温度范围为55°C 65°C,Mg2+浓度范围为1μΜ、1. 5μΜ、2·5μΜ、3·5 μΜ、4·5 μ Μ、6 μ Μ,引物浓度范围为 O. I μ Μ、0. 2 μΜ,Ο. 4μΜ,0. 6μΜ.O.8 μ Μ、I. O μ Μ。所述的,还包括微生物驱油藏样品的现场取样,其取样步骤为(I)采用带胶塞和螺旋盖的玻璃瓶,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用高纯氮气置换瓶内空气,用胶塞和盖子密封后,高压蒸汽121°c灭菌20min,(2)打开井口取样口阀门,用废液桶接取液体,使液体畅流15L 20L,(3)打开采样容器,连接取样口,待注入水充满采样容器,拧盖密封,(4)在采样容器上贴上标签,置于4°C条件下在4h内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所述的,还包括所述的微生物驱油藏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步骤为(I)取含有高纯氮气的厌氧管中的油藏产出液样品,取Iml注入到经灭菌的I. 5 ml的离心管中,(2)在振荡器上充分振荡5 min, 13 000rpm离心I min ,从管中轻轻的弃上清液900 μ I, (3)在剩余的100 μ I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900 μ 1,在振荡器上充分振荡5 min, (4)13 000 rpm离心2 min,弃上清液980 μ 1,充分振荡2 min,所得20 μ I即为模板。所述步骤3中标准品质粒的制备,具体方法如下 (I)脂肽合成酶基因片段的获取 从I ml产脂肽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过夜培养物中提取总DNA,产脂肽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为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pH值7. 3,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凝胶电泳确定DNA的纯度和浓度,以srfAF/ srfAR引物对进行实时定量PCR反应。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如下 20 μ I体系反应缓冲液为IOXTaq PCR buffer, Mg2+浓度为3. 5mM, dNTPs浓度为O.2mM, Taq酶2. 5U,引物的浓度均为O. ΙμΜ,模板3μ 1,无菌水7μ I。扩增程序①95°C变性 5min,② 95°C 30s 58°C 30s 72°C 45s,30 个循环,③ 72°CIOmin.·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产物进行鉴定,然后在紫外灯下切下目的基因条带,用胶回收试剂盒对PCR产物进行纯化回收,即获得纯化的脂肽合成酶基因片段。(2)重组质粒的连接、转化、阳性克隆筛选及鉴定 将T载体与脂肽合成酶基因片段以摩尔比1:4比例进行连接,16°C连接反应lh,连接产物转化DH5 α感受态细胞,采用氨苄青霉素抗性LB琮脂糖平板初次筛选和菌落PCR再次筛选的方法确定阳性菌落,在氨苄青霉素抗性LB培养液中扩增阳性菌落,最后将菌液送去测序进行再次验证。(3)标准品模板的定量 提取经验证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质粒的A26tl的值,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和阿伏伽德罗常数计算出分子拷贝数,将重组质粒稀释成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生物驱油藏产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的定量方法,包括以下具体实施步骤:(1)、设计和合成引物在GeneBank中搜索产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的脂肽合成酶基因,对其同源性进行比较,选择基因的保守区序列,按照引物设计原则设计一对引物;(2)、荧光定量PCR反应程序和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建立通过对Mg2+浓度、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的选择,以最低Ct值和最高RFU为筛选指标,确定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3)、标准品质粒的制备应用PCR技术从产脂肽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中获得脂肽合成酶基因片段,与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测定重组质粒A260计算质粒拷贝数,此计算出拷贝数的重组质粒即为实时定量PCR的标准品质粒;(4)、建立标准曲线取步骤(3)标准品质粒,以10倍的倍比关系进行梯度稀释,分别作为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的模板进行扩增,以不同稀释梯度质粒拷贝数的对数值对相应的阈值循环数做图,制作标准曲线;(5)、方法灵敏度和稳定性考核①?方法灵敏度考核将按10倍稀释,拷贝数为1×107?copies/μl~1×101?copies/μl的标准品质粒做为模板,步骤(2)中的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分别进行检测,考察检测下限,对灵敏性进行评价;②?方法稳定性考核分三天分别进行三次独立试验,每个浓度做三个平行,通过对实验结果Ct值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来评价方法的稳定性或可重复性;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引物对序列为:srfAF?5’?CAAAAKCGCAKCATACCACKTTGAG?3’srfAR?5’?TCA?TAR?AGC?GGC?AYA?TAT?TGA?TGC?3’所述步骤(2)中的反应体系设为20?μl,体系组成:反应缓冲液为10×Taq?PCR?buffer,Mg2+浓度为3.5mM,dNTPs浓度为0.2mM,Taq酶2.5U,引物的浓度均为0.1μM,20×Sybr?Green?I?1μl,模板?2μl,无菌水7μl;所述步骤(2)中的PCR反应程序为:①?预变性95℃?5min,②?荧光收集,95℃15s?58℃15s?72℃20s,每个循环结束后进行荧光信号收集,扩增40个循环,③?溶解曲线分析,65℃逐步升至95℃,每隔0.2℃收集一次荧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绍东郝滨宋永亭郭辽原高光军宋智勇刘涛李彩风曹功泽吴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