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自我注射装置,该装置包括注射器部分和与注射器部分配合的筒帽,筒帽套在注射器部分的上方以保护外露的针头,其中注射器部分包括集成注射针头的注射针筒、圆柱筒状针头外套、注射推杆和推杆前端的橡胶活塞,其中注射针筒和针头外套能够紧密连接在一起,当其连接在一起时,针头能够露出筒外以方便进行注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方便患者进行自我肌肉注射,并且该装置自带一个止血消毒贴,方便注射完成后对注射口进行消毒止血,防止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注射器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医用自我注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世界各国的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用品的卫生以及便捷程度都有了新的要求。长久以来,在医疗过程中的感染不断的发生,不论是医护人员或者是患者,其传染途径无外乎直接传染或间接传染,其中,间接传染大部分是医疗器械不干净或使用不当所导致的。以注射器为例它是临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医疗器械之一,也是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器械。传统形式的注射器使用前需要用酒精棉先将患者需注射的部位进行消毒,注射完毕后再用医用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止血。但是,操作上述步骤时,经常会有疏忽。例如,在注射完毕后止血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操作不当导致止血不彻底或是感染的状况。而且,随着各种需要经常注射药物疾病的发病率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经常进行注射治疗,而现有普通注射针筒并不方便患者进行自我注射,需赶赴医院进行注射或者由他人辅助注射,耗费大量时间与金钱,且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医用自我注射装置,该装置方便患者进行自我肌肉注射,并且该装置自带一个止血消毒贴,方便注射完成后对注射口进行消毒止血,防止感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我注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大批量生产,并且方便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自我注射装置,该装置包括注射器部分和与注射器部分配合的筒帽,筒帽套在注射器部分的上方以保护外露的针头,其中注射器部分包括集成注射针头的注射针筒和圆柱筒状针头外套,,这两部分能够紧密连接在一起,当其连接在一起时,针头能够露出筒外以方便进行注射。本申请的装置只使针头露出预定的长度,因此,可以方便使用者轻易完成自我注射而无需任何他人的辅助,而且不用担心也不会导致针头刺入皮肤过深造成伤害。进一步地,针头外套的顶端筒壁上还设有防水透气止血贴。止血贴主体为一个透明的圆形薄膜(大小略小于或等同于圆柱筒上部顶端筒壁),薄膜的两面涂有医用胶粘剂,但粘度不同。粘度较弱一面的与圆柱筒上部的顶端筒壁相粘结,使其附着在圆柱筒上(可撕开)。粘度较强的一面与圆形消毒止血垫相粘结,消毒止血垫位于薄膜中心并略小于薄膜,这样,薄膜大出消毒止血垫的部分就能够在注射时粘贴在使用者皮肤上,由于其粘度大于另外一面,因此,可以很容易自动粘贴并留置于皮肤上。薄膜的中心有小孔,以供针头通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点I、本专利技术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大批量生产;2、本专利技术使得患者可自行注射,无需赶赴医院,节省大量时间与金钱,同时大大减少了患者感染和止血不当的几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完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各部分示意图;以及图3是消毒止血贴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1-3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说明性、非限制性实施例,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集成有注射针头的装置进行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两部分,即包括注射器部 分A和与注射器部分配合的筒帽B,筒帽B套在所述注射器部分A的上方以保护外露的针头。注射器部分A包括集成注射针头的注射针筒I、圆柱筒状针头外套2、注射推杆4和推杆前端的橡胶活塞5,注射针筒I和针头外套2两部分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当两部分连接在一起时,针头能够以适当长度露出筒外以方便进行注射。进一步地,参见图I和图2,注射器部分A的注射针筒I为集成注射针头11的注射针筒。注射针筒的前端为集成内置针头的直径小于针筒筒径的圆筒状凸起12,凸起12为圆筒状。针头11的底部内置集成于该凸起12内。此外,注射器部分A还包括注射推杆4和连接在推杆前端的橡胶活塞5 ;推杆和活塞与传统注射器相同。针头外套2同样为圆筒状,针头外套2上端设有顶壁21,下部为向内凹陷的凹槽22,该凹槽22形状与注射针筒I的前端圆筒凸起12相配合,同样为圆筒状,当注射针筒I和针头外套2连接在一起时,注射针筒I的前端凸起12与针头外套2的凹槽22能够紧密贴合在一起。在圆筒凸起12的外壁和凹槽22的内壁设置有将两者连接固定在一起的连接装置。凹槽22至顶壁21上设置有使针头通过的孔道23,当注射针筒和针头外套连接在一起时,针头11可以以适当长度通过孔道23露出针头外套2。所述连接装置可以是卡扣设计、内外螺纹设置等。所述内外螺纹设置为在注射针筒I的前端圆筒凸起12的筒壁上设置外螺纹,在针头外套2下端凹槽22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通过内外螺纹将两者紧密连接在一起,并可以通过螺纹旋转调节针头11露出针头外套2的长度。针头外套2内部可以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内部为空心结构时,孔道23以分别设置在凹槽22和顶壁21上的对应的圆孔的方式设置;内部为实心结构时,孔道23为凹槽22至顶壁21的狭长孔道。针头外套2的筒径与注射针筒I相同,当两者连接在一起时,整个装置呈一完整的圆筒状,外露适当长度针头,便于自我注射。该装置可以设定适当的外露的针头长度,不会使针头刺入身体过深,能使用户轻易完成自我注射而不会造成伤害。针头外套2的顶壁21上还设有防水透气止血贴3。图3是止血贴3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止血贴3分为两层,底层31和止血层32。底层31为透明薄膜,该薄膜的正面和背面均涂有胶粘剂,正面粘度大于背面粘度,背面用于与针头外套2的顶壁21相粘结。止血层32通过底层31正面上的胶粘剂粘贴在底层31正面的中心,止血层32的直径小于底层31的直径。底层31大于止血层32的部分为圆环状部分33,当注射时,圆环状部分33能够与使用者皮肤接触,由于该圆环状部分的粘度大于底层31背面的粘度,因此在注射完成时能够使该止血贴脱离针头外套2而留置在皮肤上。止血层32可以为细菌纤维素膜、吸水垫或类似物质,其上混合有消毒止血的药物。底层31上设置有对应于孔道23的圆孔,针头能够通过该孔露出。由于止血层本身结构较为松散,针头可以轻易穿过其中,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圆孔。底层31的薄膜两端还可设有两个半圆状的突出部34,所述突出部上不含有胶粘齐U。在将注射针筒I和针头外套2连接并将针头穿过止血贴3时,可以将两个突出部34贴于针头外套2的外壁上并用手指捏住,以保证针头顺利穿过止血贴3,而不会将止血贴3从针头外套2上捅落。止血层32可以使用创可贴中常用的混有药物的吸水垫或类似材料,从而起到止血吸水的作用。使用上述装置时,通过将注射针筒I和针头外套2连接在一起使针头露出适当长度。因此,在进行注射时,可以手持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直接进行自我肌肉注射,而不用担心针头弯曲或针头扎入肌肉过深。此外,在所述针头外套2的外壁上可以设置手持部分。 尽管对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改变,其范围在权利要求书以及其等同物中进行了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自我注射装置,装置包括两部分,即包括注射器部分(A)和与注射器部分配合的筒帽(B),筒帽(B)套在所述注射器部分(A)的上方以保护外露的针头,其特征在于 注射器部分(A)包括集成注射针头的注射针筒(I)、圆柱筒状针头外套(2)、注射推杆(4)和推杆前端的橡胶活塞(5),注射针筒(I)和针头外套(2)两部分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当两部分连接在一起时,针头(11)能够以适当长度露出筒外以方便进行注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自我注射装置,装置包括两部分,即包括注射器部分(A)和与注射器部分配合的筒帽(B),筒帽(B)套在所述注射器部分(A)的上方以保护外露的针头,其特征在于:注射器部分(A)包括集成注射针头的注射针筒(1)、圆柱筒状针头外套(2)、注射推杆(4)和推杆前端的橡胶活塞(5),注射针筒(1)和针头外套(2)两部分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当两部分连接在一起时,针头(11)能够以适当长度露出筒外以方便进行注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楠,曹丙洲,
申请(专利权)人:吴晓楠,曹丙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