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14846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湿烟囱和干烟囱,脱硫塔顶部设有湿烟气出口,湿烟囱下部设有湿烟气入口,湿烟囱上部设有净烟气出口;脱硫塔的湿烟气出口通过烟道与所述湿烟气入口连通;干烟囱通过三通管与湿烟囱连通,三通管的其中两个支管内设置有挡板门;采用该装置进行烟气脱硫,不仅工况稳定,而且降低了烟气对液滴的夹带,改善烟气出口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厂家的检修、维护工作量也大为减轻,该装置结构简单,实施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烟气脱硫技术主要有湿法、干法和半干法。湿法烟气脱硫的一般流程为原烟气-除尘器-脱硫塔-净烟气排放。该技术凭借其高的脱硫效率和稳定性,应用最为广泛。但是,湿法脱硫系统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出现烟囱出口烟气液滴夹带现象(指烟气中的液滴在烟 出口被烟气带至大气环境中,其中一些来不及扩散的大液滴将会降落至地面)坐寸ο 烟气中液滴形成的直接原因是烟气中携带有未被除雾器除去的液滴,间接原因是烟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温降凝结成水滴。引起温降的因素有很多1、烟气在烟囱的上升过程中,压力降低,绝热膨胀后使烟气降温2、温度较高的烟气和温度较低的烟囱内衬接触换热,造成外侧烟气温度下降;3、由于温度梯度的存在,排烟管道中部的烟气与外侧的低温烟气换热,造成中部烟气温度下降;当烟气温度降至湿烟气饱和温度以下时,烟气中的水蒸气将凝结成水滴;而当烟气温度高于湿烟气的饱和温度时,烟气中的液滴一方面会蒸发减小,另一方面由于液滴之间的接触、碰撞,会融合变大或破碎成更小液滴,液滴在烟園内壁冷凝并不断增大,到达一定重量后沿筒壁下流,当烟囱内烟气流速过高时,烟囱内壁面冷凝出的液滴将再次被烟气气流夹带,形成所谓的液滴二次夹带。目前脱硫后的湿烟气排放大气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烟道再回到原来的混泥土干烟 ,即干湿烟 共用的工艺。二是通过脱硫塔顶部湿烟 直接排入大气,即烟塔合一的工艺。第一种工艺存在的问题是湿法脱硫后的烟气不仅夹带大量的水汽,还带有部分脱硫副产物和强腐蚀性物质(如硫化物、氯化物、氟化物等),这种湿烟气对混泥土烟 内防腐要求极高。目前国内外对干湿共用烟囱进行防腐主要采用轻质陶瓷玻璃发泡砖、内衬合金钢、内衬钛合板等措施。从应用情况来看,一方面防腐材料较为昂贵,建设成本高,对烟囱进行高质量防腐的先进技术也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另一方面由于产品质量、施工质量、恶劣的工况使用条件和后期维护保养等原因,其防腐层经常被破坏,达不到设计要求和使用年限,维护难度及维护成本均较高。第二种工艺采用在脱硫塔顶部建设湿烟囱的方法,虽然可以解决干湿烟囱共用工艺存在的防腐问题,但有时会由于除雾效果不佳,外部大气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烟囱下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法烟气脱硫装置,能够克服湿法脱硫工艺中烟气夹带液滴情况严重导致烟囱防腐技术难度大和费用高、以及容易出现烟雨的缺陷,并且结构简单,容易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脱硫塔中下部设置第I原烟气入口,脱硫塔顶部设置湿烟气出口,还包括第I烟道、第II烟道以及与脱硫塔并列设置的湿烟囱和干烟軋所述第II烟道是由第I支管、第II支管和第III支管构成的三通管道;干烟 下部设有第II原烟气入口,干烟 顶部设置干烟气出口 ;湿烟 侧壁上设有湿烟气入口,湿烟 顶部设有净烟气出口,湿烟气入口靠近湿烟囱的底部,脱硫塔的湿烟气出口通过第I烟道与所述湿烟气入口连通;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方案中,第I支管的开口端与第I原烟气入口连通,第II支管的开口端与第II原 烟气入口连通,第I支管和第II支管内均沿自身横向设置挡板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湿烟囱与脱硫塔并列设置,湿烟气入口设置于湿烟囱侧壁上,并靠近湿烟囱底部,由于湿烟气入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湿烟气出口的设置高度,导致湿烟气从脱硫塔顶部出来后,必须通过弯曲的烟道下行并进入湿烟囱内,在经行烟道的过程中,烟气与烟道壁碰撞,流速下降,对液滴的夹带能力明显降低,并可以捕捉一定的液滴,与此同时,液滴在烟道及湿烟囱内逐步温降、凝结到足够大后,彻底脱离烟气并吸附在湿烟囱内壁上,然后沿烟 内壁下行并积存在湿烟 底部,而不是被烟气夹带至烟 外排入大气或形成烟雨;另外,由于湿烟气入口靠近湿烟 的底部,在脱硫塔及湿烟 高度一定情况下,这种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烟道长度及倾斜度,延长液滴在烟道及湿烟 内的温降及凝结时间,同时降低烟气对液滴二次夹带的能力,保证液滴从烟气中脱离的效果。基于这种设计,湿烟囱内可以增设液滴回收装置,以便及时移除回收的液滴,液滴回收装置的设置可参照现有技术。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单独设置了干烟囱,在脱硫塔事故状态时,关闭第I支管内的挡板门,开启第II支管内的挡板门,从第III支管通入干燥的原烟气,原烟气直接经由干烟囱排放,当脱硫塔正常运行时,关闭第II支管内的挡板门,并开启第I支管内的挡板门即可;解决了干烟气湿烟气在同一个烟囱内交替排放对烟囱带来的腐蚀性危害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等同替换方式,将两个挡板门分别设置在第I原烟气入口和第II原烟气入口处或其旁边均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进行烟气湿法脱硫,不仅工况较为稳定,而且能够降低烟气对液滴的夹带,改善烟气出口污染物排放,能避免降低烟雨现象产生,另一方面,厂家的检修、维护压力也大大降低。本专利技术中,湿烟囱高度可以参照常规技术,且不会影响净烟气抬升能力。优选的,所述湿烟囱由玻璃钢制成。优选的,所述湿烟囱由碳钢制成,湿烟囱的内侧壁覆有玻璃鳞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进行烟气湿法脱硫,不仅工况较为稳定,而且能够降低烟气对液滴的夹带,改善烟气出口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厂家的检修、维护压力也大为减少,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施容易,非常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实施例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I、第I烟道4、第II烟道6、湿烟囱3和干烟囱5,第II烟道6是由第I支管61、第II支管62和第III支管63构成的三通管道;脱硫塔顶部设有湿烟气出口 11,脱硫塔下部设置第I原烟气入口 12 ;干烟囱下部设有第II原烟气入口 51,干烟囱顶部设置干烟气出口 52 ;湿烟囱侧壁上设有湿烟气入口 31,湿烟囱顶部设有净烟气出口 32,湿烟气入口 31靠近湿烟囱3的底部,脱硫塔的湿烟气出口 11通过第I烟道4与所述湿烟气入口 31连通;湿烟气入口 31的设置高度低于湿烟气出口 11的设置高度。第I支管61的开口端与第I原烟气入口 12连通,第II支管62的开口端与第II原烟气入口 51连通,第I支管和第II支管内均沿自身横向设置挡板门7。脱硫塔正常运行时,关闭第II支管内的挡板门,并开启第I支管内的挡板门,原烟气流经第III支管、第I支管后进入脱硫塔后上行脱硫,脱硫后的烟气经除雾器处理,得到湿烟气,湿烟气再经由弯曲的烟道进入湿烟囱内,最后从湿烟囱顶部的净烟气出口排入大气。在脱硫塔故障时,关闭第I支管内的挡板门,开启第II支管内的挡板门,干燥的原烟气经由干烟囱排放即可。本实施例中,湿烟囱由玻璃钢制成。当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湿烟囱还可以由碳钢制成,并在湿烟囱的内侧壁覆有玻璃鳞片。最后需要说明,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1),脱硫塔中下部设置第I原烟气入口(12),脱硫塔顶部设置湿烟气出口(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1),脱硫塔中下部设置第Ⅰ原烟气入口(12),脱硫塔顶部设置湿烟气出口(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Ⅰ烟道(4)、第Ⅱ烟道(6)以及与脱硫塔并列设置的湿烟囱(3)和干烟囱(5),所述第Ⅱ烟道是由第Ⅰ支管(61)、第Ⅱ支管(62)和第Ⅲ支管(63)构成的三通管道;干烟囱(5)下部设有第Ⅱ原烟气入口(51),干烟囱顶部设置干烟气出口(52);湿烟囱(3)的侧壁上设有湿烟气入口(31),湿烟囱顶部设有净烟气出口(32),湿烟气入口(31)靠近湿烟囱的底部,脱硫塔的湿烟气出口(11)通过第Ⅰ烟道(4)与所述湿烟气入口(31)连通;第Ⅰ支管(61)的开口端与第Ⅰ原烟气入口(12)连通,第Ⅱ支管(62)的开口端与第Ⅱ原烟气入口(51)连通,第Ⅰ支管(61)和第Ⅱ支管(62)的管体内均沿自身横向设置挡板门(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乐军罗启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君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