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球罐极中板开孔变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1601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球罐极中板开孔变形的方法,利用防变形托架减小极中板在开孔时的变形,防变形托架包括左右支撑柱以及四个止滑装置,首先调节左右支撑柱之间的距离,直至保持在极中板的人孔的开孔线附近;然后粗调四个止滑装置的角度及长度,直至四个止滑装置之间的距离为极中板的四边弦长,四个止滑装置约束极中板因自重产生的变形;将极中板吊装到防变形托架上,微调四个止滑装置;最后调节左右支撑柱的高度,使得左右支撑柱的顶部正好支撑在距离极中板上的人孔开孔线100mm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有效防止极中板因自重而产生的变形;有效减小极中板开孔部位产生的热变形;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的极中板开孔,可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球罐极中板开孔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球罐普遍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一般情况,球罐的工艺管口开设在球壳板上下极中板上(如附图I所示),在进行开孔工序时,需要将极中板水平放置在工作平台上,然后在极中板上架设开孔工装进行开孔,其中人孔的开孔直径约1000mm。操作过程中球壳板因自重而产生变形,而极中板开孔部位受热会导致变形加剧。近几年,许多大型球罐为了优化设计,减少焊缝,不断将单块球壳板(尤其是极中板)大尺寸化。大尺寸的极中板在进行开孔时的变形就更大了,尤其是不锈钢球罐的极中板。不锈钢材质易变形,一旦变形后难以校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球罐极中板开孔时存在的变形缺陷, 提供。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利用防变形托架减小极中板在开孔时的变形,它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防变形托架防变形托架包括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套接在左支撑柱上的第一止滑装置和第三止滑装置,以及套接在右支撑柱上的第二止滑装置和第四止滑装置,左支撑柱与右支撑柱由伸缩装置相连;2)调节防变形托架的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之间的距离,直至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保持在极中板的人孔的开孔线附近;3)粗调防变形托架的第一止滑装置、第二止滑装置、第三止滑装置、第四止滑装置的角度及长度,直至四个止滑装置之间的距离为极中板的四边弦长,四个止滑装置约束极中板因自重产生的变形;4)将极中板吊装到防变形托架上;5)微调第一止滑装置、第二止滑装置、第三止滑装置、第四止滑装置,采用弧形样板检测极中板的曲率,当极中板的曲率达到球罐的曲率时,停止调节;6)调节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的高度,使得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的顶部正好支撑在距离极中板上的人孔开孔线IOOmm的位置,并发生微小变形,通过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减小极中板因开孔受热而产生的变形;7)调节完成后,将防变形托架安装好,进行极中板开孔,开孔完毕后卸除防变形托架。在上述方案中,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底座、锁紧螺母、转轴、高度调节杆;转轴固接在底座上,锁紧螺母与转轴螺纹连接,高度调节杆位于转轴上方且与转轴螺纹连接。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伸缩装置包括两个螺杆和一个螺母,一个螺杆固接在左支撑柱的底座上,另一个螺杆固接在右支撑柱的底座上,两个螺杆之间通过螺母连接。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止滑装置、第二止滑装置、第三止滑装置、第四止滑装置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长拉杆、松紧螺母、短拉杆、钢平台板、角钢挡板,长拉杆套接于底座和锁紧螺母之间的转轴上,短拉杆与长拉杆之间通过松紧螺母连接,钢平台板与短拉杆的端部固接,角钢挡板设于钢平台板的一角。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止滑装置、第二止滑装置、第三止滑装置、第四止滑装置的长度相等,且相对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对称分布。在上述方案中,高度调节杆的顶部设有硬质橡胶垫。在上述方案中,角钢挡板的内角侧设有木质挡板。在上述方案中,短拉杆的下端设有万向滑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能有效防止极中板因自重而产生的变形;2、能有效减小极中板开孔部位产生的热变形;3、适用于不同规格、不同大小的球罐的极中板开孔,可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球罐极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明极中板开孔线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极中板放置于防变形托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防变形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前视图。图6是图4的后视图。图中,I-第一止滑装置,2-第二止滑装置,3-第三止滑装置,4-第四止滑装置, 5_左支撑柱,6-右支撑柱,7-螺母,8-长拉杆,9-松紧螺母,10-短拉杆,11-钢平台板,12-角钢挡板,13-木质挡板,14-万向滑轮,15-螺杆,16-底座,17-锁紧螺母,18-转轴, 19-闻度调节杆,20-硬质橡胶垫,21-极中板,22-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f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止球罐极中板开孔变形的方法,利用防变形托架减小极中板21在开孔时的变形;所述防变形托架,包括左支撑柱5和右支撑柱6,套接在左支撑柱5上的第一止滑装置 I和第三止滑装置3,以及套接在右支撑柱6上的第二止滑装置2和第四止滑装置4 ;左支撑柱5与右支撑柱6由伸缩装置相连。左支撑柱5和右支撑柱6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底座16、锁紧螺母17、转轴18、高度调节杆19 ;转轴18固接在底座16上(转轴18上设有外螺纹),锁紧螺母17与转轴18螺纹连接,高度调节杆19位于转轴18上方且与转轴18螺纹连接,高度调节杆19的顶部还设有硬质橡胶垫20。所述的伸缩装置包括两个螺杆15和一个螺母7,一个螺杆15固接在左支撑柱5的底座16上,另一个螺杆15固接在右支撑柱6的底座16上,两个螺杆15之间通过螺母7连接。第一止滑装置I、第二止滑装置2、第三止滑装置3、第四止滑装置4的结构相同(四个止滑装置广4长度相等,且相对左支撑柱5和右支撑柱6对称分布),均包括长拉杆8、松紧螺母9、短拉杆10、钢平台板11、角钢挡板12,长拉杆8均套接于底座16和锁紧螺母17之间的转轴18上,短拉杆10与长拉杆8之间通过松紧螺母9连接,钢平台板11与短拉杆10 的端部固接,短拉杆10的下端还设有万向滑轮14,角钢挡板12设于钢平台板11的一角,角钢挡板12的内角侧还设有木质挡板1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调节防变形托架的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之间的距离旋转螺母7,带动螺杆15移动, 螺杆15与底座16连接,从而调节左支撑柱5和右支撑柱6之间的距离,直至左支撑柱5和右支撑柱6保持在极中板21的人孔22的开孔线附近IOOmm (离开孔线外100mm);2)粗调四个止滑装置(第一止滑装置I、第二止滑装置2、第三止滑装置3、第四止滑装置4)的角度及长度,首先通过旋转套接于转轴18上的长拉杆8,调整好止滑装置广4的角度,然后旋动松紧螺母9,使连接在上面的短拉杆10伸缩,调节四个止滑装置f 4上的长度, 直至角钢挡板12之间的距离为极中板21的四边弦长(直至四个止滑装置f 4之间的距离为极中板21的四边弦长),四个止滑装置f 4约束极中板21因自重产生的变形;3)将极中板21吊装到防变形托架上(如图3所示),角钢挡板12的四个角落在木质挡板13上,保护其不受损坏,对不锈钢制品来说还能防止其受铁离子污染;4)将左支撑柱5和右支撑柱6上的锁紧螺母17锁紧,固定好四个止滑装置f4,使其不发生扭转,微调四个止滑装置f 4,采用弧形样板检测极中板21的曲率,当极中板21的曲率达到球罐的曲率时,停止调节;5)通过调节转轴18上的高度调节杆19调节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的高度,使得高度调节杆19顶部的硬质橡胶垫20顶到极中板21,并支撑在距离极中板上的人孔22开孔线 IOOmm的位置(离开孔线外100mm),发生微小变形,通过左右支撑柱减小极中板因开孔受热而产生的变形,硬质橡胶垫20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防变形托架划伤极中板21,对于不锈钢制品来说还能防止其受铁离子污染;6)调节完成后,将防变形托架安装好,进行极中板21开孔,开孔完毕后卸除防变形托架即可。以上所述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球罐极中板开孔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防变形托架:防变形托架包括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套接在左支撑柱上的第一止滑装置和第三止滑装置,以及套接在右支撑柱上的第二止滑装置和第四止滑装置,左支撑柱与右支撑柱由伸缩装置相连;2)调节防变形托架的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之间的距离,直至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保持在极中板的人孔的开孔线附近;3)粗调防变形托架的第一止滑装置、第二止滑装置、第三止滑装置、第四止滑装置的角度及长度,直至四个止滑装置之间的距离为极中板的四边弦长,四个止滑装置约束极中板因自重产生的变形;4)将极中板吊装到防变形托架上;5)微调第一止滑装置、第二止滑装置、第三止滑装置、第四止滑装置,采用弧形样板检测极中板的曲率,当极中板的曲率达到球罐的曲率时,停止调节;6)调节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的高度,使得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的顶部正好支撑在距离极中板上的人孔开孔线100mm的位置,通过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减小极中板因开孔受热而产生的变形;7)调节完成后,将防变形托架安装好,进行极中板开孔,开孔完毕后卸除防变形托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伍覃黄金祥阮桂勇肖涛涛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